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败落的征兆(第7/8页)
威廉·罗伯逊在1919年至1920年之间指挥莱茵河占领军,被授予陆军大元帅军阶,并获得准男爵,后来退休。
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在1924年前一直为布尔什维克工作。
福煦获得法国陆军大元帅军阶,拥有众多荣誉。他像霞飞和法金汉一样自动退出世界舞台。
路易吉·卡多尔纳,虽然遭受卡波雷托战败的耻辱,但墨索里尼恢复了他的名誉,并且在1924年授予他陆军元帅军阶。
弗朗茨·康拉德移居德国,像其他人一样在人生的暮气中投入为自己写回忆录中,他的作品历史价值不高。
道格拉斯·黑格在大战结束后获得伯爵头衔,议会投票给予他10万英镑的礼物。不过,由于他深陷争议之中,劳合·乔治也非常恨他,所以他没能成为皇家总参谋长。他把余生投入为老兵筹集资金的工作中,于1928年死去。
约翰·莫纳什,才华横溢的澳新军团指挥官,在欧洲滞留了很长一段时间来监督他的部队撤回国内,并为老兵建立一个培训计划帮助他们在民用经济中找到工作。战后,他是澳大利亚的国家偶像,有一所大学以他的名字命名。
同样才华横溢的加拿大军团指挥官阿瑟·柯里有一个截然不同的战后经历。追随他去欧洲的人生阴影,又随着他回到祖国。加拿大的政客们用侮辱人的冷淡迎接他的归来。有一名记者写文章指控他在帕斯尚尔战役中浪费士兵的生命,他随即提出诉讼。后来,原告被判有罪,柯里被一大群高兴的老兵推上一辆马车,游街庆贺。麦吉尔大学聘请他为副校长。此后,他的英名却销声匿迹,十分不可理解。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麦克米兰第一次世界大战辞典》之中,这是一部巨型的辞典,给予海军上将亚历山大·高尔察克和克罗地亚的安特·特伦比奇相当大的篇幅。柯里也没有被收录在834页的《哈珀军事传记百科全书》之中。
在一战的高级将领中,只有穆斯塔法·凯末尔在战后成为真正的主要角色。他称自己是阿塔图尔克(国父),在1924年成为土耳其共和国的总统,并开始把土耳其变成一个西方化的世俗主义国家。
德皇威廉安静地生活在荷兰的一个小庄园里,不断地在地图上插大头针,借以标志出德军在一次虚幻的新战争中取得的进展。他于1940年死去。
德皇威廉的表兄英王乔治五世,比威廉早死了四年,乔治晚年唯一的麻烦就是他的大儿子王位继承人拒绝断绝与一名离过婚的美国妇女华里丝·辛普森脱离关系,这让他颜面尽失。
乔治·克里孟梭在1917年成为法国总理时,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在所有政府首脑里,他也许拥有最丰富的战后生活。他竞选1920年的法国总统,但失败了。当时法国的政治家们憎恶他在大战的最后一年里实施独断统治,并且垄断和平谈判进程。竞选失败后,他辞去总理职位。此后,他周游世界,去印度打老虎,写书,到美国旅行并警告美国不关心欧洲事务。他88岁时死去。他对德国的痛恨从来没有衰减过。
有些大战中的人物的寿命实在是太长了。1922年,劳合·乔治失去首相的职位,原因是保守党决心不与他合作而独立地掌握政权。他的自由党从此枯萎,而工党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反对党。他待在英国议会中足有20年之久,成为一个没有影响力基础的边缘人物,处境令人感到悲哀。他后来再没有做过官。
埃里希·鲁登道夫被流放到瑞典,回国后,他与德国政治中最黑暗的势力结合在一起。他参与了1920年、1923年推翻魏玛共和国的行动(第二次与阿道夫·希特勒有关联)。他在1925年竞选总统失败。他与妻子玛格丽特离婚。他的第二个妻子在一次邪教礼拜仪式中鼓励他消灭德国的基督徒、犹太人、共济会会员,换言之,包括几乎全部德国人口。此时的鲁登道夫,不仅脱离了任何进步的东西,而且还脱离了纳粹和容克军官。他死于1937年,死去的前几个月,理智似乎又回到他身上,他警告纳粹独裁的危险,但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
利昂·托洛茨基,是布尔什维克中最有才华、最具活力的人,在列宁死后的数年里,他与约瑟夫·斯大林陷入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最后以他失败告终。1927年,他被驱逐出俄国共产党。1928年,他被驱逐出苏联,并被流放到中亚。斯大林的间谍穷追不舍,他曾去过土耳其、法国、挪威。最后,他抵达墨西哥。4年后,他被谋杀,一把斧子砍入他的后脑勺。
大战结束后,保罗·冯·兴登堡退休了,他此时已经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是一个君主制主义者,看不起新共和国,但是,他仍然同意在1925年竞争总统。由于他在民众的心目中还是英雄,他当选了总统。1932年,他80多岁了,比在大战期间更像一个被动的、有名无实的领袖,但是他还是参加了连任选举,因为德国已经没有别人能与希特勒竞争了。他再次当选。一年后,他的助手们劝他任命希特勒为首相,他的助手们向他保证,一旦希特勒进入政府机构,政府就能容易地控制希特勒。当纳粹党人开始用恐怖手段夺取政府和国家权力的时候,他还活着——如果我们把那叫活着。
亨利·菲利浦·贝当的故事更令人感到忧郁。他在大战开始时的军阶仅是一个上校,已经接近退休年龄。但是,到大战结束的时候,他被授予法国陆军大元帅称号,是法军的总司令。1918年的他已经60多岁,但尊贵的地位却一个接着一个来找他。不幸的是,1940年,贝当84岁,德国侵入法国,德国人让他组建一个政府。后来,德军占领了三分之二的法国国土,贝当提出停战。他被任命为国家元首,具有几乎无限的权力,政府所在地是法国城市维希。他在德国占领期间的表现非常难以评价——他曾主持维希政府,但他的理由是如果他不出面,那么纳粹党人会干更多的暴行;他曾利用主持政府工作的机会多次阻止德国占领军的行动。但是,法国解放后,他被法国新政府审判,被判为死刑。他的好友戴高乐把死刑改变为无期徒刑。1951年,他死于法国在大西洋海岸边的监狱中,那年他95岁。
大战中涌现的另一位年轻领导人似乎也活得过于长久了。温斯顿·丘吉尔的事业在凡尔赛条约签署后的10年中繁荣起来。他从1919年至1921年是内阁大臣,从1921年至1922年是殖民地事务部大臣,从1924年至1929年是财政大臣。在此不断迁升的过程中,他离开自由党,回到保守党,但保守党蔑视他,因为他曾脱离过保守党,所以保守党从内心深处不信任他。1929年以后,他陷入一种他称之为“政治荒原”的状态——他不断警告人们纳粹党人正在重整军备,但没有人认真对待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