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魏征怒喷二凤(第2/4页)

直播间观众给他传的资料太多太杂了,他挑挑拣拣,对比着各种图画视频,先画了最适合这个时代的汉朝农具出来。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急是急不来的。

“看起来不是很难。”章邯端详着那带着文字说明的图,“陛下急着要吗?”

“若是能赶上明年春耕就好了。”李世民颇为期待。

“陛下放心,那应该是能赶上的。”章邯肯定道。

“那就再好不过了。有什么不确定的地方,可以来找我,或者找治粟内史。他是最了解耕田的,这图给他一看他就明白了。”

“喏。”

【又支走一位】

【魏征忍不住要开麦了】

“蒙毅。”李世民果断道,“传我的诏令,所有入咸阳考武举的都到中尉军的营地去报名,统一管理。你现在就去营地,统计名单,明天带人进行第一轮的审核,身高、体重、年龄、力量……达到能参军的标准才能过关,过不了的发个路费,让他们尽快离开营地。”

“有没有具体的要求?”蒙毅谨慎地问。

“按中尉军选拔的标准来就行。除非有特殊表现,非常优秀,才能破例。”李世民定下基调,“你决定就好,过了之后把名单递上来。”

“没过的人离开营地之后呢?可要管理?”蒙毅问。

“安分守己的话就随他们去,惹事生非的就依律处治。”李世民随口道。

“依哪个律?”蒙毅问得很仔细。

“目前先依旧律,暂且关着,量刑的事由新任廷尉接手,他会处理妥当的。”李世民笑道。

“那要是身份有问题,或者犯过案呢?”

“先不管。名单我会审的,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能赦免的我都会赦的,你不必担心。”李世民宽慰道。

“喏。”蒙毅接令。

“对了,无论你在考核的时候看到谁,都不要惊讶。”李世民提前暗示道。

“……”蒙毅怔了怔,虽然不明白,但还是应喏而去。

【这一问一答的,好稳妥,沟通效率真高】

【真干脆,我喜欢这种领导】

【越看越想给我们不说人话的老板一嘴巴子】

【蒙毅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压力】

【希望他明天在考场上看见顶头上司别失态】

【#家人们谁懂啊,董事长来参加面试了,还是初试#】

【好了,现在没有外人了】

【为了不社死,陛下真的尽力了】

【我看你怎么支走扶苏和子婴?】

“近日我不在咸阳,劳烦叔父了。”李世民真诚地道谢,“若是没有叔父坐镇咸阳,我肯定不敢一去这么久。”

“你倒是潇洒,刚离开咸阳,就失去联系了。”子婴提起来就气,“急得我一晚上没睡好觉,生怕你遇见什么刺客。你倒好,催了几次,硬是不回来。也不知是什么事绊住了脚,蒙毅都跑出去接你了,你居然还躲着他!你说说,到底干什么去了?怎么老是不回来?”

这下好了,不仅子婴盯着他,魏征盯着他,扶苏也盯着他,好像他不给个合情合理的交代,今天就不许出门似的。

“这个……只是遇到了一点意外,但我没有受伤!”李世民一看他们眼神不对,马上强调,“魏征你别瞪着我,我真没有受伤,一路上都平安得很。”

【平安得很,指风陵渡暴雨跳河,还是两次】

【被张良刺杀】

【被墨家老头灌醉】

【符传丢了,冒险闯墨家的机关城,那么大一火塘说跳就跳,那么多的弩箭说闯就闯。】

【为了救刘邦,和穿越者李由硬刚,倒档好几次。】

【跟项羽一起换弓射大老虎,弓弦断了。】

【和项羽在全息游戏里血战,差点被项羽杀了。】

【总结:怎么不算一种天策上将特有的平安呢?】

魏征淡淡道:“臣可不可以请陛下先看看御医,确定无事之后,再问其他。”

“我真没事,你们看我哪里像有事的样子?”李世民不服,他明明就好好的。

子婴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让人请御医过来。

“多请两个。”扶苏补充了一下。

“我真没事……多此一举……”李世民不满地嘀咕。

魏征正襟危坐,看着李世民道:“臣听闻一个故事,陛下想不想听听?”

“什么故事?”李世民疑惑。

“臣听闻,吴王想要和百姓一起饮酒,伍子胥劝谏他说,有一只白龙化为一条鱼在渊中游,渔夫豫且射中了它的眼睛。白龙就向天帝告状,天帝说它本是龙,却化为鱼形,遇到危险并受了伤完全是自找的。[1]”魏征平静道,“此所谓白龙鱼服的故事,虽是杜撰,臣却觉得很有道理。陛下以为呢?”

李世民:“……”

扶苏忍俊不禁,一本正经道:“真是个不错的故事。”

“确实应景,陛下当引以为戒。”子婴补刀。

“我也不是故意失联的……”李世民弱弱道,“实在是风雨太大,半路船停在渡口,遇到了墨家的邓陵,还有张良及他的老师黄石公……”

“张良?”三人齐齐色变。

魏征:“怎么会那么巧遇到他?”

子婴:“他有没有刺杀你?你没事吧?”

扶苏:“你失联是因为张良?他曾经刺杀过始皇陛下,实在该死。你是怎么处置他的?”

【他把人刺客带回来了,现在就在咸阳,惊不惊喜?】

【李斯和项羽,扶苏和张良,这一对对仇恨拉的,二凤要是不阻止,分分钟打出脑浆来】

【真难为他想得出来,把这些人搜罗到一起】

“张良虽然刺杀过始皇陛下,但如今大赦,以前的事就别再提了。”李世民先是安抚了一下扶苏,然后笑道,“他身手差得很,刺杀我当然没什么结果。不过其人胸有韬略,很适合入朝为官,我先跟你们说一声,日后会召他入朝。”

“这……”子婴不是很赞同,但没有直接反对,而是看向了扶苏。

“张良乃是从前韩国丞相的儿子,深恨秦国,一心复韩,他若是入朝,真的会为秦国打算吗?”扶苏不太放心。

“只要他答应入朝,那就会为秦国做事。就像当年的郑国,虽说修郑国渠是韩国的疲秦之策,但最后的结果不也有利于秦国吗?”李世民胸有成竹地微笑,“所以不用担心。”

尽管他说不用担心,但除了他,其他人都不可能不担心。

“陛下既然决定了,那臣也不好说什么。”子婴低首。

“十月朔在即,我第一次主持这么重要的祭祀,许多仪式都还搞不清楚。叔父那边可有什么章程?”李世民转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