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伟大的转折点:一九四二年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密谋分子恢复了活动(第11/11页)

北面的一个德军袋形阵地中是二个装甲师和四个步兵师的全部残兵余卒,坚守在一座拖拉机工厂的废墟中。二月一日夜间,部队接到希特勒总部发来的一个电报。

德国人民期望你们与守卫南面堡垒的部队一样,履行你们的职责,你们继续乡坚持一天、乡坚持一小时,都有利于建立一条新的战线。

二月二日快到中午时分,这支部队投降了。投降之前给最高统帅发去一份电报:「——已对占压倒优势的敌人战到最后一人。德国万岁!」冰雪满地、血肉模糊的屠场似的战地,终于沉寂下来了。二月二日下午二点四十六分,一架德国侦察机在城市高空飞过,发回电报说:「斯大林格勒已无战斗迹象。」

这时,九万一千名德军(其中包括二十四名将军),正在冰雪途中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凄凉的西伯利亚战俘营。这批战俘都是饥肠辘辘,身患冻伤,大部分还负了弹伤,人入迷茫颓丧。他们抓紧了裹在头上的满是血污的毛毯,以抵御零下二十四度的严寒。两个月以前,这一支远征部队共有二十八万五千人,现在除了二万名左右罗马尼亚部队和二万九千名伤员已空运回国外,残存的就尽在于此了。其余人员已全部战死。而在这年冬天正向战俘营作艰苦行军的这九万一千人中,也只有五千人有幸能回到祖国。

这时,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暖气烧得热呼呼的大本营里,正在责骂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将领们不懂得如何和何时杀身成仁。其实,该对这次巨大灾难负责的正是希特勒自己的固执和愚蠢。

二月一日,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在最高统帅部举行会议。会议的记录尚在,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位德国独裁者在他一生中的最困难时刻,也是他的军队和国家的最困难时刻,所显示出来的性格。

他们已经在那儿投降了——正正式式、完完全全地投降了。他们本来应该团结一致,负隅顽抗,然后用最后一粒子弹自尽——那个人(保罗斯)应该举枪自戕,正像历来的司令官眼看大局已去便拔剑自刎一样——甚至瓦鲁斯还对他的奴隶下命令说:「现在杀死我吧!」希特勒越说越对保罗斯的贪生怕死感到恨之入骨。

你们应该想象得到:他将被带到莫斯科——还可以想象到那里的陷阱。在那里,任何文件他都会签字。你们看吧,他会写自白书,发表声明。他们将从精神堕落的斜坡上一步步往下走,直到深渊的最底层——你们看吧,不出一个星期,赛德列兹、施密特甚至保罗斯就要上电台广播——他们将被送到留布兰卡,在那里将被老鼠啃掉。一个人怎会这样贪生怕死?我实在弄不明白——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民族。个人总是要死的。在个人生命之外,还有民族。任何人如果不是因为他的职责使他还离不开这个痛苦的现世,他怎么能害怕使自己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这一死亡的瞬间?不能!

——许多人已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生命,而现在却有这样一个人、在最后时刻玷污了许许多多人的英名「他本该以一死而摆脱一切痛苦,升入永生不朽和民族长存的天国,但他却偏爱去莫斯科!——就我个人说,使我最伤心的是,竟然提拔他这样的人当陆军元帅。我本来是想以此满足他最后欲望的。在这次战争中,我将不再任命陆军元帅了。小鸡还没孵出来,就不该先数有多少个。希特勒和蔡茨勒将军接着就如何向德国人民公布投降消息的问题,简单地交换了意见。二月三日,即保罗斯等投降后的第三天,最高统帅部发布一项特别公报:

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结束。第六军在保罗斯陆军元帅的卓越领导下,忠实地履行了他们打到最后一息的誓言,为优势的敌人和不利于我军的条件所压倒。

德国广播电台在宣读这项公报时,先放送低沉的鼓声,宣读之后放送了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的第二乐章。希特勒宣布全国志哀四天。四天之内各地剧院、电影院和一切娱乐场所停止营业。

德国历史学家瓦尔特·戈立茨在他所写的关于参谋总部的一本历史书中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个耶拿,肯定是德国军队所曾遭到的最大的一次失败」。

还不仅如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与阿拉曼战役、英美在北非登陆合在一起,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伟大的转折点。纳粹德国的征服达到高潮时,曾席卷大半个欧洲,打到离亚洲不远的伏尔加河,在非洲也几乎打到尼罗河,现在退潮已经开始,而且一退就再也不能回涨了。纳粹进行大规模闪电攻势,以成千上万的坦克和飞机打得敌人胆战心惊、溃不成军的时刻,现在也已告终了。当然,德军在局部地区还会作拼死的进攻,例如一九四三年春在哈尔科夫,一九四四年圣诞节前后在阿登。但这些进攻也只是以后两年、也是最后两年的战争中德军拼命进行的防御战的一部分。希特勒手中已失去了主动权,而且一失而不能再得了。现在他的敌人已夺走了主动权,而且紧紧地掌握住了主动权。这种主动权不只是在地面,而且还在空中。

一九四二年五月三十日晚问,英国第一次以一千架飞机轰炸科隆,随后又在这多事的夏天对其他城市进行了更多的同样规模的轰炸。德国一般居民也开始和在斯大林格勒、阿拉曼的德国士兵一样,尝到了战争的恐怖。而在此以前,只有他们的军队把这种恐怖加在别国人民的头上。

纳粹的可怕的大迷梦,终于在冰天雪地的斯大林格勒,在酷热如焚的北非沙漠破灭了。保罗斯和隆美尔的失败不仅决定了第三帝国的灭亡命运,而且决定了希特勒和他的党卫队刽子手们一直忙于在占领区内建立的荒诞不经、令人毛骨惊然的所谓新秩序的灭亡命运。在本书最后一章写到第三帝国覆亡之前,我们最好先来看看这种新秩序——它的理论和它的野蛮的实践——是什么样子,看看欧洲这个古老而文明的大陆在像做了一场噩梦一般经历了新秩序的初步恐怖之后,好容易逃脱幸免的究竟是什么。不论对本书说来也好,对亲身经历过这种新秩序的或者在新秩序结束之前已遭屠杀的善良的欧洲人说来也好,这都是第三帝国全部历史中最黑暗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