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3页)
其他几个都是初高中,薛青山就是高中读一半,报名参军了,因为身体素质好选上了,学校直接给他发了高中毕业证,非要细究,薛皎爸爸其实算高中肄业。
后来分配工作后,为了以后的前途,薛青山去读过夜校,提升了学历,如今档案上记录的是大专。
到了薛皎这一辈,薛皎哥哥姐姐们打小都是一个赛一个成绩差。
要说教育条件不好,怎么也比薛青山那一辈好得多,薛皎大姑都搬到市里住了,市里的学校再差也差不到哪去,她表哥表姐成绩都不行,补习班都救不了。
别看每年都在说大学生有多少多少,看起来数字很大,网络上随便一问,不是名校就是名校,实际上,在高校扩招前,考不上大学的才是大多数,扩招后,也有大批考生落榜。
薛皎的堂哥,在学校读书时经常倒数,小时候放暑假回老家,薛皎亲眼目睹大伯提着细树枝,追着堂哥抽,因为他数学考了单数分,然后自己在分数前面加了个六。
他还怪客气,只给自己总分算了个六十多,没有写“九”。
即便如此,也因为成绩“飙升太快”引起家长怀疑,找老师求证后,赏了他一顿竹笋炒肉。
薛皎就不一样了,她在学校只能算个小学霸,都算不上学神,但小学霸也是学霸,放在堂哥堂姐们中间,成绩好得突出,光凭她一个人,能拉高十分以上的平均分。
薛皎爷奶其实是有点重男轻女的,尤其是爷爷,明显更偏爱几个儿子和孙子,偷偷给孙子多塞零花钱这种事,老头没少干。
但薛皎在老家的地位能跟堂哥们碰一碰,很难说有没有她学习成绩好的原因,毕竟薛皎亲耳听见爷爷跟别的老头吹,说她以后能考大学,是他们老薛家的大学生种子。
薛皎听得心安理得,如果爷爷吹她是“清华北大种子”,她还会心虚一下,大学……考上本科就算,她班上成绩最差的同学,本科也是稳的。
总之,薛皎房间里的学习区,是她独有的,大书桌也是专门给她定做的,堂哥堂姐表哥表姐都没有,当然,他们也不想要。
结果,老薛家的大学生种子,还没来得及参加高考,拔高薛家学历天花板,就失踪了。
不过她现在重新回学校读书了,还有希望让爷爷吹的牛变成现实。
两张卷子写完,已经有点儿晚了,不该拿了张数学卷,被一道难题卡了一下,躺下的时候已经过了十二点,薛皎坚持复习了十分钟单词,才合眼睡觉。
晚上睡得晚,早上有点儿起不来,尤其是冬天的早晨,很难离开温暖的被窝。
薛皎迷迷瞪瞪,好像闻到一股甜香,她还以为自己在做梦,但是那股香气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浓郁。
睁开朦胧睡眼,眼前的人影让薛皎惊了一下,眼睛一下子睁大了。
“奶、奶奶?”
“月月醒啦。”奶奶笑眯眯地端着碗凑过来,“睡了一夜饿了吧,吃两个荷包蛋再睡。”
说着已经拿着勺子,舀了鸡蛋要喂她。
薛皎:!
“奶奶我自己来。”薛皎接过碗,里头是米酒加红糖煮的荷包蛋,甜香直冲脑门。
“我刷个牙再吃。”薛皎快速穿好衣服,拒绝让奶奶给她拿漱口水,用高三生的标准速度,三分钟之内搞定一切,端起碗开始吃奶奶送到床边的红糖荷包蛋。
“是不是吵醒你了?吃完了再睡一会吧。”
薛皎摇摇头,“作业没写完。”
都九点多了,平时在家里,最晚八点多也起了,不能再睡了。
“那我再给你弄点啥吃的,这俩蛋不顶事。”奶奶看着孙女大口吃荷包蛋,比自己吃还高兴,她担心孩子吃多了顶得慌睡不着,才只盛了两个蛋。
“够了奶奶,一会儿吃不下午饭了。”薛皎咬了一大口荷包蛋,还带点儿溏心,蛋白煮得透着甜,好吃。
薛皎喝完最后一口红糖米酒,胃里暖洋洋的,奶奶强行拿过空碗,说她带下楼,让薛皎专心学习就好。
“奶奶,我妈和珍儿呢?”起床还没见到女儿,薛皎有点儿想她宝宝。
奶奶:“都在楼下玩儿,你忙你的,你爸妈都说了,一天几十张卷子,看孩子给累的,瘦成这样。”
薛皎:几十张有点夸张了,十几张是有的。
奶奶拿着碗要走,走到门口又停下了,欲言又止。
“奶奶,怎么了?”
“月月啊,要是……”老太太张了张嘴,觉得还是得说,“要是你出门,村里有人说不好听的话,你别上心,也别忍着,回来跟奶说,奶骂他去。”
薛皎眼眶一热,吸了吸鼻子:“好,别人欺负我,我就跟奶告状。”
“唉!就是这样,咱不忍着,咱又没做错事,咱有理,有理就不怕,咱骂得他在村里抬不起头,就不敢叨叨别人了……”
薛皎上前抱了抱这个年纪大了,瘦干巴了的老太太。
奶奶轻轻拍着她脊背:“回去读书是对的,我们家月月要考大学的,以后是大学生,你成了大学生,村里人都得羡慕咱。”
老太太的生活圈子就这么大,所以看到的想到的,也只是身边人的看法。
“奶你放心,我肯定能考上大学。”薛皎哄了老太太几句,等奶奶笑容满面的离开,她回到书桌前,掏出卷子斗志满满开始刷题。
这一写就是一上午,比她在家和学校都投入,学校还有上下课,教室里不是只有她一个人,家里虽然房门隔音还行,但不是完全隔音,能听到细碎的动静。
但老家不一样,家家户户房子都大,但都隔着段距离,整个三楼就薛皎一个人,门窗一关,脚下放着一个奶奶专门给她拿来暖脚的炉子,埋头就是写。
只有中间大伯母上来给她送了一回吃的和茶水,看她桌上摞起来的书,写得密密麻麻的卷子和散开的草稿纸,话都没敢多说两句,放下东西就走了。
一直到午饭时间,爸爸来喊她吃饭,薛皎才放下笔,跟着爸爸一起下楼。
一边走,薛皎一边问爸爸,上午大家都做了些什么。
那可多了,在乡下,尤其是过年的时候,能做的事多了去了。
上午薛皎写了三张卷子,她爸和叔伯们杀了两头羊,收拾干净了,肉什么的都拆好了。
“怎么杀这么多?”薛皎说:“吃不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