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红楼132(第2/3页)
刚挑衅两句,就被没打过瘾的安王世子一刀挑了脑袋。
挑完了才发现这孩子身上的衣裳不对劲,喊了人来辨认,才知道是对家的小王爷,一群人兴奋无比地举着小王爷脑袋就跑了回去,如今那小王爷的脑袋还挂在城门楼子上呢。
安王寻思着,那单于若是个有血性的,恐怕就要陈兵来一次大规模战役了。
所以立即写了折子,请求陛下增兵。
折子中语气迫切且兴奋,显然,安王殿下仿佛已经看见自己变成忠安亲王了!
水琮想着,自从他登记后,几个哥哥都很老实,便也想给一个机会,于是便派遣了康王水洌带兵增援,康王向来与安王关系极好,不等年后,直接在年前就带兵出发了。
以至于除夕夜宴上,安王妃和康王妃两个人孤零零地坐在自家的席位上,最后干脆坐在了一起,好歹热闹些。
康王这些年一直在京城,每年年底都会陪着康王妃一同入宫,所以今年独自进宫的康王妃格外孤单,倒是安王妃已经早已习惯,见康王妃这般作态便不由想笑:“看见你啊,就想起我当年那时候,王爷去了西北,我也是如同你一般,战战兢兢地入宫,孤零零地坐着,瞧着你们成双成对的,心里头别提多难受了。”
康王妃被说的鼻子酸酸的。
她本就是个娇俏爱美的性子,和康王感情极好,这么些年来心性也没成熟多少,原本还在强忍着难受,这会儿听了安王妃的话,顿时就更难过了。
“大嫂,你就别打趣我了,我还是第一次和王爷分开过年呢。”说着,吸了吸鼻子。
安王妃笑着将她拉到自己身边来做下:“既然我们都是孤单人,那今晚上我俩就坐一块儿做个伴。”
“可以么?”
康王妃嘴上询问着,身子却已经十分诚实地坐在了安王妃的身边。
“这有什么,今儿个啊,主角儿可不是咱们,喏……”安王妃对着上面努了努嘴,示意康王妃看向主位旁边的几个空位。
只见往年只有三个空位的主位旁边,又多了三个空位。
最上面的三个空位显然是皇帝皇后的龙凤宝座,而龙椅的另一边,则是一张雕刻着鸾鸟的桌子,规制与皇后差不多,唯独上面的刻纹不同,正是珍贵妃的宝座,而在下面多出的三张桌子,则是一模一样的紫色桌布,上面绣着福禄寿的纹样。
显然,是如今京城中名声极响的三位嫔主的座位。
“陛下竟允许她们参加宫宴?”康王妃瞪大了双眼,就连贵妃娘娘当初也是升了贵妃后,才被允许参加宫宴的,这三个小小嫔主凭什么呀?
“给她们做脸面呢。”
提前去后宫见了贵妃的安王妃手里拿着答案,稳坐在位置上,好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样,完全忘记下午在永寿宫中知晓三位嫔主参加宫宴时是多么吃惊。
她捏着帕子掩住嘴,小声跟康王妃八卦道:“这几位嫔主娘娘年后就要归宁省亲,贵妃娘娘的意思是,好歹叫她们几位的娘家知晓,家里的姑奶奶如今在宫里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才是。”
“那也没必要……”给她们这样的脸面呀。
“贵妃娘娘亲自求的陛下。”安王妃叹了口气,忍不住感叹:“当真是个贤惠的,可惜就是出身差了,否则哪里都比如今坤宁宫的那位强。”
康王妃也是点点头:“谁说不是呢?只听着王爷说起中宫那位的荒唐事,我便觉得贵妃娘娘可惜了。”
“那三个嫔主也是出身高门,如今又成了一宫主位,日后娘娘的日子恐怕更难过了。”
只从这次宫宴上便能看出,贵妃的底气还是没有这三个嫔主足。
但也没办法,谁叫人家出身勋贵呢?
就在二人说着话的时候,皇帝与皇后相携而至,贵妃的仪仗紧随其后,而在后面又多了三个采杖队伍,正是隆重打扮的三个嫔主。
水琮站在原地等了片刻,仪仗落了地,阿沅扶着金姑姑的手走了过来,与水琮肩并肩。
水琮顾忌着场面,没有与她手拉手,却还是循着机会捏了捏她的手指,才抬脚率先往中间的龙椅处走去,皇后被紫珊掺扶着跟在后面,阿沅则落后一步。
不过,许是皇后身体弱的缘故,步伐慢了些,而珍贵妃地步伐则是如常,二人竟走在了一起,渐渐地,甚至珍贵妃还比皇后超出了半个身位。
只是珍贵妃很快顿了一下脚步,人为的落后了一步。
这一幕在众目睽睽之下,所有人都在观察上面几位主子的表情,尤其是皇帝的表情,却只见他眼含笑意,目带温柔地看着这一切,最后甚至微微抬起手,那只手仿佛要去迎接他心爱的贵妃一般。
三个嫔主跟在后面,跟个小透明似得,只是脸上隐隐带着激动,显然,头回参加宫宴她们很是兴奋。
康王妃忍不住撇嘴:“瞧那三个的张狂样儿,怕是还不知道他们家里为了造这个省亲的院子闹了多少事来,恐怕等过了上元,大朝会上就要有御史上折子了。”
年前最后一哆嗦,三家竟为了个尼姑在街上大打出手。
便是那个叫妙玉的尼姑再怎么好,也不至于三家为了争夺她打架吧。
“是了,那个叫妙玉的尼姑最后去了哪家?”安王妃年前忙的很,倒是错过了这个八卦,这会儿赶忙追问道。
“哪家都没去,被六弟妹给接回府里去了,说是六弟在庆阳府造了不少杀孽,特意在城郊的园子里造了个家庙,寻思着这妙玉自小出家,想来佛法高深,正好过去守家庙去。”
城郊的园子啊……
安王想到水洛夫妻俩几年都不踏足一次的园子……她实在看不出他们俩的诚心有多少。
至于说杀孽……
没去攻打庆阳府之前,夫妻俩在大理寺监牢里也没少下黑手,那时候怎么不说杀孽多呢?
“主要是他们家的小世子总是夜半惊醒,这才动了建家庙的心思。”
“那就难怪了。”
提到孩子,安王妃就立即理解了。
除夕宫宴后,三个国公府的当家太太远远看见上面端坐的三个嫔主娘娘,心中不由安定,回去后便一心等着上元节。
随着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很快便到了上元节当日。
天还没亮呢,东六宫就喧闹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