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2/2页)
[我我我买,我今日又做一件好事,救了村中落水孩童,村中百姓皆可作证,可能兑换功德?另,教主大人,这攒的功德,能给别人换赎罪券吗?]
[猛踹瘸子的好腿:为何要给旁人换,你觉得你自己没有罪孽吗?]
[天女教教主:要给何人换赎罪券,为何他自己不能做功德。]
[回教主大人,我家兄长曾被山匪劫走,下落不明,有人说他死了,也有人说他成了山匪,家中已给兄长立了衣冠冢,但若是他真成了匪,在下希望能多做好事,为兄长赎其罪。]
[天女教教主:需达成三点,其一,被赎罪之人真心悔过;其二,往后不再行恶事;其三,你为他赎罪,所需功德翻倍。]
[教主仁慈。]
[笑死,之前听说有一窝山匪信了天女教,跑下来山自首了,我还觉得稀奇,原来不是特例啊。]
[唉,匪徒尚知悔过,为何有人却不知悔改,不肯低头看一眼百姓苍生之苦。]
[猛踹瘸子的好腿:《有人》]
薛珍接连发问,周亮亮、薛文彦这些跟出来的小孩儿,都不敢吱声了,凭借着学渣的直觉,下意识保持安静沉默,降低存在感,以免家长遭到学霸冲击的时候,会把他们拎出来教训。
薛皎把女儿抱起来,边走边跟她讲:“这三种粮食都是高产作物,土豆和红薯你已经知道啦,咱们最常见的主食水稻、小麦,亩产都在千斤左右……”
“没有那么多。”奶奶说:“咱随便种种,稻子也就七八百斤吧,麦子更少,有的才四五百斤哩,不过咱家种的麦子算亩产,也能有六七百斤。”
薛皎立刻顺势教导女儿:“这就是理论和实际的差距,书本上记录的数据,大部分来自精耕细作的规模化农场种植,普通农户日常种植达不到标准,有多种原因,但基数在那,不会差特别远,珍儿能听明白吗?”
薛珍点点头,就是人家专门种稻子卖钱,太奶奶随便种种,当然是更用心的收获更多呀,老师都讲过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薛皎便继续讲:“玉米的亩产比不上红薯和土豆,随便种种也有千斤以上,最高亩产更是有五千斤,所以你看,水稻、小麦的产量相对这三种作物,是不是就显得太低了?荒年的时候缺粮食,这种产量大的粮食,是不是就非常有优势?”
大堂嫂小声问奶奶:“奶,我婆种的玉米,产量不高啊……”
她甚至不敢大声问,这些数据她哪记得,看过也不记得,薛皎竟然能随口讲出来教孩子,还是那么小的孩子。
奶奶回:“你婆种的甜玉米吧?产量是低一点儿,饲料玉米产量高,而且玉米能种密实一点儿,不碍事。”
“那……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吃饭,要吃米饭和面呢?”薛珍又有了新的问题,“是因为好吃吗?可是土豆、红薯也好吃。”
爷爷奶奶种的玉米确实不怎么好吃,小家伙不爱吃。
不等薛皎回答,奶奶先说:“乖乖,红薯好吃也不能多吃,吃多了烧心啊。”
薛珍下意识捂住胸口:“‘烧心’是什么,心会着火吗?”
她爱吃红薯,烤红薯蒸红薯红薯丸子,还有刚才拿到的红薯干都爱吃。
大人们都被逗笑了,再聪明也还是个小娃娃啊,小朋友才会说这么可爱的话。
薛皎忍着笑说:“‘烧心’其实是胃难受,妈妈也不是很清楚,好像是红薯里面什么成分,吃多了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让人不舒服。”
“就是红薯不能多吃。”薛珍明白了,“大米饭和面就不会烧心。”
“对,是这个意思。”
“珍儿好聪明啊。”
“这孩子像月月小时候,脑子聪明又机灵,以后一准的大学生。”
亲戚们为家族即将再出一个大学生感到高兴,平均学历就是这么慢慢拉上去的。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