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2页)
席散之后,他们带着沈宝云和朱明常一同回去。
取车时,刚好在地下车库遇到那位台湾老板。老板很给丛甘霖面子,在家人面前对他赞口不绝,拍着他肩膀说,年后要在徐家汇开一家新店,还要跟他合作。
那番话台湾腔挺重,旁边跟着的夫人倒是讲一口上海话,见到丛欣,便对丛甘霖说:“这小姑娘长得好看,像你。”
张茂燕一向不大问他店里的事,直到这时候看着面熟,才想起来这位老板娘也曾是他们的同事,似乎是十好几年前公关部才刚成立的时候工作过一段时间,但因为待得不久,很多人只闻其名,没见过本尊。
张茂燕跟人家也不熟,只相互点头笑笑,就道别走了。
直到回了家,才问丛甘霖:“怎么没听你提过?”
丛甘霖立刻就明白这是在说谁,回:“我以为你不认识她的。”
张茂燕想想也是,没再问了。
*
2007年九月,丛欣升入高中。天气凉快下来之后,张茂燕开始忙新房的装修。
丛欣放了学也经常跑去工地,看着那里做完水电,刷上大白,又铺了地板,一点点变成个家的样子。
次年年初,硬装全部结束。她拉着母亲在空荡荡的房间里跑来跑去,憧憬今后在这里生活的情景。
过完春节,又开始进家具软装。等全部弄好,还得散味道,张茂燕仍旧每天过去一趟,开窗关窗,计划是等丛欣放暑假,一家人就搬去新房居住。
真到了这一步,丛欣反而有些舍不得职工楼了,总推说学习忙,没时间收拾她那一大堆衣服、书、CD和玩具。张茂燕其实也差不多,并不催她,很珍惜地过着在小屋里的每个日子。
当时,最后一批下岗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中外合资的酒管公司也成立了,江亚饭店发了歇业通告,马上就要关店,开始全面修缮的工程。
职工楼里的邻居细数身边的同事,餐饮部、客房部几乎全军覆没,下岗下了个干净。老江亚员工里还能留下的只有年轻且不可取代的人,比如朱师傅退休前带过的一个小徒弟,当时还不到35岁,技术也很过硬。
其他人看见他调侃,说:“小罗你名字起得好啊,耀江,耀江,替我们这些被淘汰的老家伙荣耀江亚饭店。”
小罗则带着一种幸存者的愧疚与庆幸,尴尬回应:“我努力,我努力……”
至此,江亚饭店的改制基本完成,像是结束了一个时代。
*
也是在这个时候,沈宝云来找张茂燕商量,问她搬走之后,是否可以把406-2的小屋借给他们使用。
张茂燕当然是答应的,她本就有这样的打算。
职工楼里确实有人搬家之后私下把房子转租出去,但她肯定做不出这样的事。当年是师父好心,让她得以在这里结婚生女,过了幸福的十六年。待她离开之后,这房子肯定也是留给师父用的。
而且,当时此地拆迁已经确定,户口都冻结了,过去私下转租的人也都陆续在把房子收回来。
沈宝云却又解释了几句,说:“为为过段时间可能要回来住,他人大了,睡不下那张小床。 ”
这消息让张茂燕意外。过去这些年,时为起初只在春节跟着母亲来拜年,从不过夜,后来就连过年也不来了。
在她的印象中,这个自己曾经抱过无数次的小孩已渐渐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人,估计很快就会出国,去那种普通人连门都摸不到的学校,拥有闪闪发光的人生。她确信丛欣以后也能过得很好,但相形之下暗淡了许多。这念头总让她有一丝惆怅,小时候都是一样的孩子,一年年长起来,越来越不一样。
但现在沈宝云告诉她,时为要回来了,而且听意思还是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