第十章 战争的第五年。普拉提亚人被审判和处决。科基拉的革命。(第7/8页)

84 [62]上述大多数罪恶的发生,科基拉提供了第一个例证。在那里,那些从未体验过平等待遇的或者的确是被统治者傲慢地统治的人们,一旦取胜,便以暴力报复;那些要求摆脱他惯常的贫困的并且贪求邻人财产的人们,一旦取胜,便实施邪恶的决议;最后,那些在不可抑制的激情的驱使下,以党派精神而不是以阶级情感而发动斗争的人们,一旦取胜,就采取野蛮无情的过火行动。[2]现在,城邦的生活陷于混乱之中,总是与法律相对抗的人性,其主人兴高采烈地显示出它的本色,成为一种难以驾驭的情欲,它蔑视正义,敌视一切胜过它本身的东西。因为,如果不是为了那令人羡慕的致命的权力的话,谁也不会把复仇置于信仰之上,把牟利置于正义之上的。[3]事实上,当人们对他人复仇的时候,他们全然不顾对将来的影响,因而毫不迟疑地废止人类的普遍法则(这些法则是使所有受苦受难的人有望得救的),而不是让这些法则继续存在下去,以防有朝一日他们自己陷于危难之中时也可能需要这些法则的保护。

85 所以当科基拉人自己在党争中首次流露出革命的情绪时,攸里梅敦和雅典舰队就离开了科基拉。[2]之后,大约500名被放逐的科基拉人成功地得以逃出,他们渡过海峡,占领大陆上的一些要塞,占领了海峡对岸的科基拉的领土,以这个地方作为他们的根据地,掠夺岛上他们自己的同胞;他们给科基拉造成很大的祸害,引起了科基拉城内严重的饥荒。[3]他们也派遣使者前往拉栖代梦和科林斯,以设法恢复他们在科基拉的地位。但谈判没有取得成功。后来,他们把自己的舰船和雇佣军的舰船集中到一起,总共约有600人,他们渡过海峡,来到科基拉岛上。他们焚毁舰船,自绝后路,这样他们除非占领该岛,否则别无选择。于是他们占据伊斯通山,修筑要塞。他们开始骚扰城内的居民,并且控制了乡村地区。

86 在这个夏季之末,雅典派遣20艘舰船前往西西里,舰队由麦兰诺普斯之子拉齐斯和攸斐列图斯之子卡罗阿德斯担任指挥官。[2]在西西里,叙拉古人和伦提尼人发生了战争。除卡马林那以外,所有多利斯人的城邦都与叙拉古结盟—这些城邦,在战争爆发之初,就已经加入拉栖代梦同盟,尽管没有积极参加战争。伦提尼有卡马林那和卡尔基斯人的诸邦作为同盟者。在意大利,罗克里斯人支持叙拉古人,瑞吉昂人则支持他们的同族伦提尼人。[3]伦提尼的同盟者现在派使团[63]去雅典,根据他们昔日与雅典的盟约[64],以及他们与雅典人同为伊奥尼亚人这两点,劝请雅典人派遣一支舰队来援助他们,因为他们在陆地上和海上都被叙拉古人封锁了。[4]雅典人派出了一支舰队,名义上说是因为他们和伦提尼人是同族关系,但是实际目的是为了防止西西里的谷物被运往伯罗奔尼撒去,以及试探征服西西里的可能性。因此,他们驻扎在意大利的瑞吉昂,从那里和他们的同盟者同心协力,进行战争。夏季就这样结束了。[65]


[1] 修氏在本书首次提及这位著名政治家和将军。关于他的财富,参阅J. K. Davies, Athenian Propertied Families 600300 B. C., London, 1972, pp. 403f。

[2] 今日米诺亚岛(Minoa)已与希腊大陆连接起来,其具体位置可参阅地图。A. W. Gomme, A Historical Commentary on Thucydides, Vol. 2, Oxford, 1956, pp. 334–336.

[3] 这段原文缩写了或讹传了,两个塔楼似乎是分别在米诺亚和大陆间的海峡两侧,一侧一个,在两个防波堤的尽端;建筑这两个塔,使海峡变窄,更易于防守。—史译本注

[4] 接着修昔底德III. 24叙述。

[5] 参阅修昔底德,II. 29注。

[6] 指底比斯。底比斯人在波斯战争期间死心塌地站在波斯人一边,而此次又是因底比斯人出兵普拉提亚而酿成事端,最终斯巴达人却处罚无辜的普拉提亚人。作为被制服的弱者,普拉提亚人只能这样发泄心中的不满。

[7] 指普拉提亚人在波斯战争中的功绩。

[8] 据希罗多德(VIII. 1,44)记载,普拉提亚人并未参加此战,部分人员参加了公元前480年的萨拉米斯海战。

[9] 公元前479年的普拉提亚战役。参阅希罗多德,IX. 62以下。

[10] 如底比斯人所作所为。

[11] 参阅希罗多德,VI. 48—49。波斯人在出征之前,派使者前往希腊大陆和许多海岛上,要求各邦贡献“土和水”,实际似乎是要求其主动归降,许多城邦都按波斯人的要求做了。

[12] 希腊各邦在战争中所取得的战利品按惯例都按一定比例贡献给本邦保护神,以感谢诸神的佑助。

[13] 指薛西斯焚毁他们的城市。参阅希罗多德,VIII. 1。

[14] 底比斯人要求把普拉提亚人处死。

[15] 把衣服作为献给死者的祭品,在古典文献中并不少见。参阅索福克勒斯:《爱勒克特拉》(Sophcles, Electra),452;欧里庇得斯:《奥莱斯特》,123,1436;塔西佗:《编年史》,III. 2。参阅S. 霍恩布鲁尔,第1卷,第453页。

[16] 因为底比斯人是和波斯人联合起来进攻希腊联军的。

[17] 参阅修昔底德,I. 12。斯特拉波提到有皮拉斯基人、色雷斯人和海安提亚人。—史译本注

[18] 直译为“波斯化”,意即投靠波斯,与波斯人融为一体,与波斯人合作。

[19] 参阅修昔底德,III. 55。普拉提亚人与雅典人结盟并获得雅典公民权。

[20] 在这里,“寡头制”与“民主制”实际上主要是看当权者是公民当中的少数人还是多数人,具体人数的多与少也是相对而言的。

[21] 指公元前458年奥诺斐塔战役之后。参阅修昔底德,I. 108。

[22] 公元前446年。参阅修昔底德,I. 113。

[23] 提到这一点是想影响斯巴达的审判官。

[24] 参阅修昔底德,III. 54—55。

[25] 这个同盟似乎是波斯战争中全希腊同盟,拉栖代梦是这个同盟的盟主,而普拉提亚人在修昔底德(III. 58)所说的同盟,是特指修昔底德(II. 71)所说的同盟条约。据说,在普拉提亚战役之后,根据波桑尼阿斯的建议,同盟国订立盟约,相互保证希腊各邦的独立,特别是普拉提亚的独立。

[26] 参阅修昔底德,I. 105,108;II. 27。

[27] 指伯罗奔尼撒同盟。

[28] 参阅修昔底德,II. 72。

[29] 参阅修昔底德,II. 2。

[30] 这句话是对普拉提亚人所说的话(修昔底德,III. 55)的讽刺。

[31] 提及此事以讨好斯巴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