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1926年补充(第10/10页)
因此,一支空中部队的真正威力取决于众多因素,没有一个可以忽略。如果要估量一支空中部队的真正价值,就要考虑构成它的一切因素。
空中的飞机数量并不能说明这支航空兵的真正威力,飞行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完成作战任务的途径。为了进行战争,航空兵器应当组成建制部队,有相应武器受过专门空战训练,易于使用,随时待命准备出动,等等,所有这些应当协调一致,以满足空战中的实际需求。
我确信今天没有任何人再真正坚持空中力量问题只具有次等的重要性。航空兵越来越得到加强,它的活动半径扩大,它的运载能力增加,破坏物质的效力也不断得到提高。按照我国的地理和政治地位,我们全部领土领海都暴露于敌人从陆上基地发动的大规模进攻之下。阿尔卑斯山脉所环抱着的我们最富饶、最工业化的省份,全部都能被敌人从山那边发动的空中进攻所击中,而我们周围的狭窄海域对从敌方海岸发动的空中攻击也提供不了多少防护。
我国高度集中的工业,暴露的大型居民中心,易遭破坏的主要交通线,我们所依赖的水利资源,所有这些使我国比任何其他国家更恐惧空中进攻。一方面阿尔卑斯屏障使我们能够防守我们的大门,另一方面则由于地形复杂、道路稀少,敌人的空军能很轻易地切断我们山中作战地面部队与基地的联系。
如果我们认真考虑所有这一切,就只能同意,制空权是意大利安全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甚至今天,人们仍然把一个试图指出空中力量在未来战争中重要性的人,叫作幻想家。人们承认,敌人空中进攻可以迫使我们整个城市撤退,但是不承认这对战争结局会有重大影响,似乎在阿尔卑斯山的陆军不会因米兰、都灵、热那亚的撤退而受影响,似乎撤出一座城市就和搬出一所公寓一样。尽管人们承认空中进攻能够阻止工业生产,可是仍认为只要把工厂迁往内地就可以避免这个小小的不便,似乎战争期间全部工厂可以不必加紧生产。人民斗志的崩溃可以决定战争的结局,这种见解被认为是不合情理的,尽管事实证明一战正是由战败一方人民精神抵抗的崩溃而结束的。
一战中的军队只是双方各国企图摧毁对方抵抗的一种手段,尽管战败方的陆军赢得了最多最大的战役,而当全体平民的斗志开始减弱时,这些陆军也只能瓦解或投降,而整体舰队也完整地交给了对方。一战中国家的崩溃是由陆军在战场上的行动间接造成的,在未来,它将由空中力量的行动直接造成,这就是过去和未来战争的区别。
空中轰炸能迫使城市数十万居民撤退,这肯定比在一战中经常进行的没有明确结果的作战影响更大。一个丧失了制空权的国家,会发现自己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不断处于直接空中攻击之下而又不能进行有效的回击,不管它的地面军队还能做什么,它必然会认识到一切都已无用,一切希望都已丧失,这就表示战败。
如果不考虑其他条件,即使承认(我并非要做让步)以充分力量运用制空权并不能打败敌人,但无可争辩的是制空权能给敌方带来严重的物质和精神损害,从而对战胜它做出有效贡献。因此,即使不考虑制空权所能起的作用,也必须主宰我们的天空。陆军和海军首先关心的应当是看到自己的航空兵夺得了制空权,否则他们的一切活动将会受到掌握制空权的敌人的妨碍。
虽然陆军和海军部队还没有充分认识航空兵的价值,但他们确实感到必须保护自己免遭空中攻击。能够飞行,通过飞行去进行作战活动,仅仅这一点就应成为考虑改进陆上、海上战斗的决定性内容。可以举一个简单例子:如果认真注意到空中力量的威力和它对陆海军及国家整体资源的影响,今后就不能再设想建造室外露天油库了。如果我们能控制自己的天空,自然也就能控制地中海上空,也就是控制了地中海。如果我们希望有一个光辉的前途,地中海就应属于我们。独立空军应当成为意大利的坚盾和利剑,用它为意大利创造未来。
目前这些思想还处在萌芽阶段,但是可以肯定,首先学会正确运用它的国家将会胜过所有其他国家。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所有国家的独立空军都将采取类似形式,正如它们的陆海军很久以来那样。今天,独创性可能还有用,明天就要考虑更高的质量了。意大利尽管比别的国家穷,但由于人民的天赋,我们仍能为自己锻造一支独立空军,赢得其他国家的敬意。
多年来我一直在阐述这个主题,我准备继续阐述,相信我作为一个公民和战士在尽自己的职责。同时,正当我国政府力求领导意大利走向光明前途的时期,我也在尽力地配合工作。我们拥有创建优等空中力量的一切必要条件:勇敢的飞行员,有才干的技术员,大批熟练的能工巧匠,独特的地理环境,了解自己目标和如何使之实现的强有力的政府。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只是团结起来埋头苦干,坚决攀登顶峰,绝不后退。
航空已经脱离了它那初期的、应当说带冒险性的阶段,现在已进入一个工业生产时期。最初,它的目标仅简单是飞行,现在它的目的是要通过飞行去完成某些更有价值的事情:在平时缩短远程距离,战时进行战斗。我们进入这第二个时期,应当决心努力在空中做点什么,要比世界其他国家做得更好。
注:由于各种原因,本书手稿付印与它的出版日期之间相隔将近一年。在这期间,许多国家已在使用2000马力的飞机,6000马力的飞机正在制造。这正可以实现制造战斗轰炸机(类似突击力量中的战列舰),也是按照我在本书中阐述的思想建设真正的独立空军的基础。面对这些巨型飞机,它具有强大的武器,坚固的装甲,足以飞越海洋的活动半径,每一架都能破坏一座城市的要害中心,那么还要死守一战中通行的飞机使用观念吗?100架6000马力的飞机造价相当于一般无畏舰,但是一个国家一旦在夺得制空权后能够保持100架、50架即使20架这种飞机,它必定会胜利,因为它将能在不到一星期内摧毁敌人整个社会组织,而不管它的陆军和海军能做什么。在这种形势下,还能否认这场革命吗?还能拒绝承认作为本书基础论断的正确性吗?即制空权是赢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1] 本篇章节由英译者添加的——编者注。
[2] 战斗轰炸机原文为战斗飞机(battleplane),为避免与战斗机相混,按其含义译为“战斗轰炸机”,但与现代的歼击轰炸机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