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合股和印度洋贸易(第2/3页)

由此,柳河贸易公司成为了罗华造船厂的第二大股东。

第一大股东乃是罗启雄以及其技术团队另行创办的松江造船商贸公司,第二大股东则是柳河贸易公司。

松江造船商贸公司,这是罗启雄为了避免控制权旁落,另外和手底下的技术团队一起搞出来的,在这个商贸公司里,罗启雄占据了半数以上的股份所以有控制权。

有了这个控制权后,再以松江造船商贸公司的名义参股罗华造船厂,那么就能够避免以后被柳家全或其他人通过收购其他人的股份来改变经营权。

罗启雄,对当家做主的执念很强,从一开始就防着一手。

对此,柳家全自然是没啥意见的,他只要三成股份,再加上订单优先权,至于经营权什么的,他又不懂造船。

只要罗华造船厂给他赚钱,同时源源不断的给自己在有需要的时候,提供更多,更好的新式船只,那么就足够了。三大工业部直属的贸易公司,为什么能够现在就去跑印度洋航线,并且在南洋也好,东洋也好,都是占据了主导地位,除了他们资金雄厚人也多外,也和他们背后两大官办大型造船厂有极大的关系。

如今只有他们能够拿到大吨位的新式大海船,其他贸易公司不行。

甚至在李氏造船厂冒出来后,他们也是直接大手笔砸钱,直接把李氏造船厂未来四五年的产能都给包圆了……

有了新型大海船的他们,才能够创造比其他贸易公司更丰厚的利润。

载货两三百吨的小福船能跑的航线,和载货七八百吨的新式海船,乃至载货上千吨的大海船能跑的航线,带来的利润是两码事!

而就当柳家全和罗启雄达成了合作,一边投资造船躺着抢钱,同时还指望着等到明后年的时候涉足利润更丰厚的新航线,尤其是印度洋航线的时候。

工业部直属的南洋贸易公司派往印度洋进行贸易的船队,已经正式在深秋的由北往南的季风中从松江上海港扬帆起航。

这一次南洋贸易公司是第二次派往船队前往印度洋进行贸易,其目标不仅仅是缅甸以及印度半岛东海岸。

此外还准备前往印度洋西海岸甚至西亚乃至东非。

贸易倒是其次,主要还是为了探路。

绕过印度半岛前往印度半岛西海岸,这对于南洋贸易公司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他们需要面对陌生的海域。

没有航海图,对沿途的航线不熟悉,这对于风帆时代的航行而言都意味着风险……虽然大楚帝国和英国、葡萄牙人以及荷兰都达成了相应的贸易开放协议。

但是人家只是准许你去他们指定的若干港口进行贸易,承诺不会直接派遣战舰袭击大楚帝国的商船。

可不会好心把航海图都给你,也管不了或者说默许私底下的一些海上袭击。

此外大楚帝国目前并没有和波斯,奥斯曼等西亚地区的国家达成一些官方性质的的贸易协议,这去了之后自家的船只能不能顺利靠岸并贸易,那也是个未知数。

因此这一次前往印度洋进行贸易各种未知的风险巨大,因此南洋贸易公司也是极为谨慎,出航的船只最小的一艘满载排水量达到七百多吨的新式大海船。

最大的乃是一艘松江海军造船厂制造,刚交付南洋贸易公司的大型新式海船,满载排水量达到了一千五百多吨,这个吨位堪比金陵级战列舰。

当然了,吨位虽然足够了,不过武装商船和战舰区别还是挺大的,为了搭载更多的货物,武装商船的火力远远无法和战舰相提并论。

然而如此庞大的武装商船,哪怕是火力无法和专业的战舰相提并论,然而也差不到那里去,寻常看海盗看了都得绕着走。

一艘一千五百吨的旗舰盛和号,两艘排水量千吨规模的武装商船,还有三艘排水量达到七百多吨的武装商船。

整个舰队拥有六艘船!

仅仅是搭载的各类长管舰炮就有两百多门,普通船员以及武装船员加起来足足两千多人。

这种规模的武装贸易船队,寻常海盗看见了都得绕路走,哪怕是遇上了部分国家的主力舰队,那也是有一战之力的。

更何况,大楚帝国海军也是接着护航以及训练的名义,派遣了舰队进行护航。

毕竟南洋贸易公司这一次的贸易船队,不说船只和人员本身,光是上头搭载的各类货物那也是价值高昂。

数千吨的各类贸易物资里,除了丝绸、瓷器、茶叶这三样传统贸易商品外,还有布匹、板甲、冷兵器、五金等各类精良铁制品,然后还有最近帝国工业界里出现不久的玻璃、肥皂、香水等各类这些新兴工业产品。

而这些货物价值数以百万计!

大部分可都是南洋贸易公司用赊欠,贷款的方式购入的,你让南洋贸易公司直接掏钱购入,把他们整家公司卖了都值不了这么多钱。

这支船队要是出事了,南洋贸易公司分分钟得破产,而且还会连累一大堆的下游厂商以及提供贷款支持的金融机构。

为了确保这支昂贵的贸易船队的绝对安全,大楚帝国海军才会派遣舰队随行护航!

这支分舰队将会有两艘金陵级战列舰、两艘巡洋舰以及四艘护卫舰组成。

其实力相当强悍,至少在南洋海域里哪怕是荷兰人看见了,都得小心谨慎对待。

当然了,为了避免其他国家,尤其是最近一年来防着大楚帝国官方力量进入印度洋的荷兰人和葡萄牙人误会,这支分舰队在出航之前也会通告荷兰人以及葡萄牙人还有菲律宾上的西班牙人,也告知了英格兰人。

言明这支海军舰队前往印度洋,就是为了给商船队进行护航,并不谋图改变南洋以及印度洋上的贸易现状,你们别紧张,更别搞事!

主动通告,不仅仅是为了消除误会,此外也是为了借助这几个国家控制的殖民地港口进行补给。

船只远洋,虽然风帆船只理论上能够拥有无限动力,但是船只上的食物以及淡水等补给却是有限的。

哪怕是能够通过搭载大量的罐头类食品出海,能够确保在漫长的时间里食物不会腐烂,但是数量也有限啊,时间一久也会吃完啊。

更何况,相对于食物而言,淡水更麻烦。

淡水不好储存,时间一久也会因为空气里的各种微生物细菌什么的变质,再加上必要的消耗。

食物和淡水的限制,让船只出海后的补给就非常了非常重要的事。

然后出海后如果遇到风浪,船只,尤其是帆装有可能会损坏。

如此寻求其他国家的港口进行补充乃至修理也就成为了很有必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