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出口限制和土著市场(第2/3页)

毕竟某种程度上来说,各土著国家里的官方正规军,其实也是他们楚国人的代理人军队……从性质上来说,其实和外籍军团都没啥本质区别,都是给楚国人卖命的。

只不过外籍军团是楚国人直接亲自武装和指挥,土著国家的军队是由楚国人扶持的代理人武装指挥而已。

但是代理人都是楚国人的狗……这代理人的军队自然也是属于楚国人的炮灰。

因此限定情况下提升些许代理人军队的战斗力,军方没啥意见……主要的反对声音来自于国防工业,还有部分比较极端,看啥异族都是潜在的叛乱分子的官员们也在反对。

而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些反对声音也是会逐渐弱化的……毕竟大楚帝国太强悍,并且还在越来越强悍。

连装甲车甚至坦克这些东西都搞出来了……还担心出口给土著的早期落后枪炮给自家造成威胁?那你还不如干脆把土著军队的热武器全部收缴了,给他们配发个冷兵器打击叛军呢,只不过到时候这些代理人军队就会被各地的叛军打成渣渣,代理人的位置都要坐不稳!

毕竟世界各地的土著叛军可是能够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获得部分单发线膛步枪,甚至还能弄来一些民用线膛火炮的。

代理人的军队手里没点好家伙,那还真镇不住场子……

代理人镇不住场子的话,那就只能让楚国人亲自下场了……而楚国人亲自下场的成本太高了,哪怕是动用外籍军团这成本也更高啊。

诸多情况下,武器装备的出口限制,必然是会越来越宽松的,这些土著们获得连发步枪乃至架退炮那是迟早的事。

连武器装备的出口限制都在逐步宽松,而民用的工业消耗品类就更不用说了。

其中也包括汽车……甚至汽车这东西的出口限制所会遇到的阻力,甚至比蒸汽机还要更小一些。

因为蒸汽机这东西吧,好多土著也不陌生了,毕竟楚国人在各土著国家里也建设有矿场,农场,运营着铁路,轮船等,很多土著其实都看过楚国人的蒸汽机车。

一些土著国家里的精英们,其实已经知道蒸汽机的原理,甚至都能偷偷摸摸的手工仿制……只不过他们仿制出来的蒸汽机性能太低劣,没啥实际应用价值而已。

一旦放开蒸汽机的出口,让土著们可以自由使用蒸汽机,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土著国家的工业发展,甚至一些土著国家甚至都能在后续逐渐仿制蒸汽机。

而这是大楚帝国所无法容忍的。

但是汽车这东西……一来是难以直接应用于工业上,二来的话,给这些土著国家几十年时间估计都仿制不出来。

汽车的核心是内燃机……这东西的技术含量可比早期原始的蒸汽机高多了。

对材料以及加工工艺的要求都非常高。

如果是想要搞出来成熟可用的内燃机,那么难度是非常大的,别说这些土著国家了,就算是大楚帝国里的一些普通大型机械企业,哪怕是不考虑专利问题,不继续外购设备,只依靠现有技术能力和设备的话,,他们也很难搞出来堪用的汽油机。

汽油机这东西,难度很高的。

对工业发展影响不大,同时又技术过于先进难以仿制……这就是汽车在出口时候的优势。

说起来很奇怪,先进的东西还更容易准许出口……但事实就是如此。

当然……工业设备不在此列,任何工业设备楚国都不出口,能出口的只限于消费品,嗯,武器也是属于消费品……只不过武器是军队消费品。

基于大楚帝国的独有国情,五大汽车公司里的高层们,尤其是唐山汽车公司的管理人员判断,帝国未来几年还将会进一步放开汽车出口限制。

在欧洲,西亚以及印度地区的汽车市场将会进一步增加。

虽然目前总量不大,但还是要提前布局……预防当年美洲市场失利的前事。

早些年的时候,四大汽车公司都忙着布局东亚本土市场,没能看上美洲市场,所以也就没有进行专门的市场布局。

结果就冒出来一家北美汽车公司……这北美汽车公司一开始也是个三无企业,根本就没有自身的核心技术,发动机和变速箱都需要采购,连底盘技术也非常原始。

但愣是靠着美洲市场迅速崛,靠着卖组装车站稳了脚跟,尤其是他们的皮卡卖的非常好,迅速占领了美洲乃至东欧以及东北等拥有众多中大型农场地区的市场,并借着海外地区市场的优势迅速反攻东亚本土市场。

进而成为了皮卡分类的龙头企业,继而发展其他品类的汽车,相继在三轮车以及轿车,还有卡车等领域里陆续发力,最终成为了第五大汽车公司。

如今更是获得了相关的技术专利,乃至推出了自家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完成了从组装厂到独立自主汽车厂商的华丽转变……

如果说,当年李氏动力公司的崛起,让前三大汽车公司开始极端重视专利,对技术授权严防死守;那么北美汽车公司的崛起,就让四大汽车公司开始重视起来了潜力市场的前期布局。

也正是因为北美汽车公司的崛起,才促使了四大汽车公司从早期的专注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汽车市场,变成了全面布局……不管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落后地区,只要有一定潜力,哪怕是没有什么潜力都会把自己的触角渗透进去。

经济发达,市场潜力大的就自己搞渠道,走自营模式。

经济落后,市场潜力小一些的地区则是走代理商模式,让代理商去折腾。

也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唐山汽车公司迅速设立了欧洲子公司,准备对欧洲市场进行前期的布局。

不求现在能卖出去多少车,但求未来欧洲地区的汽车市场起来后能有一些先发优势。

无独有偶,唐山汽车公司这么干了,其他四家汽车公司也这么做,各自陆续成立了欧洲地区,西亚,印度地区的子公司,进行前期的市场布局。

就算是长沙安隆汽车公司这家独立厂商,也是因为这一次土著国家的组团官方采购中拿到了不小的订单,为了后续的维护业务以及后续订单,也设立了欧洲,西亚以及印度三家子公司。

这些汽车公司在海外地区的市场布局,看重的是海外土著地区的未来潜力……至于现在的话,倒是没多少市场。

和其他一些消费品的海外市场没有可比性,比如说布匹……

别看布匹这东西不起眼,但是到目前为止依旧是大楚帝国里的一大工业消费品品类,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大楚帝国的纺织业规模是极其庞大的……这种庞大的规模要怎么来形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