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第2/3页)

夏守忠在一边笑眯眯说道:“不光是老皇爷,还有咱们皇爷呢!”

贾敬本就是机敏的性子,这会儿心里就是一突,琢磨着只怕是事发了。只是这事他自觉问心无愧,便是再来一次,他也还会这么做。这般一想,人又坦然起来,直接吩咐道:“去,打了水来,我梳洗一下!”

他依旧换了一身道袍,踩着云履,头上戴了一顶纯阳巾,仔细打理了一下,倒还能看出当年的一点翩然气度来。只是刚才见识了一下贾敬的荒唐之处,戴权和夏守忠硬是在贾敬身上看出了一些猥琐来。

一时间觉得没眼看,戴权只得说道:“皇爷等着呢,走吧!”

贾敬虽说是进士,但也是勋贵家庭出身,自然也能骑马,不过因着刚才的荒唐,他先找了点薄荷膏在眉心太阳穴都抹了一点,连着人中处也抹了一点,整个人立马精神起来。

一路骑马疾行,贾敬也在心里整理说辞。这种事情,说严重点,那就是欺君之罪。好在都过去这么多年,那又是个女孩子,不会对皇权有什么影响,上头想起来,也只有宽容的。只不过自己这边,只怕难免得吃一顿排头。不过他现在已经是这样了,这么多年苟且偷生,也算是活够了!

大明宫那边,太上皇还在发火:“那个混账东西,便是当时不敢说,过了几年,朕都追封了,他还不敢说?朕看他就是有什么小心思,用心不纯!”

圣上在一边面上符合,心里腹诽,就您老这个脾气,他那时候说了,又能如何?只怕疑心病只有比现在更重的。

“只怕贾敬是被吓着了,你看他这么多年,不就是跟吓破胆一样,就缩在那什么玄真观里头!”圣上小心翼翼地给贾敬辩解,不管怎么说,这位攥着个义忠亲王遗孤,却从来不曾闹出什么事端来,可见还是敬畏皇家的,不曾想过别的事情。

他之前也有些担忧,如今知道就是个侄女,不免就宽心了,他当年也多蒙东宫照顾,义忠亲王虽说只是留了一个女儿,但也是他的骨血,总归对他是个安慰。因此,这会儿瞧着太上皇一副耿耿于怀的模样,不免多说了几句。

结果太上皇还急眼了:“我就知道你们当初都在东宫,应该有些私谊,只是,那才是你亲哥哥,你别亲疏不分!”

圣上赶紧说道:“不管怎么说,贾敬也保全了兄长一条血脉,总归也算有功吧!”

太上皇依旧气哼哼的:“哼,谁知道当时是个什么情况!”

圣上只得继续劝道:“好歹等人来了问清楚再说,总不能不教而诛吧!”

安抚了半天,瞧着太上皇心绪平静了一些,贾敬也过来了。

瞧见贾敬一身道士装扮,行的也是道家的礼仪,太上皇正想要骂几句,却见贾敬留了胡子,看起来竟是跟个小老头一般,明明是自己的晚辈,竟是与自己像是一代人,不免愕然,但是出口说出来的话,却依旧带着几分讥讽:“你不是要修道成仙嘛,怎么没修出什么名堂来,倒是将自己弄得老了足有十几二十岁?”

贾敬一路上不知道做了多少思想准备,结果太上皇开口却说了这个,不免愕然。他自己自我感觉良好,每日里颇有些飘飘欲仙之感。道观里头便是有镜子,也是那种法镜,其实不怎么照得出人影来,这被太上皇一说,贾敬竟是有点破防了,好半天才憋出一句:“小道道行浅薄,的确未曾真正入道!”

“朕看你不光是没有入道,还有违清净自然之道,就你这种,真要能得道,那就是老天爷瞎了眼!”太上皇没好气地骂道。

贾敬闷头不吭声,一边圣上只好先开呵斥道:“贾敬,你可知罪?”

贾敬利索地跪了下来,嘴却是很硬:“小道不知何罪之有!”

圣上冷笑一声,说道:“秦业你认不认识?”

太上皇在一边听着,觉得自家这个儿子毕竟是刑部待过的,竟是玩起了审案那一套,好在他这会儿肚子里的气也消了大半,便坐在一边,安心听圣上发话!

贾敬早就猜到是这件事,干脆老老实实说道:“小道认识,是工部营缮司的营缮郎。”

“你不是出家了吗?他什么时候升了营缮郎你倒是知道得清楚!”圣上冷笑一声,说道。

贾敬知道这父子两个是故意给自己下马威,只得老老实实低头,说道:“是小道六根不净,难怪迟迟不能入道!”他这话说得有些不像,六根不净是佛家的说法,道家却没这个意思。不过既然上头非要在这上头找茬,也只能认了。

圣上阴阳怪气地说道:“是啊,一个六七品的小官,竟是将家里女儿养得跟大家闺秀一样,丫头婆子伺候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贾敬深吸了一口气,依旧低着头说道:“那也是营缮郎持家有方,珍爱女儿的缘故!”

见两人迟早说不到正题上,太上皇已经不耐烦了,他多年大权独揽,有几个人敢在他那里绕圈子的,当下直接就说道:“行了,别在那里跟朕打什么机锋,你直接告诉朕,那孩子是不是义忠的?”

贾敬喉咙抖动了几下,也没法再拐弯抹角了,只得老老实实说道:“不错,正是先太子的!”他至今依旧称呼对方为太子,倒是叫太上皇忍不住叹了口气。

“说吧,当时怎么回事,你既然去了,怎么没拦下义忠?”太上皇问道。

贾敬抿了抿嘴唇,苦笑道:“我被关在家里,也就是趁着那会儿正乱着,叫家里的亲兵做掩护,才混进了宫里,那会儿东宫已经着火了,我去的时候,先太子已经自刎,我眼睁睁看着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我原本都想要走了,却听见后头有人的哭声,原本以为是东宫的宫人,当时想着,先太子已经薨了,莫要多伤了他的德性,便叫人救火,让困在火中的宫人可以自寻生路,结果却是先太子的一个姬妾。我之前也未曾见过,毕竟,我们这些东宫属官怎么也不好去管内宅的事情,这些都是太子妃管着。那姬妾刚刚早产,生下了一个孩子,这会儿却是大出血,俨然已经不行了,她见了我,就拿了一块玉佩给我作信物,求我救她的孩子。那孩子就被生在一条摊开的帐幔里头,身上都是血水,哭声很小,就跟猫儿一样,手脚上连指甲也没长全,我都以为是活不成的。我那时候就想着,我将人带出去,是生是死,都是她的命!因而,我解了衣袍,人藏在衣服里头,也顾不得跟叔父说一声,就先回去了!”

“我没敢回府,好在我原本在家里是次子,要不是长兄早逝,我都已经分出去了!我之前为了清静读书,在外头置了一个宅子,我就带着孩子跑那里去了,那孩子也是命大,一番折腾之下,竟是还活着!我觉得是先太子在天之灵保佑,原本想着,回头就说是我在外头相好养的,我妻子就生了一个不成器的儿子,到时候抱个女儿回去,就记在妻子名下!但是那段时间风声鹤唳,我怕有人想起来东宫还有有孕的姬妾,再查到我们这些东宫旧人身上,便也不敢这般,只好先将人藏在庄子上养着。养到半岁多一点,就听说城里养生堂着火了,我一琢磨,这也是个好机会,便趁乱,将这孩子将养生堂里另一个孩子给换了。秦业原本在营缮司做个所丞,他寒门出身,差点被人当做替罪羊给坑了,他之前曾经帮我家修过宅子,求到我那里,我便顺手拉了他一把,他升了所副,也是我从中出力,正巧他多年无子。我就跟他说,我之前有个同僚,给我送了一个女人,因着人来路有些不好,没法带回去,如今在外头生了个女儿,府里头不肯认,我也舍不得她顶着外室女的身份养在外头,所以,求他帮忙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