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一更
哪怕毛建鑫和金彩飞不乐意, 沈茉儿还是抽空去看了在建的厂房,公社划了纺织厂外围的一圈地给绣衣厂,除了目前在建的厂房, 附近还留了一块地是用来建职工宿舍的。
毛建鑫大约是生怕沈茉儿插手提意见, 全程表情都非常僵硬,哪知道沈茉儿就随便看了看, 什么都没说就回去了。
其实沈茉儿也不明白毛建鑫和金彩飞在担心什么,厂房建设确实是个莫大的功劳, 但建厂房是为了生产,生产搞不好,厂房建得再好又有什么用?
他们愿意自己每天兢兢业业、灰头土脸地蹲在工地里盯着厂房建设,其实沈茉儿还巴不得。看得出来, 这俩人是真的想做点成绩出来, 所以盯得非常认真仔细。
沈茉儿看过之后就决定不管了, 毕竟她自己其实也很忙。
不但要上课,还要安排杨柳大队之前跟她学刺绣的这些人去其他大队搞“传帮带”,然后周末还得回杨柳大队给她们答疑解惑,帮她们提高水平, 平时她自己还要抽空把之后厂里第一批产品的图纸给画出来。
总之每天都忙忙碌碌的。
傅明泽也同样忙忙碌碌的, 杨柳大队的试验田扩大了规模,不是周满仓原本打算的三五亩, 而是直接开到了三十亩,公社要求的。周满仓现在真是每天都提心吊胆的, 生怕这三十亩地有个什么不好, 于是天天揪着傅明泽不放。
傅明泽现在不止要跟农技员一起研究肥料、研究给水,还要到处筛选种子,常常早晨天没亮就走了, 夜里天黑透了才能回来。
这么一对比起来,沈绍元反倒是家里三个人中最闲的。
忙碌的时间过得特别快,仿佛一下子天气就热了起来,厚重的棉袄都被收了起来,家家户户开始盘算着做夏衣,听说供销社里最近来了一批的确良布料,都快被抢疯了。
柳桥公社因为有个纺织厂,公社里各企事业单位发的布票还算充足,沈茉儿他们一家三口攒的布料刚好够每人做一件的确良衬衫。
布料还是隔壁刘桂枝帮忙去买的,他们食品站跟供销社算是实打实的兄弟单位,平时联系密切,帮忙留点布料不算什么事。
前阵子沈茉儿跟绣衣厂那边申请了一张缝纫机票,绣衣厂因为工作需要,本身就跟缝纫机厂关系紧密,一张缝纫机票倒是容易的,沈茉儿拿到票以后,就拿着这几个月攒的工资去买了一台缝纫机。
缝纫机也是三大件之一,一台缝纫机除了票,还要将近两百块钱,好一点的甚至要将近三百,沈茉儿对比了一下,最后花一百八买了台中档的。
缝纫机买来以后,沈茉儿找家属院里面会踩缝纫机的嫂子教了教,很快就学会了。之后再做点什么就简单了,三件的确良衬衫,没几天就做好了。
天气虽然热起来了,不过倒是还没到穿短袖衬衫的时候,沈茉儿让傅明泽和沈绍元试穿了,大小合适就准备先收起来,正好被来串门的刘桂枝看见,总觉得同样都是简简单单的衬衫,怎么沈茉儿做出来的瞧着就版型特别好呢,衬得人特别精神呢?
当然,人家长得精神也是一方面,可衣服版型确实也好,长短大小真的都特别合适。
第二天刘桂枝就拎了个猪耳朵上门了,央着沈茉儿一定给他们家老周裁一下布,她知道沈茉儿忙,也不敢说让人家帮她做,反正衣服版型好坏主要还是在裁剪上。
沈茉儿这阵子跟刘桂枝关系处得不错,经常要麻烦她帮着忙东忙西的,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俩人推搡了半天,沈茉儿无奈收下猪耳朵,拿了一条腌制过的野猪肉回了礼。
于是等周兴旺加完班回到家,就被刘桂枝拽着到了沈茉儿家。
周兴旺就是公社分管农业的副社长,进门看到傅明泽,忍不住就开始叭叭工作:“傅知青,你们村试验田的小麦长势怎么样,有信心增产吗?”
刘桂枝翻个白眼,直接一巴掌拍在他肩膀上:“张开手臂,给你量尺寸呢!小麦小麦,小麦还没到收割的时候呢,傅知青哪知道能不能增产?上班的时候好好工作,下了班就别谈工作。”
周兴旺:“这虎婆娘!行吧,行吧,傅知青,咱们例会上再说。”
乖乖把手张开,刘桂枝拿软尺一圈,问站旁边的沈茉儿:“这样吗?”
沈茉儿应了声,等刘桂枝把数字报给她,她就在本子上记上。
刘桂枝想着反正要麻烦人家了,咬咬牙,又凑了点布票,准备给周兴旺再做一条裤子,正好一套,于是把臀围、裤长什么都给量了一下。沈茉儿一一记好,跟刘桂枝约定好三天之内就把布裁出来给她。
量好尺寸,刘桂枝和周兴旺回了自己家,周兴旺进门见儿子周平安坐那儿看书,就说:“其实我衣服有,你和平安做件新的才是。”
刘桂枝不在意:“你到底是当干部的,总不能成天穿件洗得泛白的衬衣,我在门市部里面,随便怎么穿。平安我倒是想给他做一件,让他去隔壁,他不去,非说照着原来的衣服做就成。”
周平安挪了挪腿,抬头看了眼刘桂枝,没吭声。
刘桂枝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嘴上却说:“没事,小孩子怎么穿都成,有件新衣服就不错了。”
另一边沈茉儿
把本子和刘桂枝给的布料都收拾起来放在一边,扭头问坐在饭桌旁写字的沈绍元:“爹你明天去大队吗?”
自从住到公社,沈茉儿和沈绍元都深切地感受到了,为什么这里人人都想进城。虽说公社其实还不算城市,但是公社真的比村里方便太多了。
首先就是公社有电。电这玩意儿大凉可没有,虽说之前沈茉儿和沈绍元不管是出差还是上班,都已经感受过电的好处,但是这样一天到晚,尤其是在家都能用上电的日子,也是搬到公社才有的。
然后就是自来水、卫生间,总之生活不知道便利了多少,所以现在沈绍元倒是回去的少了。
“去呗,我找徐卫国借个自行车,咱们夜里再回来,我还能抽空找老汪头唠唠。”
于是第二天,一家三口骑了两辆自行车就回村里了。
傅明泽中午都在村里吃饭的,有时候忙起来,晚饭也是在村里吃的,平时也一直在打扫着,所以倒是不存在长久没住家里就灰尘满天的情况。
进门没多久,厉新梅她们就来了,一群娘子军看上去都神采奕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