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4/6页)

纪元并未着急就职,仔细询问了价格后,准备去其他地方再看看。

那老板儿子连忙道:“别啊,价格都好商量,你抄一本书,给你五两,如何?”

多少?

五两?

“当然是有要求的,不仅字要端正,大小还有一样,否则我们不收。”老板儿子又吩咐道,“字要是不好,我们书也卖得差,你明白的。”

“放心,抄书的纸张,笔墨我们都提供。”

说着,就要把纪元往作坊里面拉,还要给他签订契约。

“五两不够的话,七两也行。”

纪元见此哪能应允,找了理由赶紧脱身。

还好他跑得快,否则对方肯定要继续诓骗。

这东市第一街的后街,也就简称东后街一共十四家印书作坊,他肯定会问个遍的。

不问个市场价,纪元也不会轻易签契约。

还好这些作坊距离并不算远,很快走了大半,纪元大概知道价格。

抄书也要看抄的是什么书。

如果是一时流行的话本,价格就会便宜些,同样的质量要求也不会太高,但这种量大管饱。

抄的经典著作,价格能到几十两,甚至上百两,但要求极为严苛。

字的大小规整,全部都有要求,一笔一画都要准确无误,纪元都很难达到要求,同样这样的活也少,一般不会找新人。

最中间的,便是最常出现的时文了,童试录这种也算时文的一种。

就是最近一段时间里,书生们做得比较好的文章,又或者某某大家写了什么诗词教程,文章教程。

这些书的印刷量不小,流行的时间也适中。

价格都在五到十五两,具体也看书的长短跟字数。

看来第一家的五两,七两,也有蒙骗的成分,但不算多。

了解到最后,只剩下最后五六家,其中四大书坊也在其中。

他们不仅印书的量最大,承接不少官方的任务,算是吃了口官家的饭。

估计他们的价格会高一些?

纪元这次进门,就用上杜夫子给的纸条了。

原本听说他要来赚润笔钱,四家只让他等消息,当场写字也不肯的。

拿出杜夫子给的纸张之后,个个换了面容。

府学书科杜夫子,出了名的字好,各家求都求不来。

他推荐的学生,肯定没错。

果然,纪元写了之后,各家都给了价码。

比小作坊多了三两左右的银子,同样抄经典书籍的机会也多了些。

但有一条,抄了某家书坊的书之后,不许再给其他书坊做事,同样的,书坊会提前给一笔竞业费,作为补偿。

第一家那么着急拉他签契约,原来是这么回事。

至于杜夫子?

杜夫子书法好,名气大,又是举人,自然不在限制范围内。

所以纪元要挑一家定下。

纪元心里有数,从岳家书坊离开时候,心里想着事,没看到随同父亲一起过来的岳昌。

等纪元离开,岳昌立刻问了怎么回事。

书坊做事的人道:“是府学的一个小书生,杜夫子推荐他来做润笔先生。”

“东家您看,这小书生的字可真好。”

最后这句话自然对岳昌的父亲道。

不过他却并未喊岳昌少东家,自然因为岳昌上面还有已经成年的大哥。

岳老爷看了看纪元的字,明显被惊艳道:“不愧是杜夫子推荐的人,契约签了吗。”

听到说没有,岳老爷道:“尽快签了,如此好的字,不能落到其他书坊手中。”

都说周岳林王,但大家都是竞争关系,他也算排名第二,再努努力说不定就第一了。

岳昌脸色难看,开口道:“他就是纪元。”

纪元?

岳老爷知道是谁。

小三元纪元,十一岁的小三元,他怎么会知道。

私下里他还说过,这纪元要是他儿子就好了,认个干亲也行啊。

当然了,最近不能认,岳昌就够惹眼了。

再认一个十一岁的神童干亲,徐大人肯定不高兴。

看着父亲的脸色,岳昌更是嫉妒。

连他爹都更喜欢纪元,纪元像是生来就为了挡他的路。

这算个小插曲,谁也没在意。

纪元此刻正去了最后一家小书坊。

这家小书坊更是热情,还拉着他道:“我们书坊价格给到十五,你一定要来。”

十五?

这也太高了。

太低有问题,太高也会有问题。

见纪元不被打动,对方还道:“真的不骗你,白纸黑字写契约,不会有问题的。”

纪元却道:“我看这润笔的价格,跟印出来的本数也有关,印得越多,价格越高,你们为什么觉得这书一定能大卖?”

润笔价格高,就要平摊到印书的成本里面去。

印得越多,每本书的成本就越低,赚的也越多,这是很简单的算术题。

而每本书印出来之前,大家都会有个评估。

那这家小作坊,为何会觉得这书一定会大卖?

纪元见对方不答,便要离开,对方看看纪元的字,又想到那本书,咬牙低声道:“因为我们的书好啊。”

好?

何种好?

“我们印的那本书,收录了今年童试极好的文章,上面还有小三元的文章呢,卖的能不好吗?”

“不仅本地售卖,还会运到外面,这种书是科举必看书,销量极大,所以给润笔先生的费用也好。”

这家书坊也是着急,好不容易得了好文章,但想要好字却是很难。

平日合作的润笔先生,那字有些不够格,眼前小书生这手漂亮的馆阁体,却是极好的。

纪元听到小三元的名字,面色惊愕,开口道:“你们接了府学的印书单子?竟然要印童试录。”

这小书坊抹抹脸:“自然不是,给官府印书,都是四大书坊的活,我们哪能拿到手。”

“你们怎么印的?文章怎么得的?”纪元又道,“就算你们得了全部文章,那童试录登了文章,你们再登,岂不是重复了,人家也不会买你的啊。”

同样的内容,基本都会买大作坊的,一般来说价格差不多,质量却更好些。

就拿合作的润笔先生,大书坊的书法都要好些。

这小书房没想到眼前书生这般了解,只得说了些实话:“我们收录的,自然是童试录上没有的文章,反正你放心吧,这书绝对好卖。”

纪元思索片刻,终于明白过来。

好啊。

他碰到非法书商了!

情况是这样的。

首先,童试的所有文章,都在府学手中。

府学会在童试结束后,挑选学生们的好文章收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