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3页)
蒋淑面带难色:“可是参与度不够,得不到天幕提示,无法参与下一次考试。”
蒋夫人叹了口气,上回淑儿给的题和答案,因为天幕考试的题海太深,那么几道题没能起到太大作用,府中儿郎只有一个是自己考过的,其余都是又买了题,甚至等到四方书坊的题集出版才考过。
但因她女儿是头一批考过的,老爷也对淑儿高看了一眼,外出交际,旁的贵夫人们也羡慕她,夸淑儿聪慧细心。
那段时日,蒋夫人外出得意得很,嘴上说着女儿家,不过一些小聪明,闲工夫多,有时间钻研,心里却知道,她家淑儿就是聪慧,只可惜是个女孩,若是郎君,早已蟾宫折桂。
郎君们一次两次考不过也没什么,反正最后总归是过了,况且这只是天幕的考试,考过了也不过多几分钟通感时长,那些花里胡哨的彩色弹幕,伤眼睛的很,更是无用。
总之,不影响府中郎君们科举,似乎那考试也无足轻重。
但随着天幕出现的时间越来越长,给丰朝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天幕头一回考试都没通过,出门都不好同其他郎君交际,会被怀疑不够聪明,这、这实在是可笑。
如今天幕又出现第二次考试,府中郎君倒是有收到提示的,但也没敢直接参加考试,都盯着天幕,指望有人先试试,给出点经验。
蒋夫人尝到甜头,又来问女儿,看看这回她能不能一次考过。
可惜忘了她家淑儿是个贤淑性子,也不爱与人争论,偏这回考试要什么“参与度”,将淑儿卡住了。
蒋夫人想了想,提议道:“不如淑儿多在天幕上发些弹幕试试?你之前都不喜欢发弹幕,积攒了七日,先试试将这些发了。”
蒋淑垂眸,听凭母亲安排:“女儿发些什么呢?”
蒋夫人思考片刻:“勿要讨论时政,勿要与人争论,勿要涉及天幕,《女……算了,就发些你平日看的诗词歌赋吧。”
本想让女儿在天幕上讲《女规》《女诫》之类的,但又怕天幕不喜欢这等规劝人的书籍,担心女儿被天幕警告禁言,终究打消了念头,只打算让她不痛不痒发几句伤春悲秋的诗词歌赋,想来是不碍事的。
蒋淑温顺应“是”,身旁丫鬟却提醒:“夫人小姐,你们快看天幕。”
两人同时抬头看向天幕,天幕中心还是薛皎埋头写卷子的身影,并未有任何变化,丫鬟让她们看的是刚出现的弹幕。
[我朋友以往不爱发弹幕,参与度肯定不够的,方才一口气发了二十条弹幕,被天幕警告,说‘短时间内低质量不相干弹幕过多,禁言三日’。]
[……还好还好,我找了本晦涩的书,正打算一句一句发上去。]
[禁得好,刚才就那么一会儿,弹幕井喷一般,发什么乱七八糟内容的都有,都看不清了。]
[正是,我们讨论第二次天幕考试呢,好不容易总结出考试要求,这些人什么都不干,就知道捣乱。]
[唉,不爱说话竟成了错。]
[原谅一下沉默寡言不爱言语之人吧,太为难了。]
[现实中找点儿同天幕相关的事做不也可以。]
……
蒋淑:“阿娘,我还发吗?”
蒋夫人:“……算了。”
虽然弹幕匿名,要是女儿被警告了,她还是会觉得丢脸。
浓密的睫毛盖住了眼眸中的喜色,蒋淑装出一脸为难的模样,迟疑道:“不能随便发弹幕,那、那女儿只能找点事情做了。”
蒋夫人大惊:“不可学那木匠!更不可学那花娘!”
蒋淑委屈道:“女儿当然不会学她们,我想着,那些粗鄙的活计,淑儿也干不来,唯有从学习一处下手。”
蒋夫人:“跟小天女学?”
她的视线落在蒋淑书案上的字母卡牌上,这些东西一开始尚京城的贵族们是不赞成的,不是不赞成学,是天幕不该放开给所有人。
但学的人太多了,尤其是下头的百姓,学会了拼音字母,识字也容易多了,高门大户还能看不出拼音字母的好吗?哪怕陛下发怒唾骂,他们也闭着眼睛装听不见,家中大小儿郎都逼着学。
蒋淑虽是女儿家,但她足够聪慧表现得足够好,她想要一幅拼音字母卡牌,家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给了。
蒋淑:“恐怕不够,女儿平日多看天女娘娘,很少看小天女的分屏,只浅学了这拼音字母……”
蒋夫人:“那要如何?”
“女儿继续深入一些学习。”蒋淑说:“另外,女儿听说外头建了许多女学……”
蒋夫人忙道:“不行,你不能去女学。”
“女儿当然不会去,但我猜女学的先生们日日教导学生天幕知识,参与度定是够的,女儿想同她们学。”
蒋夫人一愣:“你也想当女先生?”
这倒是个路子,也算体面,但……“你阿爹不会同意。”
蒋淑回:“女儿学识浅薄,不敢出去误人子弟,不过女儿学得还算快,教教大字不识之人尚有把握,想请母亲给女儿买些小丫头回来,教教她们,若是教得不好,自家丫鬟,也不怕她们出去乱说。”
蒋夫人听完,觉得这个法子非常可行,现下虽不算荒年,但入了冬,多的是过不下去没有粮食果腹没有衣裳御寒的贫民家中卖儿鬻女,如果要卖孩子,首先卖的肯定是女孩,因此女孩最好买,也最卖不上价。
她们礼部尚书府高门大户,一般不会买那些贫民家中刚卖出来的小女孩,嫌脏,嫌不干净,嫌蠢笨无礼,一般都是从人牙子手里选调教好的,价格稍贵一些,但这点儿小钱,当然不会被贵人看在眼中。
蒋淑临时要“女学生”,不求质量只求数量,因为蒋淑跟她阿娘说:“女儿也不指望她们学会什么,主要是想法子增加我自己的‘参与度’,因而人越多越好,这样更快。”
这就简单了,一个小丫头才多少钱,给女儿买上几十个,也才百来两银子,打不了一支精致些的金簪。
府中地方也够大,这些小丫鬟买回来,回头淑儿用不上了,随便往哪个地方一塞,能干活就行,倒也不亏。
蒋夫人琢磨了一番,觉得这是个绝佳的法子,既能帮女儿涨‘参与度’,又十分体面,即便让外人晓得了,也不影响女儿名声,十分满意,遂当即命伺候的嬷嬷去给女儿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