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靠军方得饿死(第2/3页)

就是发现了这玩意相当好用!

辽东汽车公司,有辽100系列的全履带拖拉机,其他两家汽车公司,松河汽车公司以及唐山汽车公司,也各自有着全履带式拖拉机项目,只不过名气没有这么大,性能上也略微差一些……

至于其他两家汽车公司,即李氏动力公司和北美汽车公司,他们就没有类似的项目了。

不是不想搞,而是搞不了。

全履带式行走机构,这东西也是有专利的,这三家汽车公司因为布局太早,早年又进行了专利互换,所以才都有专利,而其他两家可没这玩意。

所以……短期数年内,不管是全履带式拖拉机还是更进一步的坦克项目,都和李氏动力公司以及北美汽车公司没啥关系。

国防汽车下属的几家特种车辆公司,都是找三大汽车公司进行合作,引入全履带式底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坦克设计。

有意思的是……五大国防公司下属的五家特种车辆公司,他们都第一时间找上了辽东汽车公司试图进行战略合作。

理由很简单,因为辽东汽车公司的辽100系列拖拉机,在各方面的性能指标上堪称是达到了巅峰状态,而军方对这款拖拉机也比较熟悉,毕竟炮兵部队已经订购了数百台的订单……虽然都还没有交货,但是之前已经用过十多台进行测试的,对这款拖拉机的评价非常高。因此五大特种车辆公司也是不约而同的想要用这款拖拉机的底盘来进行改造。

而辽东汽车公司是来者不拒……反正一家合作是合作,五家合作也是合作……反正不管你们这些所谓的国防企业怎么折腾,但是只要找我们购买底盘就行了。

反正我就是一卖底盘的……你们自己几家爱咋玩就咋玩。

所以很痛快的把辽100拖拉机拉出来,和这些特种车辆公司进行合作……当然了,这种合作也只局限交给他们一些技术资料,然后派遣少量工程师提供一些解决方案,至于后续的改装,坦克项目的设计整合就不参与了。

不是人家看不起军方……而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军方的那点订单。

撑死了不过几百台底盘的订单而已……还不到他们新工厂一个月的产量。

他们在旅顺建立的新型履带式拖拉机的新工厂,设计年产能一万多台……说破天,哪怕是按照军方一年五百辆坦克的采购量来看,军方得连续采购二三十年,才能消化他们新工厂一年的产量……

只是一年的产量。

靠军方订单过日子,他们辽东汽车公司的大几万员工们得饿死,后头的一群股东都会巨亏,甚至会导致多省养老基金出现史无前例的巨额投资亏损……

所以……什么军方坦克项目的合作,国防企业的合作,军方的坦克订单……人家压根没放在心上……

反正我们的拖拉机就摆在这里,你们买了底盘过去,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我们不干涉,也懒得干涉。

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开发80系列拖拉机……

辽100拖拉机的旗舰版型号上市后,获得了市场的热烈追捧,众多大型农场都是下了大量订单,同时他们也反馈了,这新旗舰拖拉机好是好,不过也贵了点,是不是可以把技术下放到小吨位级别的拖拉机上。

如他们的辽80系列,这一系列的拖拉机之前是他们辽河拖拉机的主力销量型号,也是在价格上市场接受度比较高的型号。

因此为了进一步打开全履带式拖拉机的市场,正在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攻关,试图把旗舰100型号的部分先进技术下放到低一级别的80系列上,准备推出新式的80系列履带式拖拉机。

但是技术下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因为你首先要确保成本降低,这样售价才能降低,如果售价无法降低的话,那么所谓的技术下放就没有了意义。

而降低新技术的成本,这一向来都是非常困难的,哪怕是缩水部分技术的性能,做成猴版,然而依旧很难,很多东西不是说你想要缩水就能缩水的!

但是降低成本,把新技术应用到走量型的80系列拖拉机上也是必须的……100系列的拖拉机好是好,但是也太贵了,只有大型农场,中大型的农业开发公司,或者是有特殊运输需求的企业,比如开发木材的林场企业才会采购。

光靠辽100系列拖拉机,可没办法消化掉新履带式拖拉机工厂的每年上万辆的产能……因此他们迫切的需要把新技术,下放到走量型的80系列拖拉机上,让80系列拖拉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大杀器,不仅仅抢占其他两家公司的履带式拖拉机的订单,更要抢夺轮式拖拉机的订单。

只有这样,才能够支撑起来新履带式拖拉机工厂的正常运转,并带来丰厚的利润。

上万辆产能呢,一旦全部能爆发出来,其履带式拖拉机的较高售价,丰厚的利润……辽东汽车公司的管理层想想都能流口水,这玩意可比他们家半死不活的汽车卡车业务强多了,做好了是有可能比肩他们家的三轮车业务的。

靠着这些车型赚钱,然后才有足够的利润支撑去继续研发,推动耗资重大的乘用车项目……乘用车项目才是他们汽车公司的核心项目。

哪怕乘用车项目年年亏损他们也在咬牙死撑,丝毫没有放弃乘用车项目,彻底转型做拖拉机,三轮车的心思。

这样也导致了承顺五十一年他们在乘用车业务上迎来史无前例的巨额亏损,这一年来他们的乘用车业务亏损了约两百二十万楚元……

但即便如此,辽东汽车公司依旧每年保持高额研发投入,并继续投资建设乘用车项目生产线,完善上下游各产业链……

这其实也是亏损的主要理由,巨额的亏损并不是说做汽车不赚钱,相反,这年头拥有自身核心技术,连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子系统都自己搞,也在陆续完善其他子系统如轮胎,汽车玻璃等产业布局的五大汽车公司,他们卖汽车其实很赚钱的,利润率非常高。

但是汽车再赚钱,也扛不住现在他们这样,每年动不动几百万楚元的研发投入,再加上同样投资庞大的生产线建设,还有各种产业链的投资……

五大汽车公司里的小老弟,人家北美汽车公司每年光是一家松江汽车研发中心的经费投入,就超过了五百万楚元……很夸张的。

所以严格来讲,五大汽车公司里出现的亏损,基本都是账面亏损……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亏损,尤其是乘用车项目。

退一万步来说,辽东汽车公司但凡停止如此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分分钟转亏为盈,而且盈利将会是非常庞大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