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法定货币(第2/3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银行业,提高抗风险能力,避免银行出现问题后导致的经济危机,大楚帝国工商部金融司陆续颁发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而这一次,则是进一步加强了监管。

只要邮递司的银行业务符合监管法规,那么工商部方面就会给予过多的干涉。

至于能不能办,这就要可能其他各方的博弈了。

毕竟邮递司一旦开办银行,那么就注定会是一家全国性的大规模银行,仅次于财务银行,并且触角恐怕要比财务银行还要更加深入基层,将会对财务造成一定的冲击。

对此,财务部方面自然是坚决反对!

但是也有人支持,比如吏务部尚书郭全书,他对邮递司开设银行业务表示了支持。

人家郭全书的出发点自然不是什么工商业发展之类的东西,他根本不懂这些东西,郭全书作为负责礼物部尚书,在帝国内阁里长期位居高层,他的出发点更多的还是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势力,让帝国各方派系维持在一个比较微妙的平衡上。

这也是他长期受到罗志学信任并重用的主要原因。

在其他方面,郭全书其实都不咋地,但是在玩弄权术方面还是有点本事的。

他已经看到了财务部方面依托财务银行,尤其是利用财务银行的贷款业务,多次影响到了地方上的建设方向。

地方建设,尤其是要搞一些大工程的时候,是需要资金支持的,除了政策性拨款外,来自财务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也非常重要。而财务银行的资金也不是无限的,这给什么地方,用在那里就很有讲究了,如此也就产生了权力寻租的空间。

对此,郭全书自然是要稍微打压一二,要不然的话不好平衡了。

当然了,这种理由自然是不能说出来的,他的理由是国内的全国性银行目前只有一家财务银行,而经验告诉我们,一个行业需要充分的竞争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行业的发展。

为此,他搬出来了国防工业,以几个主要兵工厂进行为例子进行说明。

说国内如今的国防工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迅速,燧发枪的采购价格能够做到持续下降,从之前的二十两银子的价格降低到目前的八两银子一支;火枪手轻型板甲的价格从之前的二十两银子左右降低到了目前的十二两银子;

并且不单单价格降低了,而且火枪以及板甲的性能还越来越好。

这些都是因为国内同时有多家兵工厂都能生产燧发枪和板甲,作为采购方的军方用充分的选择,而为了争夺军方的订单,各大兵工厂不得不提升技术,降低价格等等。

基于竞争的需求,他支持成立第二家全国性大银行,如今邮递司依托各地驿站,有充分的条件以及人手来开办全国性的银行。

而随着郭全书这个重量级参务大臣表示了支持,参会会议里对邮递司筹办银行业务的讨论也进入了尾声。

办!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办?

而这自然又引来了更大范围的讨论和争夺。

最后讨论来讨论区去,众多大臣们私底下也做了不少的政治利益交换后,终于敲定了详细的方案。

办,还是让邮递司来办!

毕竟驿站本身就是邮递司的,抛开邮递司来办这个全国性银行,难度太大,此外汇款业务也不好搞。

但是,具体的业务运营要从驿站里独立出来,单独设立一个官办银行企业,只不过所有权不归属工业部,而是归属交通部邮递司。

毕竟银行业务会非常庞大,而且人员会非常多,而各驿站人员,其实都是有官身的人员,哪怕是个送信的,人家也有从九品的官身,吃皇粮的!

邮递人员给官身,这是因为这玩意具有强烈的行政以及军事作用,早年驿站体系可是直接归属军方管理的。

为了确保紧急公文以及军事文件的传递速度,驿站体系就不能作为普通商业机构,甚至都不能用寻常的官办机构来管理,而是需要专门机构来进行专管。

但是银行嘛,别说邮政银行了,就算是财务银行里的普通员工以及中低层管理,都是普通雇工,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有官身。

因此,邮递和银行业务进行拆分,然后单独设立一个官办银行企业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了这个官办企业的名头后,他们才能够雇佣大量的普通员工。

同时财务部方面也获得了他们的好处,那就是让邮递司放开驿站渠道,让财务银行的汇款业务也能借用驿站体系,更好更方便的实施汇款业务,当然了,既然用了驿站的地方和人手,他们自然也要给钱。

对放开汇兑邮递渠道,邮递司方面不答应也得答应,比较上头的参务、协办大佬们都已经敲定了方案了,作为下属机构他们只能照章办理。

于是乎,承顺十三年二月,大楚邸报正式对外发出公告,筹办‘大楚邮政银行’。

而邮递司也顺势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邮递司继续直接管理邮递业务,并新设立大楚邮政银行。

邮政银行将会有邮递司直接管理,但是由财务部方面给予业务指导,工商部金融司进行监管。

邮递方面想要搞银行业务,本来就是为了填补驿站的巨大亏空,只要能赚钱,其他的他们都没啥意见。

嗯,有意见也没用,这是帝国最高决策,有意见都得憋着。

敲定了邮政银行之后,大楚帝国也顺势对帝国的金融体系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改革,比如全面强制性实施保证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

最重要的是把工商部金融司,和财务部的部分金融监管职能进行合并,并设立了独立的金融监管总局,此为从二品级别的行政机构,直接嫡属于政务院。

负责帝国的所有金融监管、调控职能。

随即对财务银行进行拆分,主要是把货币发行权、金融监管等一系列的权力收回来设立大楚帝国中央银行,这个中央银行归属帝国金融监管总局所辖。

后续大楚帝国中央银行,将会承担金融监管、货币发行、金融调控等一系列任务,比如说各银行里的保证金,就是缴纳给中央银行进行保存的。

而财务银行进行拆分后,将演变为纯粹的商业银行,继续归属财务部所有,毕竟这是财务部的钱袋子,谁要是敢拿财务银行,那就得和财务部直接开战了。

而分管税收以及财务的参务大臣唐丰泽,人家还没死呢。

围绕着邮政银行的设立以及后续的金融监管总局的设立们,还有财务银行的拆分,这些都是导致了在承顺十三年春天里,帝国的金融行业出现了一些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