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第8/9页)

我们自己已经亲自看到英国在战争开始以来对德国所奉行的——包围政策——英国的战争挑拨者——一直用凡尔赛的片面命令压迫德国人民——

西线将士们!(希特勒在《致西线将士书》中对那些在今后若干星期内只可能以法军为对手的部队说)——英国一直奉行着包围德国的政策——英国政府为我们在上次大战中所熟知的那些战争贩子所驱使,现在已经决心摘下他们的假面具,以站不住脚的借口向我们宣战了——但在这两篇文告中没有一个字提到法国。

中午十二点六分,张伯伦在伦敦向下院发表演说,他向下院报告,英国现在已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虽然希特勒在九月一日明令禁止收听外国广播,违者处死,但我们在柏林还是收听了英国广播公司转播的英国首相演讲稿。我们有些人曾经亲眼看到他冒着丧失政治生命的危险,在戈德斯堡和慕尼黑对希特勒一味绥靖姑息,如今再听到他这时的讲演,觉得他的话是沉痛的。

今天是我们大家都感到痛心的日子,但是没有一个人会比我更为痛心。在我担任公职的一生中,我所信仰的一切,我所为之工作的一切,都已毁于一旦。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鞠躬尽瘁,使我们必须付出重大代价的事业取得胜利——我相信,我会活着看到希特勒主义归于毁灭和欧洲重新获得解放的一天。

但是张伯伦命中注走不能看到这一天。一千九百四十的十一月九日,他怀着绝望的心情与世长辞了,虽然死时他仍旧是内阁阁员之一。鉴于本书前面对他颇多贬抑之词,我觉得现在在这里引一段丘吉尔对他的评语是最恰当不过了。曾经长期被他排斥在英国国家事务之外的丘吉尔,在一九四○年五月十日接替他出任首相。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二日,丘吉尔在下院致辞悼念他时说。——在这世界最严重的危机之中,尼维尔·张伯伦不幸事与愿违,一再失望,受到一个坏人的欺骗。但是,他那落空的希望是什么?他那未遂的心愿是什么?他那遭到愚弄的信念又是什么呢?毋庸置疑,这些都表现了人类心灵最崇高最善良的本性——对和平的热爱,对和平的追求,为和平而奔波,为和平而斗争;为了这一切,他甚至不顾巨大的危险,至于个人的荣辱则肯定也完全置之度外。希特勒想运用外交手腕,使英、法置身战争之外的企图既已宣告失败,于是就在九月三日下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军事方面。他发布了「第二号绝密作战指令」。虽然英法已经宣战,指令仍然规定:「德国的战争目标目前仍然是迅速地、胜利地结束对波兰的战事——在西线,让敌人先启战衅——对英国可以在海上展开攻击。」但是德国空军甚至连英国海军也不得攻击,除非英国首先对德国目标采取了这样的攻击。即使如此也还要看是否「处于特别有利的地位,能够取得胜利」。希特勒还命令德国全部工业转入「战时经济」轨道。

夜晚九点,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分别乘专车前往东线大本营。临行之前他们又采取了两个外交措施。现在英国和法国固然已经同德国开战,但是另外两个曾经支持希特勒,使他的冒险得逞的欧洲大国还必须用心对付。一个是同盟国意大利,另一个是苏俄;前者已在紧要关头临阵脱逃,后者虽然不为纳粹独裁者所信任,却对希特勒出了把力,使得他的战争冒险看来值得一试。

希特勒在临离开首都之前,又给墨索里尼发去一封信。这是在晚上八点五十一分用电报发出的,距元首的专车开出的时间只有九分钟。虽然这封信不算十分坦率,而且也不乏欺诈之词,但就我们所能获得的材料说来,却是一幅最好的图画,描绘出阿道夫·希特勒离开第三帝国那夜幕已降的首都。第一次去扮演德国最高统帅的角色时具有什么样的心情。这封信是在缴获的纳粹档案中找到的。

领袖:

我必须首先感谢您为调停所作的最后努力。我本来是愿意接受调停的,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有可能确实保证谈判一定会成功。因为德国军队已经苦战了两天,在波兰境内取得了神速的进展。我们不能由于一场外交阴谋而让牺牲在那里的将士的鲜血白流。

虽然如此,我仍然相信,如果英国不是从一开始就决心诉诸战争的话,本来是可以找到一条出路的。领袖,我之所以没有屈服子英国的威胁,是因为我终于认为,即使我屈服了,和平也只能维持六个月,或者至多维持一年,既然如此,我想尽管存在着种种困难,目前仍不失为挺身奋战的适当时机。

——波兰军队不久即将崩溃。如果一年或者二年以后再打,是否能取得这样迅速的胜利,我觉得是大可怀疑的。英国和法国会继续武装它们的同盟国,使得德国武装部队不可能取得这样显著的决定性的技术优势。领袖,我知道我所从事的斗争是一场生死存亡的斗争——但是我也知道,这样一场斗争迟早是不可避免的,必须通过冷静审慎的考虑来选择抵抗的时机,以确保胜利。对于胜利,领袖,我的信心是坚定不移的。

紧接着便是警告墨索里尼的话:

蒙您最近厚意承诺,愿在某些方面给我以帮助。对这种盛情,我谨向您预致试挚的谢意。但是我还相信,即使我们目前所走的道路不同,命运仍会把我们联结在一起。一旦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为西方民主国家所毁灭,法西斯主义的意大利也将遭到困难。我个人始终认为,我们两国政权的命运是联结在一起的,而且我知道您,领袖,也持有完全相同的看法。追述了德国在波兰取得的初步胜利之后,希特勒最后说:

——在西线,我将继续采取守势。让法国在那方面羌启战衅,到那时候我们就将能够倾全国之力与敌人进行角斗。

领袖,为了您过去给予我的支持,我再一次向您表示谢意,并希望您今后继续给我支持。阿道夫·希特勒

虽然这一天英法已经对德宣战,履行了它们对波兰的诺言,意大利还是不肯履行它对德国的诺言。不过希特勒努力压注了自己的失望,一个友好的意大利即使不参战,对他仍然可能是有用的。

但是,俄国可以更有用些。

我们从后来纳粹的秘密档案中知道,在德国进攻波兰的第一天,苏联政府就给德国空军提供了信号方面的帮助。那天一清早,空军参谋长汉斯·那舒恩纳克将军打电话给德国驻莫斯科大使馆,说他的驾驶员在轰炸波兰——他称之为「紧急试航」——时需要导航上的帮助,如果明斯克的俄国电台能够不断发出自己的呼号,他将不胜感激。下午,冯·德·舒伦堡大使就通知柏林,苏联政府「准备满足您的愿望」。俄国人答应在广播节目时尽量不断发出电台呼号,并将明斯克电台的广播时间延长两小时,以利深夜航行的德国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