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韩信拿了卫青剧本(第2/3页)

【这是准备让韩信是去接手百越吗?】

【显而易见。虽然那边民族问题混乱又严重,不过韩信的话,很擅长处理复杂的问题。】

【那到时候韩信就要索要百越王的封号了。】

【那跟赵佗有啥区别?】

【区别在于服不服从中央。】

他们解开竹简,对照着战报和地图,边看边讨论。

“屠睢在南征路上,对当地抵抗的人大开杀戒,引起了越人的激烈反抗,而后在三罗的林中遭遇乱箭埋伏。”李世民道,“你们觉得,他的做法是否有哪里不妥?”

他鼓励地看向扶苏,后者迟疑道:“你是说他屠杀越人这件事吗?”

“对。”李世民颔首。

“战场之上屠戮敌人,没什么不对吧?当年武安君攻赵,坑埋四十万赵军,也是大功一件。若没有武安君这样一举歼灭赵军的功劳,我大秦后来又怎能统一天下呢?”扶苏如实回答。

【纸上谈兵每次被拿出来举例,就会有一个赵括充当反面教材。】

【毕竟对手是杀神白起,输得不冤。】

“韩信,你以为呢?”李世民笑问。

“臣以为屠睢将军确实有错,但不是错在杀戮过多,而是错在不能料敌在先,不知敌情。”韩信思量道。

“那该如何料敌在先呢?”李世民含笑道。

“用间。”韩信回答,“《兵法》有云: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1]百越与中原相隔甚远,风俗迥异,语言文字皆不通,军队远征,本就艰难,连粮草供应都很麻烦,对当地的环境也一无所知,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贸然涉险呢?

“所以臣觉得,要想取得胜利,并且速战速决,不过多损耗己身,从一开始就应该了解岭南百越之地的风土人情,重金开道,利诱越人为间,甚至可送美人套取敌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如屠睢将军,倘若他提前知道敌人会有埋伏,可以利用这一点反过来包围伏击,将这帮越人一网打尽,也就避免身死的结局了。”

【百越的美人计,那个和太后私通的安国少季算不算?】

【怎么不算呢?男美人也是美人,美人计重点不在美,在于计。丢一个汉使出去搞人家太后,要杀人家丞相,没成功被反杀。然后汉军就兴高采烈地出兵,把南越灭了。】

【汉使:我叫什么不重要,我死哪很重要。】

扶苏听着连连点头,不由问道:“你这么年轻,就这么了解兵法,可是有高人指点?”

“这还需要高人指点?”韩信疑惑道,“不都是很浅显的道理吗?你到了一个陌生地方,周围的人说话你都听不懂,路也找不到,肯定不能轻举妄动,要先了解当地情况。谁能比当地人更了解自己的情况呢?多花点钱买通当地人引路,丝绸黄金开道,加之美人诱惑,自然就能得到你想要的。人生在世,大多数人所求的,无非就是财色而已。”

扶苏:“……”

【兵仙是这样的,不需要任何人教,天生就会打仗。】

【特别灵活,打仗的时候,各种计谋,都不带重样的。】

【学霸解题:这还需要思考,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答案吗?我有九种方法可以解这个题。】

李世民忍俊不禁,慢悠悠地剥了个橘子,悠然道:“屠睢出征时带了赵佗作副将,他死后,始皇任命任嚣为主将,赵佗继续辅佐,又过四年,平定了岭南。大秦在岭南推行郡县制,移民五十万,设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三郡,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2]

【赵佗只是个县令?】

【一个县令,后来干到百越王,也挺厉害的。】

【最厉害的是活得久,这货活了103岁,熬死了所有同时代的人,连汉文帝汉景帝都死了,你就说强不强吧?】

【一个人熬走了五代皇帝,从秦始皇时期活到了汉武帝时期,谁能比他更命好?】

“陛下忽然提起百越,可是那边出了什么状况?”韩信试探着问。

“先说说,你的那篇策论。”李世民把殿试上韩信的文章递给扶苏,“我当时就觉得非常好,只是没来得及和你细说。你选屠睢,论及百越,不是瞎选的吧?”

【陛下好像机器猫哦,怎么手里什么都有?】

“回陛下,确实不是瞎选的。”韩信低眉顺眼道。

“不要这么拘束嘛。”李世民把橘子递过去,韩信唯唯诺诺地不敢接,他索性往他手里一塞,接着剥第二个。

【我也好想吃陛下剥的橘子。】

【谁不想?】

【贞观的风气真好啊,君臣等级之分不是特别分明,感觉却齐心协力,非常融洽,氛围太好了。】

【因为陛下有意克制自己吧,不然依他的权势,完全可以乾纲独断,为所欲为。】

【这样的话就是第二个秦始皇汉武帝了,就不是唐太宗了。】

“我来剥吧。”扶苏主动伸手。

“不用,反正我手已经脏了。你坐好,听老师给你讲课。”李世民笑眯眯,心情甚好。

韩信忙道:“臣微末出身,不敢当太子的老师。”

“不用担心,找个机会,我给你把这个身份坐实了。”李世民随口道。

此话一出,不仅扶苏吃了一惊,韩信更是不可置信。

【韩信给扶苏当老师?妙啊,太妙了。】

【前有甘罗十二拜相,现有韩信二十一成太子老师。这不得好好宣传一下唯才是举?】

【这年头师生关系堪比父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韩信要真成了扶苏老师,他这辈子应该都不可能谋反了。】

【人家韩信本来也没谋反,就是功高震主了而已。】

【可韩信不是要去百越吗?那还是张良当老师更合适吧?】

【子房说不定也得出差。】

“臣……臣何德何能……”韩信诚惶诚恐,几乎结巴起来。

“你只是缺少展示才能的机会而已。”李世民笑道,“以后这样的机会有的是,你建功立业的机会也多的是,不用担心。——言归正传,关于百越……”

他顿了顿,等韩信接话。

“臣当时听陛下出的题,是战国名将,臣就想大秦一统天下已有十余载,陛下英明神武,六国不足为虑,那所患者,无非边疆而已。北有蒙恬王离两位将军,陛下从前也在上郡督过军,对草原的动态想必颇为了解。蒙家世代忠良,乃大秦柱石,臣在军营时见中尉军军容整肃,蒙毅将军与陛下言笑晏晏,关系匪浅,进宫时也看到了他。那么,匈奴那边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是以就选择了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