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搅吧搅吧你们就搅吧!(第2/3页)

眼见这位妹妹还在犹豫,萧孝忠使出绝技:“四弟领兵平叛辽东,亲近皇后的萧匹敌则出兵辽西,这是陛下依旧在努力平衡朝内的局势!倘若将萧匹敌召回,他寸功未立,皇后将来还如何与你相争?”

“嗯?”

果不其然,萧耨斤腰杆顿时挺起来了,昂起脖子,好似一只进入战斗状态的斗鸡,即刻点头:“大兄所言有理,必须要将萧匹敌速速调回,万万不能让他立功,掌握军权!”

“倒也不必催促,我还是盼着他能稳定兴灵,让宋军无功而返的……唉!”

萧孝忠疲惫地按了按眉心,叹了口气:“我也不知这么做是对是错,或许真如那些反对的汉人官员所言,止渴于鸩毒,来日后悔莫及啊!”

“好了好了!我大辽不会打不过宋人,只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开战罢了!”

萧耨斤瞬间说服了自己,轻描淡写地摆了摆手:“今日之辱记下,来日必定让宋人出更多的岁币与土地!”

等辽帝死后,她解决了萧菩萨哥那老物,坐稳太后的位置,执掌大辽的权势,到时候就给宋人好看!

两国的执政太后较量一番,传扬后世,也是一段佳话,如果她还能夺取了宋人的关南乃至代北之地,重定地界,那她在史书上的名声,不会比承天皇太后逊色!

萧孝忠没有陪妹妹一起做梦,身为北府宰相,他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忙碌。

最关键的是,如今一言九鼎,掌控朝局的,依旧是辽帝耶律隆绪。

他们希望萧匹敌的军队从兴灵撤回,以保护燕云为第一要务,陛下又能否被他们说服?

所以萧孝忠还得见一个人。

监国太子耶律宗真。

耶律宗真今年十五岁,除了下巴上的胡须还不茂密,身躯高大健硕,双目炯炯有神,无论是从体格,还是从处理政事的能力上,都比同龄人成熟许多。

可惜不够。

相对于他的地位和责任,远远不够。

“太子殿下!”

“大舅来了!”

于是乎,双方相见,太子主动迎上,语气亲热。

这位以前称呼自己为大相公,近来元妃一族的势力已经明显强过皇后,在私下就改了口。

萧孝忠对此的感受很复杂,既希望于这位妹妹亲生的儿子,将来能够坚定不移地站在自己家族这边,又觉得他相比起如今的辽帝,差得太远。

而大辽如今看起来蒸蒸日上,实则内部隐患重重,并不比当年辽帝年少登基时的局面强多少,那时的萧绰和耶律隆绪能够力挽狂澜,将国家带入全盛阶段,接下来轮到的萧耨斤和耶律宗真……

算了,没什么好比的!

坐下之后,萧孝忠先是询问了近几日的朝政,做好铺垫后,再进入正题:“宋欲北伐,侵我大辽,殿下可有听闻?”

太子冷哼一声:“孤不信南朝敢如此为之,这不过是想要尽灭西夏,夺取河西的策略罢了!”

萧孝忠并不直接反驳,而是问道:“倘若宋人真要北伐,以如今燕云的兵力,能否抵挡?”

太子目光沉了沉,辽国一直号称数十万骑兵举手可集,足以从位于燕山南侧的辽国南京道,一直打到汴京城下,好像兵力充足,完全可以力压宋朝。

但现实中,辽国常规军力一直维持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如澶渊之战里,萧绰和耶律隆绪就是举全国之力,率领二十万铁骑南下,这二十万是实打实的精兵强将。

至于上限,历史上天祚帝征女真时,一口气拉出了七十万大军,这里面的水分就很大了,所以后来被打得丢盔弃甲,近乎全军覆没。

真正知兵之人,应该清楚军队从来不是人数越多越强,游牧民族全民皆兵的意义,也并不在于真的能将每个国民都用于战事。

所以单论兵力,哪怕宋军如今没有暴兵百万,依旧占据优势,这也是赵光义两次北伐燕云,起初都是高歌猛进,捷报连连的原因,并不是打辽国一个出其不意,如果真的硬刀硬枪的拼,宋军其实完全不虚辽人。

当然,两军对阵,从来不会那么呆板,辽军在兵力的数量上不足,却可以运用骑兵的高机动性,攥紧拳头,将宋军各个击破,两次北伐大败,都说明了这点。

可现在,先是辽东十万军队平叛,又有辽西七万军队护送李成遇回兴灵继位,还有辽国北部与中京的驻扎,镇压当地各族,哪怕是粗略计算一下,燕云之地的守军都已经捉襟见肘了。

如果这个时候宋人真的北伐,太子微微一个激灵,面色也不由地变了:“宋人真敢这么做?他们就不怕第三次败阵,再也没了与我大辽和谈的机会?”

“殿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对待太子,萧孝忠就不好把太后执政的那套说辞拿出来,直接道:“燕云不容有失,我们必须要防备宋军真的北上,如今镇守析津府的是统军萧惠,他能退敌于我大辽境外么?”

太子嘴动了动,脸色变得不太好看。

相比起朝堂上的臣子往往站队陛下、皇后和元妃,萧惠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太子党,放到宋朝那边就是潜邸旧臣,自然深得信任。

可现在就连太子都不得不承认,单靠这位镇守燕云,确实让朝中无法安心,稍加停顿后,唯有问道:“那依照大舅之意,该当如何?”

萧孝忠沉声道:“调兵!”

“调兵?从辽东调?”

太子皱眉:“可逆贼大延琳好不容易被困于辽阳府内,大将军断了其外援,再筑重垒围之,联络城内忠诚之士,此时如果将他们调回,恐怕要前功尽弃啊!”

“殿下所言极是!”

萧孝忠颔首:“所以辽东平叛的军队不能动,那就只能把辽西的萧匹敌部给调回来!”

“嗯?”

太子顿时警惕起来。

萧匹敌是皇后的人,而对于将他养大的嫡母皇后,太子是极为敬重的,心里实则挺反感那位尖酸刻薄的生母,现在萧孝忠所为,是不是元妃授意的?

萧孝忠却是语重心长地道:“太子殿下,老臣不仅是北府宰相,你我还血脉相连,我这个当亲舅舅的,难道还会在这个关头争权夺利,损了你的储君之威?实在是燕云之地,不容有失啊!”

太子想到这位大舅确实是一位明事理的人,或者说,他的五个舅舅为人都还不错,由此才让元妃家的势力急剧膨胀,缓缓地道:“大舅之意,孤已明了,那现在该如何?”

萧孝忠正色道:“殿下,你是监国太子,代大辽天子管理国事,然这等大事,不可私自决断,必须要向陛下禀明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