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4/6页)
“还有在禁宫中……”
众人:“……”
开国太祖你都只说了一句,你爹你却能说上一年,还讲不讲道理了!
陆秀夫耐心听了许久,终于逮到一个他喝水的空隙,微笑道:“延平王,你要不要讲一讲自己的故事?”
郑成功:“哎,我的故事?”
他凝眉想了一会,忽而清脆一击掌:“在陛下去后,我就焚去青衣,指天发誓,抗击胡虏,招募了一批义师抗清。”
“对我来说,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金钱,仅凭当地农工商,根本养不活这么多军队,所以我就将目光投向了海洋。”
“我创建了山路五商和海路五商十个商行,以舰队武力为依托,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海上商业帝国。”
陆秀夫有些讶异:“海上商业帝国?和海外人民做贸易么,都有哪些?”
郑成功仔细回忆了一番:“有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日本,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
陆秀夫又问:“这些国家有何差异?”
郑成功缓慢眨眼,眉睫上流转着一缕霜雪般的清光:“对我来说没什么差异。”
陆秀夫:“怎么会——”
郑成功:“我控制了海路的若干枢纽要道,想要从这条航线上过,什么荷兰人、西班牙人、日本人,我都是平等地宰他们……平等地向他们收税。”
众人:“……”
你刚才不小心把真话说出来了吧!
陆秀夫思量了片晌,觉得这听起来很能快速积攒资源的样子:“不知延平这一套操作,我们能否也照着学一学。”
“啊这”,郑成功觉得他想得还挺美,“短时间内肯定不行。”
他为陆秀夫分析道:“要收税,必须有强大的武力支撑,就意味着我们至少要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并且搭建起稳定的军火生产线和粮食供应线。”
“下一站到台湾,只是将那里建设为一个合格的后方基地而已,此后,还要驶向更远的地方。”
众人也觉得是这个理,当下不再作他想。
……
就在十万军民们每天啃豆芽,啃到都快发芽的时候,台湾岛的轮廓终于出现在了视线中。
“哇!”
欢呼声响彻在海天之间。
“我们先从台湾南部这个地方登陆”,郑成功指着地图,“此处虽不乏高岗,但主要还是以平原沃土为主,加之气候湿热,稻谷一年两至三熟,便于我们快速补充力量。”
然而,他手中毕竟是三百年后的台湾地图,如今不知情形是否有改变。
为稳妥起见,还是决定先派兵登陆探察,四处看看情况,大部队仍旧留在海上,静观其变。
许久,殿帅苏刘义带人归来汇报:
“太傅大人,陆相公,延平王,从前面山坡上往远处看,完完全全看不到半个人影,也丝毫找不到任何粮食种植和聚居的痕迹。”
“但我感觉这里应该不是荒岛,可能这一部分曾经有人,但后来不知何故被废弃了。哦对,我捡到了这个。”
他取出了一捧枯草。
这草看起来平平无奇,但众人传阅了一遍,赫然发现上面打着几个奇怪的结扣。
这种硬邦邦的尖锐草木,基本不会被拿来编织衣服,多半是为了搭建房子。
陆秀夫做出了推论:“看来,即便此地有土人,也处于茅草筑屋、非常原始的状态。”
张世杰一听,顿时充满了自信。
我大宋强兵虽然对付元朝铁骑不行,打一打当地土人,还不是手到擒来!
“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他一振衣袖,“那大家就赶快下船,各自安定下来,若是遇上土人,就先礼后兵吧!”
郑成功立刻道:“且慢!”
他拿出了一只在船上造好的望远镜,架在舷梯之前,又拉住苏刘义:“苏公,你指一下方向,我们都来看一遍。”
在郑成功的年代,望远镜已经传播了数十年,李定国军中更有薄珏等人,将之加以改造,与大炮军火等相结合,威力斐然。
郑成功从元营里抢了若干能工巧匠,拿出图纸,令他们照本宣科,快速搞了一个成品出来。
陆秀夫凝眸远望,细白的手指搭在镜筒边。
但见越过远方丘陵,有大片大片的平坦腹地,杂草丛生,芜原遍布,荆棘榛林长得比人还高。
更远处,还有湖泊若干,山林成阵,一眼望不到尽头。
陆秀夫:“……”
这别说能够种粮的良田了,哪怕是能够容人通行的一条小路也找不到啊。
帝国崛起第一步,就是开荒!
赵昺觉得很有意思,推着望远镜,四处转转转,观看四面八方的不同风景,忽而镜头一拐,聚焦在苏刘义脸上。
苏刘义尴尬地咧嘴一笑。
赵昺忽而大惊:“殿帅,你牙齿上有颗豆芽!”
苏刘义:“……”
镜头又对准了张世杰,张世杰果断抬袖挡住脸,衣衫飘动,劲瘦分明的手腕上横亘着一根泛旧的小红绳。
赵昺更加惊讶:“太傅大人,端午节小红绳一般只有小孩子才戴,你都这么大了,居然还留着呢?”
张世杰:“……”
他面无表情地伸出手,直接把小皇帝提溜起来,丢到一边。
小皇帝嗷嗷叫着去够望远镜,但怎么也够不到,只好气鼓鼓地蹲在甲板上,盯着面前一盆小番茄。
张世杰也打量了几眼远方,见到满目荒凉,寂寂无人烟。
他生性坚韧,非但没有被此地的艰苦环境打击到,反而充满了斗志:“区区开荒而已,自然不在话下。”
比起崖山的漂泊海上、朝夕无依,在此地众人可以踏上陆地,简直可以算作天堂了。
“开荒自然要开”,郑成功却道,“但是,这里毕竟要作为未来的后方根据地之一,落地之前,得先把行动章程商量好。”
因为他在这方面卓有经验,张世杰直接将发言的机会让给了他:“延平王请。”
郑成功立在船头,海风吹拂不息,席卷着他红衣与玉饰朗朗铮鸣,如同一抹灼人心肺的天边烈阳。
众人都认真倾听。
他目光扫视过全场,徐徐道:“主要有三点。”
“一是元兵在外虎视眈眈,妖氛未熄,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打到这里。因此,军务防备万万不可松懈,我们将采用军事屯田的策略,兵农合一,时刻严加戒备。”
“二是开荒时,遇见山林大泽等非良田之处,可以适当捕捞,但不可竭泽而渔,等我们走时,不可改变岛上原本的生态环境。”
“第三点……”
他顿了一顿,声音陡转凌厉:“只准开垦荒地,不许霸占当地居民的现耕良田,违者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