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4/6页)

他才不会说,这是对纪元的补偿!

平白把他拦下指责,又想当众给他难堪,这小三元还肯解释。

就当是自己的补偿了!

反正那些书坊天天求着他印书,他也懒得去!就介绍些差事给纪元好了。

纪元惊喜地看着手里的纸条。

这不就是介绍信吗!

看来他不会坐吃山空了!

他要有收入了!

纪元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收获。

当年跟房老夫子开玩笑,说自己没钱了就去写对联卖钱。

房老夫子还讲,靠画画就可以。

现在看来,他们两个说得都没错。

想来有朝一日,他也能靠卖画赚钱?

纪元回头看看,书科是不用上了。

再改回礼科也不好。

要不然去射科?

别看昨天腿还是酸的,但他还是想去学骑马啊!

再次去改课薄的时候,那研学处夫子道:“别走,写两个字给我看看。”

课薄上的字小,夫子有些近视,一直也没仔细看,都是下面人整理。

这次看到纪元,一定要让他写字再看。

一般来说,学生定了课薄之后,是不允许更改的。

纪元这个当然是特殊情况,要不是杜夫子打过招呼,根本不可能让他改两次。

既然打过招呼,肯定说明了原因。

礼科改书科,完全因为杜夫子不爽。

书科改射科?

这是为什么?

杜夫子也讲了:“纪元确实不用上书科,他的字极好。”

所以研学处夫子一定要看看,被杜夫子这种小心眼夸的人,他的字到底有多好。

纪元不好意思摆手,那夫子却把笔塞到他手中:“写一个看看。”

其他夫子还有意无意过来围观。

纪元的字,真的有那么好?

纪元没办法,只得落笔,写了文墨二字。

前者还好,字还算简单,墨字复杂,若是写不好,就会十分不和谐。

但纪元的字写下来,让人为之一振。

这,这确实好啊。

甚至比一般书籍上的字还要漂亮。

怪不得杜夫子都说他不用学书科。

纪元也不是因为自大才不学,分明是因为他够了解自己,明白书科对他来说没用!

只能说,不愧是小三元!

纪元看着多了几节射科,心满意足去练骑射。

矮马怎么了!

他也能学啊。

最后的律科跟其他科目又有些不同。

这个科目不考你的悟性,不考的天分,更不考你的基础。

要考的只有一点。

背书!

厚到能砸死人的天齐国律法,给我背!

补充条文,给我背!

各地不同的情况,给我背!

税法?背!

刑法?背!

背就完事了。

也不是让学生们全都能背诵,但至少在翻书的时候,知道个大概。

纪元,白和尚,蔡丰岚选了这门课,就开始痛苦的背书生涯。

白和尚很快发现一个问题。

痛苦的只有他跟蔡丰岚,纪元也就还好?

蔡丰岚安慰他:“习惯就好,在丙等堂的时候,我就不想跟他当同窗。”

“等我去乙等堂了,这家伙又追上来。”

“如今在府学,变成我追他了。”

蔡丰岚说得摇头晃脑,忍不住凑近书去看。

他的近视好像越来越严重了。

纪元不由得想到数科高夫子的叆叇,还有蒙师赵夫子也需要眼镜。

不知道府城的叆叇要多少钱一幅,如果能赚够钱,就给赵夫子买一副用。

纪元翻了页书。

律法许多东西很拗口,也许跟之前修订的法律还有冲突,必须都吃透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

纪元就在主科,辅科的教室里来回走。

府学的气氛也一日比一日严肃。

乡试要来了。

三年一次的乡试,真正决定秀才们命运的时候来了。

想当年,黄夫子考上举人之后,几乎立刻有了帮自家县令申辩的机会。

可想而知,举人的身份到底如何。

让学子们激动的是,京城派下来官员们来了!

以监临官为首的京城大员们来了!

他们由皇上直接任命,前来做乡试的主考!

这些大员们一来,也证明建孟府今年的乡试正式拉开序幕!

他们当中,李勋消息最是灵通,毕竟他在府学时间久些。

晚上大家一起吃饭时,李勋道:“按照以往的惯例,主考官由皇上钦点,多半是翰林院的大员。”

“今年也不例外,是翰林院的御史中丞,也兼任礼部下仪制侍郎。”

这是妥妥的实权官员,约莫是三品大员,在朝中也很有分量。

怪不得学子们那样紧张,知府,学政他们严阵以待。

好像人已经到了,下榻地方是专门接待上级官员的园子。

之前有人说,知府会让纪元一同去迎。

这次没有喊他,也不知是何原因。

不过他们来了之后,不再喊朝中的官职,以监临官徐大人为首,只称呼为监临官。

此举也是证明乡试的重要性。

之前也曾说过。

相比童试来讲,乡试才是正经的科举考试。

在朝廷规定的选士流程里,都是从乡试开始算起。

而朝廷的重视程度也非同一般。

三年一次,为朝廷选拔人才,不可不重视。

甚至有人道,朝廷以此待士为正途,缙绅以此自待为荣幸。

只有科举,才能让群心胥服,私议不闻,野无遗贤。

为了网罗人才,朝廷是下了大功夫的!

“乡试越来越近,我这心也说不上来的紧张。”李勋叹气,说着又道,“说起来,咱们县的同窗们也要到了,三年一次乡试,所有秀才都会来的。”

李锦主动道:“安排他们食宿的事就交给我们吧,你专心备考即可。”

李勋也不推辞,让他们还去刘家酒楼就行,他之前打过招呼的,再去就是确定人数。

听到这些话,乡试似乎就在眼前。

八月初七的乡试,下面的秀才们肯定会早点过来。

纪元他们回栖岩寺休息的时候,就看到来赶考的秀才。

他们多是风尘仆仆,为的就是接下来的考试。

一直到七月二十三,纪元他们收到县学信件,大家会在七月二十五到达。

算下来就两日时间。

这也还好,跟大家想得差不多。

但正荣县的秀才人数,着实让众人一惊。

正荣县来考试的秀才,竟然有六十八人之多。

这比童试来的人还要多啊?

李锦诧异:“童试才来十几人,但秀才会有那么多?我记得甲等堂加上秀才夫子们,也就四十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