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迈万德的血战(第6/6页)

迈万德战役的惨烈,由此可见一斑。迈万德战役的一项直接后果,是让英国人认识到山地民族的剽悍善战。从此英国开始集中征召印度北部所谓战争民族的锡克人、旁遮普人和廓尔喀人入伍,这便是时至今日英军中依然存在的廓尔喀步兵团的由来。更重要的是,英国人认识到,在阿富汗用军事手段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他们理解了那首古老的阿富汗诗歌:

阿富汗的青年已经染红了他们的双手,

好像苍鹰在猎物的血泊里染红了爪子一样;

他们雪白的剑支闪耀着艳红的血色,

犹如夏日盛开的一圃郁金香。

于阿富汗人而言,这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喀布尔市中心的迈万德大街上至今耸立着雄伟的迈万德战役纪念碑。纪念碑是绿色的,四周有四尊大炮,象征着英勇的阿富汗人民击败外敌侵略的光荣历史。挟迈万德战胜之威,阿尤布乘胜向坎大哈进军,将坎大哈团团包围。

英国人从喀布尔派来由罗伯茨指挥的援军:3800多名英国官兵、1.2万名印度土兵和36门大炮。英军在坎大哈外围巴巴·瓦里山脉下的皮尔·帕马尔村前与阿富汗人对峙。罗伯茨观察地形,知道依靠正面进攻去占领崎岖的巴巴·瓦里山脉,必将招致重大伤亡。他决定声东击西,正面佯攻巴巴·瓦里山脉,实际集中攻击阿富汗人的左翼,即皮尔·帕马尔村和村中那些带有院墙的果园;负责佯攻巴巴·瓦里山脉的英军第3步兵旅在掩护英军营地的山丘背后右侧摆开阵势,担任主攻的第1、第2旅部署在左侧;英军骑兵在左翼后方排成队形,四处活动,以威胁阿尤布军队的后方,堵截阿尤布去往赫尔曼德河的退路;坎大哈的军队则时刻准备里应外合。

上午9时,英军炮兵开始向阿富汗战士扼守的巴巴·瓦里山脉主峰发射45磅炮弹。佯攻吸引了阿尤布军队的注意力,英军第92山地团和第2廓尔喀团顺势攻占了皮尔·帕马尔村。罗伯茨回忆道:

在向前推进的头一个阶段,阿富汗人在巴巴·瓦里山脉下面的山丘地区集结了很大的兵力,显然是冲着我们的大炮来的。可以看到他们的领袖正鼓动他们这样做,他们有一部分人冲下山了,但主力部队显然拒绝冲下来,继续留在山顶上。阵地被打乱时,他们立刻退却了。

皮尔·帕马尔村的陷落,打开了通向阿尤布军队围城工事和军营的道路。英国军官怀特少校回忆道:

敌人占据着他们营地前方的一个阵地,并有一道长沟作良好的天然战壕;这道长沟的左边就是敌人的阵地,一直延伸到一个居高临下的土丘,从这个土丘可以直接射击到向上通往阵地的那条长沟……在长沟的后面有一座四方形的围墙,墙内集中了相当多的敌人。他们的两门大炮架在围墙的正左方……我鼓励部下发起一次冲锋,结果他们完成得很出色。在通过旷野时,有五六个人被打死,但终于夺取了敌人的大炮和阿尤布的最后一个阵地,我也感到心满意足了。

溃败的阿富汗战士钻进果园和花园,不见了踪影。有带围墙的果园和村子作为掩护,英军骑兵无法追击。英国人称,1200多名阿富汗战士阵亡,英军缴获大炮30门,包括迈万德战役中被阿富汗战士缴获的2门英军皇家马拉炮队的火炮。经过此战,英军总算击败了阿尤布,保住了坎大哈。

但这样的局势已经无法维持下去了。身处“捕鼠夹”中,英国人再次同阿卜杜尔·拉赫曼申明妥协性的协定,同意阿富汗内政自主,外交受英国控制。1881年4月,坎大哈被移交给阿卜杜尔·拉赫曼政权。4月21日正午,英国国旗在三十一响礼炮声中降落。一周后,英军放弃了征服阿富汗的打算,全部撤出阿富汗。第二次失败的阿富汗战争,让英国人付出了2亿英镑的物资损失和3000名士兵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