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回头路(第2/2页)
骑兵的长处在于其机动性,最快找到敌方的弱点,快速攻击。或者快速机动,掌握战场主动性。想正面冲阵,杜中宵还不如用郭谘的无敌霹雳车呢。大军团规模的两军对战,营田厢军靠的是炮兵。由炮兵控制战场,隔离战场,形成局部优势。敌方崩溃,才由骑敌军扩大战果,步兵巩固胜利。营田厢军中,最重要的步炮协同,而不是步骑协同,“之”字射完全没有用处。
这是战争思想的根本不同,石全彬完全无法理解营田厢军这种打法。若不是他看了多日炮营,对炮兵非常佩服,都要认为杜中宵在胡说八道了。
此时宋军对骑兵的用法,主要是侦察敌情、攻伐敌军和迂回骚扰、劫击粮道。营田厢军的思路与此相同,正面冲锋相对次要,主要由铁甲骑兵来承担。大部分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是掩护两翼,瞅准时机作为预备队投入。战前则是侦察敌情,控制战场。
不过自从装备铁甲,就连马的具装铁监也制了组合式的铁具装,河东有了稳定的好马供应,枢密院和三衙起了变化。他们越来越倾向于,让铁甲骑兵骑着具装铁马,直接冲阵。冲散之后,再由后面相对快速的轻骑兵扩大战果。以前宋军的骑兵分散使用,现在三衙的将领,开始倾向集中,大规模骑兵作战。
石全彬在京城,对这几年军中的变化非常清楚。看过了炮营,本对营田厢军寄予厚望,结果过来看骑兵,与自己想的不同,战略战术都走到禁军的老路上去了。
宋朝缺马,因为骑兵受了契丹和党项无数的气。很多人的梦想,就是自己有大量骑兵,哪里失去的哪里找回来。河东马场已经看见了希望,能够稳定产出优良军马。如果那里的马场扩大,数年之后禁军同样可以组建万计的骑兵,配合新的铁甲具装,排山倒海一样荡平北方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