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3页)
最终薛皎和家人还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想考就考吧,高考也不是说参加就参加的,现在才小学,小学毕业考,拿毕业证,初中的,还有高中的,全都办下来也要一段时间,还要等高考,那时候薛珍也长大一些了。
……
丰朝,某县城。
一大早,院子里的公鸡刚刚打鸣,祝葳蕤从床上爬起来,小心翼翼掩好被子,姐姐妹妹们还在睡觉。
天冷了,炕上热乎乎的,屋外寒风刺骨。
祝葳蕤拢了拢衣襟,身后传来姐姐压低声音的轻唤,祝葳蕤又走回去,屋里有些暗,她在学校食堂偶尔能吃到一些动物肝脏,据说能治夜盲症。
反正她是家里眼睛最好的,其他人一到夜晚,哪怕有月光,也跟半瞎差不多,尤其是她阿娘,刺绣熬坏了眼睛,白日里看远处也看不清。
祝葳蕤姐姐叫祝二妮,就如同祝葳蕤原本叫祝三妮一般,她们还有个大姐叫大妮,早几年嫁人后生孩子时难产死了,阿娘眼睛变坏,也跟哭得太多有关系。
祝葳蕤的名字,是她上了女学之后,先生给取的,先生说,是草木繁茂的意思。
小天女背过一首诗,那诗祝葳蕤也会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先生说,盼她如野草般坚韧,也如草木般繁茂。
祝葳蕤很喜欢自己的名字,虽然有点难写,但还是喜欢,她才读了一年书,等再学几年,就给阿姐,给妹妹也取个好名字。
祝二妮在昏黑的环境里,视力也不好,她摸摸索索,摸出一条毛线围巾,摸索着给妹妹系上。
“包住头脸,去上学就不冷了。”祝二妮微笑着说。
祝葳蕤摸摸软乎乎的围巾,也摸到了阿姐的手,粗糙干裂,一点儿都不像一个青春少女的手。
她吸了吸鼻子,阿姐之前在羊毛坊做工,洗羊毛,还要用药水泡,手在水里泡久了,就成了这个样子。
但即便如此,这活也不是谁都能干的,她阿姐出了名的勤快灵活,人也踏实,才能被招进去。
“去吧。”祝二妮推了推妹妹,自己窝在炕上没起。
不是她躲懒,天太冷了,家里只有两件厚棉袄,一件她阿娘穿着,一件在妹妹身上,她要穿着去学堂。
幸亏有天女娘娘,有天幕,她们家造了火炕,否则冬天只会比现在更难过。
而且,若是没有天女娘娘,也没有羊毛坊,她更不能去做工,一家人早饿死了。
想到这里,祝二妮就在心里念叨“天女娘娘保佑”“天女娘娘安康”,念上几遍才安心。
祝葳蕤出了屋门,看见厨房亮着光,走进去一看,果然是她阿娘,她起床没见到阿娘,就猜到阿娘已经早起了。
为了省柴火,她们冬日都是睡在一个炕上的。
祝娘子从锅里捡出两个热乎乎的红薯,递给女儿:“快吃,吃完了去上学。”
祝葳蕤没动:“阿娘,你也吃。”
“还有。”祝娘子又从锅里拿了一个更小的红薯出来,还盛了两碗煮红薯的水,带着一点点甜味,就着这热水,把朝食吃下肚。
两个红薯也就垫一下肚子,祝葳蕤根本没吃饱,她把碗里的红薯水喝光,拍了拍肚子:“阿娘,我吃饱了,去上学了。”
“好。”祝娘子添了锅水温着,看着女儿出了门,她先去拜了拜天女娘娘像,才回到暖和的炕屋。
一家人都对天女娘娘充满了感激,祝娘子的丈夫,一年多前意外去世,留下娘四个,天都塌了。
她们家没男丁,当家的男人一死,祝娘子得回娘家改嫁,剩下三个女儿也保不住,送去族人家中,哪会平白养着给她们饭吃,做活倒不怕,就怕孩子长大了,随便打发出去嫁人,一辈子都毁了。
幸好,幸好因为天女娘娘,因为天幕,一直有好心的大官在提立女户的事。
更好的是,不让立女户的皇帝死了,哦,现在是先帝。
祝娘子也不懂,皇帝、皇位什么的,离她太远了,她也是在天幕上看到的,好像还有什么王爷造反,怪吓人的。
好在都是尚京城发生的事,离她们这里远得很,波及不到。
原本祝娘子也不知道皇帝算不算好,虽然天幕上好多人都说他不好,但日子过得下去,祝娘子也没见过好皇帝什么样,也没什么想法。
但皇帝死了,天幕上说,新帝年幼,是太后垂帘听政,还有人骂太后来着,说什么鸡什么晨,祝娘子看不懂,只觉得太后一个女人,死了儿子,怪可怜的。
不过那会儿她快活不下去了,哪有心思管皇帝死不死。
没想到皇帝了,太后真让人立女户了,有天幕就是方便,前脚新立法,后脚就有人发到天幕上。
祝娘子一家赶上了好时候,女儿回来跟她一说,她赶紧去立了女户,也保住了女儿们。
从此以后,太后就成了除天女娘娘之外,祝娘子最敬佩的人。
这几年她没事也看天幕,还让孩子们都看,因为天幕上有好多好东西,也改变了她们的生活。
虽然她男人死了,但如今女子多了许多做工的机会,她家里,她在一个纺织厂里当纺织女工,二女儿在毛线坊做短工,每年也有几个月能挣钱,其他时候做些绣品,也能挣些钱。
祝娘子还想买一台新式织机,这样她和二女儿就能在家纺布,拿出去卖,能挣更多钱。
但因为三女儿在读书,钱攒得慢,还差一些。
孩子读书也是有好心人资助,三女儿读的那个女学,有好心的贵人捐钱,学费收得极低,吃饭也便宜得很,她们家才能供一个孩子读书。
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当然有用,可以去女学当先生,有些商铺也愿意聘女账房,说细心,再不济,代写书信什么的,也能挣钱。
总之,读了书,活路就多了。
还有,她三妮儿跟她说,天幕上说了,如今能立女户,说不得以后,女子也能考科举。
那多好啊!若女子也能考科举,也能当官,她三妮儿这么聪明,学堂的先生都夸,日后说不得也能当个女状元哩!
日子有盼头,祝娘子想想便心头火热,以前哪敢想,会有现在的好日子。
别说孩子读书,她自个儿做工挣钱,她男人活着的时候,一家人冬天也没现在好过,每年冬天都怕冻死饿死。
哪像现在,地窖里还存着一批红薯,每天少吃一点,再搭配些别的粮食,足够吃过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