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第4/6页)

这也是收录童试时文的一个合集。

会把今年建孟府童试的优秀文章收录进去。

每年收录的名次会有些差别。

但小三元纪元的文章,必然列入其中,不过也不会全都入选。

县试五场考试,一共是九篇文章,一首赋得体。

府试也是一样。

院试两篇。

共计二十篇文章,两首诗。

府学编书的人会选取一到六篇,其中府试必选一篇之外,其他的全看编书人的喜好。

至于剩下没被选中的文章,若笔者愿意,可以给到外面的书商,让书商自行去印,所得分成要给到笔者。

一些名次高的秀才,都会卖考试文章赚钱。

但是,要先等府学挑完再说。

当然了,有时候府学编书极慢。

等到他们编完,童试的热度早就过去,一般人也不会再去买秀才文章了。

说白就要趁热卖试卷。

否则热度过去,也就凉了。

是要趁机赚钱,还是给府学让路,全看学生自己。

一般家里有钱的学生自然不会理。

像纪元这种,一看就很穷的秀才,书商们才纷至沓来。

既是冲着小三元的名声,也是觉得纪元缺钱,会先于府学卖文。

其中的关键要不是有郭夫子他们指点,纪元也要蒙圈一阵。

里面的细则还真是多啊。

府学编纂的童试录,到时候会发到下面各县,一般的学生都会买来学习。

就算没钱买的,也能借书去看。

这对没考上秀才的学生来说很重要。

不仅是发到下面学生手中,还要按照惯例送到京城。

虽说京城官员也不会多看,但会放到翰林院的藏书阁中,里面有着历年来的童试乡试文章。

放在后世来看,那就是第一手的史料。

等到翰林院得闲,还会抽出各地好的文章,重新做一本集锦,再献给皇上。

这既是他们的工作成果,也是代表朝廷取士的决心。

这些工作虽然复杂繁琐,但年年都有人做的,像聂县令就参与过一本童试录的编纂。

虽说皇上没有多看,但也是夸了的。

科举取士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纪元听着郭夫子解释,不由地觉得,自己对科举的复杂跟严谨还是小瞧了。

“那就等等吧,再者,我也不觉得自己的文章有多好,足以印出去供人传阅。”

只怕传的越远,他越丢人啊。

郭夫子只当他自谦,笑着道:“躲不了,就算到时候你不印,也有人传出去的。”

非法书商可不会放过你!

他们卖的也不便宜啊。

啊?

这古代也有盗版啊。

纪元还是道:“那等府学挑完,剩下我的再卖出去。”

不能便宜盗文狗。

更不能便宜盗版书商!

实在没钱的就算了,但要是有钱还要看盗版,并扯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不就是盗文狗。

这对花钱买文章的人更不公平。

蔡丰岚开口道:“我要给家里写信,现在终于考上了,也好给他们报喜。”

府试过了之后,他们就写过信。

如今院试过了,连生员公服都做好,更要给家里报喜。

他们在外面考试辛苦,家里人等得也辛苦。

李锦也点头:“我爹肯定等着急了。”

而且他还有个事想说。

他也想来府学读书。

府学看院试成绩录取生员。

前三可以直接入学。

他却是第五,还差了两名,不过这差得也不多。

当年堂哥李勋就是他家帮忙运作进了府学,自己说不定也可以?

李锦看了看纪元。

主要吧,他想跟纪元当同窗。

跟纪元一起读书学习,动力都不一样。

李锦甚至把这个理由写到书信里,他老爹看了,一定会同意的!

房间里安静下来,众人写着信件,这信越写,对秀才功名的真实感越强。

他们真的考上了,真的有颜面回家见爹娘了。

纪元自然还是给夫子们写。

想来夫子们已经知道他的情况,但还是自己说了更好。

要不要来府学的事,纪元顿了顿笔,并未多说。

不管怎么样,都要回去一趟的。

回去之后再说吧。

童试宴结束之后,他们都要回乡的。

宴会在五月初六,估计初八大家就会出发。

算起来,也出来很久了,差不多一个半月时间。

看着信件发出,众人的心又雀跃起来。

以前还要担心院试,现在院试也过了。

剩下的时间,是不是可以玩了啊!

至少在童试宴之前,他们都可以彻底放松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

便是陈举人,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新晋的秀才,都是建孟府的宝贝啊。

而且他们也轻松不了多久。

八月还有乡试等着他们。

顶多在五月初六的童试宴之前闹一闹。

说到童试宴,也有很多话讲。

这算是每年的惯例。

跟现代也有的谢师宴差不多,考上功名了,摆宴席请夫子吃酒,这个自然要等到回正荣县再说。

天齐国的惯例还包括了考上之后,一百多生员同乐。

他们这一群人算是同年。

就是同一年有了功名。

以后说起来,也是缘分,在官场上都是可以拉关系的。

比如,你是哪哪年考上的?

化远三十四年?

巧了我也是!那咱们就是同年啊。

既是同年,以后既要互相照拂。

不仅同年要互相“照顾”,此次的考官也算是他们的“老师”,以后说起来,同样的关系网。

一定要说的话,像是名校关系网。

虽然你我不认识,但咱们是一个学校的,一个地方的,自然而然地亲近。

如此关系弯弯绕绕,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关系网。

单是秀才,还看不太出来。

若考上举人,这些关系网,便会有着无限的能量。

再到进士,再到做官,都是你人脉的一部分。

这种关系说好自然也好。

但要说弊端,自然弊端无穷。

听说天齐国遏止过这种情况,不允许学生再拜座师,也是不允许如此结交。

只是这东西,跟各地灰色产业一样,都是野火烧不尽,必须时时巡查。

相比之下,建孟府今年的童试宴,便会单纯许多。

算是一个庆祝晚宴,大家吃吃喝喝就好。

知府,学政都不会过多露面。

主要还是两位训导带着其他秀才们操持。

纪元了解这些事的时候,府学正在收录今年的童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