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2/5页)
太子第一次出宫办差事是非常兴奋,从通州到天津这一路上叽叽喳喳嘴里的话就没断过。
福全领着太子从通州过来,这一路上走得并不快,可以说是游山玩水。
两百多里路硬是走了五六天。
福全粗粗看了一遍,对于选定的地方心里有了底,接下来就是工部官员的工作,需要将选定的路线勘测一遍,若是坍塌风险或是容易受灾,都要另选道路。
这些需要大量的走访,一时半会儿也完成不了。
这样想着,福全到底心疼侄子,没让人跟着早晚去跑。
“你负责天津这一段。”福全这样安排了太子。
天津这一段的铁路是到海边,确切的说车站是定在了天津卫的城外。
天津卫水系多,这铁路不算好修,真要修一条跨越河道的轨道,在影响当地道路的情况下,上面给的计划是修高架桥。
太子接手了自己的差事,将自己那群哈哈珠子也一块叫了出来。
这群哈哈珠子里就有他奶嬷嬷的儿子,奶嬷嬷和奶公被慎刑司拿下审问,至今未能放出来,太子也跟汗阿玛求情过,却被三言两语推给了贵妃。
对于贵妃,太子是有些怵的,总觉得她生气的时候有点像汗阿玛。
问题是汗阿玛生气他没见带怕的,偏偏她脸一板,他就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对于这位奶兄,太子是带着愧疚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人带在身边,多帮他立功。
太子这次出宫,要说最担忧的非索额图莫属。
男人多薄情,有了新人哪里还有旧人,就算亲生子又如何?
英明如唐太宗,不也说杀子就杀子,说废太子就废太子。
索额图担心太子远离的宫廷,宫里那位在为皇帝生下更受宠的小儿子,如初朝夕相处,等太子回宫哪里还有他的位置。
带着这股担忧,索额图将两个儿子派去给太子做帮手,他本来还以为明珠会趁机向太子下手,比如说使绊子之类。
没想到太子出京没两天,他就得知大阿根也被赶出宫,负责为皇上修园子的事。
修铁路跟修园子哪个重要?
这还用得着说?
这件事一出来,索额图心一下子安下来。
太子摸了摸已经硬透了的地面,上去蹦了几下,然后问身边的人。
“这水泥这么好,怎么不用来修官道?”
旁边有人顺口接了一句,“水泥价不低,只铺自家院子还能承受,如今官道还能用,朝廷想修也修不起。”
太子想着这样的好东西,等他当上皇帝,就修遍大江南北。
“殿下,前面梅江。”
今日他们的任务是沿着梅江走,寻找适合修桥的地方。
他们只负责规划一条路线,后续有合适的人勘测,若是这条路不合适,自是会绕道换一段。
站在偌大的江河前,太子有些震惊,“真能建造跨越这么江面的桥吗?”
梅江两岸长着不少芦苇,坐在马背上都看不尽芦苇镜头。
只偶尔看见几条小渔船在芦苇丛中穿梭,渔船周边游荡着鱼鹰和鸬鹚。
这两种鸟,太子见得不多,还是特意问人才知道名字。
一行人沿着岸走了一段,来到了原先建桥的地方。
过了桥,太子回头望了一眼,“这地方倒是合适。”
他的哈哈珠子立刻点头附和,“太子英明,这桥建有一定年限,定然是先人寻摸到最合适的地方。”
有人将这一段画下来,刚下桥就看前面有热闹看。
一大群人将一个车队拦着不让人走。
拦车的人衣衫褴褛,手里拿着破碗破瓦片,看着就一副可怜模样。
而车队的人虽然有人身上打着补丁,却是棉布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一看就知道是体面人。
太子派人去打探发生了什么事。
很快打探的人回来禀报,“拦路是一群乞丐,说是小乞儿被偷了就藏在车里,这群人拦着要搜,车队的人不肯,正僵持着。”
太子皱眉,“人丢了,想来是心急,这帮人要是没偷,为何不让人搜。”
旁边站着围观许久的人忍不住出声道:“小子,我劝你们还是不要多管闲事。”
太子眼神一凝,“为何?难道你跟偷人的是一伙的?”
围观的是一位中年人,提着个藤箱,手中握着一拐杖。
他道:“我今日才下船,你怎么能肯定我跟这群人是一伙的?”
太子语噎,拱手道歉,然后问对方为何阻止他出手相助。
中年人道:“一看你们这群人就知道没见过世面,落到乞丐手里的孩子能有几个好的,平时看到不少断胳膊断腿的孩子沿街乞讨吧,你们觉得是残疾的孩子落入起来乞丐手里,还是落入乞丐手里的孩子变成了残疾?”
太子一惊,若是后者怕是不堪设想。
“若丢的孩子在车上,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也算是有了好去处。”
中年男人叹息一声。
这边车队领队人跟乞丐死扛着,没多久远处有人喊了一声,“风紧扯呼!”
然后这群乞丐就一哄而散,再过了一会儿就看见几个骑着自行车的衙役过来。
衙役拦住了车队,聊聊后,又看了看上面躲着点汉子,嘴里唾骂了一句。
“也不知道哪里来的乞丐,跑到咱们的地盘撒野。”
太子领着人在一旁看着,从车队口中得知他们是下乡买人的车队。
见衙役一脸钦佩,他很是奇怪。
这买人的人不该是被人唾弃的吗?怎么看衙役态度不像?
中年男人神色也跟着严肃起来,没多久衙役骑着车走了,这孩子竟然就交给了车队不管了。
车队启程,速度并不快,中年男人跟了上去。
一群人看向太子,眼神里满是跃跃欲试。
太子抬脚,“我们也跟上。”
车队不快,拐了好几个路口,最后在一条入海口的内河边停下。
河边有一排院子,院子上方挂着孤儿院三字。
然后车队将车上的孩子一个个抱下车,这些孩子年龄都不大,最大的也就五岁。
最小的还是吃奶的年龄。
大部分是女孩,男孩虽少,也不是没有。
一群人都很意外,他们以为的人伢子是买到人后买进高门大户去,没想到竟然把人送进了孤儿院。
有人看不懂了。
“这些孩子都挺健康,既然不准备卖钱,花钱往孤儿院送,就为了让孩子成为孤儿和父母分开?”
别说他们想不明白,太子也想不明白。
一旁的中年人神色有了松动,他叹息一声,“没想到这里也设了孤儿院,大义啊。”
太子满脑门子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