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百日之说,白狐院主(第2/3页)

有黑白花纹,双眉洁白的老狸猫,如同老僧入定,盘坐不动。

有黑狼蹲坐,蓬松毛茸茸的大尾巴绕在身前,围住自己。

有精壮的豹子,豹头人身,双手各举着一坨巨大铁块,一边反复蹲举,一边念书。

还有面生独眼的野猪,耳后有鳃的红唇少年等等。

佘文悲认识其中一部分,绝不是住在这里的,应该也是被梦中读书声吸引过来。

另有一些他虽然不认识,但看着气度也不凡,肯定不是乡下普通妖怪,竟然也在乖乖听书。

“哎呀!我不该犹豫那么久的,来的这么晚,不知道还收不收人,纵是收人,也落在这些家伙的座位后面了。”

佘文悲匆匆忙忙,滑翔下去,直奔那个讲学的山头。

不过他在滑翔途中,心思又渐渐被另一种事物吸引。

那是一种气味,味道很淡,还有点陌生。

但他偏偏又能感觉出来,那应该是……酒!

酒的香气!!

一想到这里,佘文悲就感觉自己口中涌出了大量的唾液,连忙闭了闭嘴,生怕有口水流出来。

好香的酒啊!虽然淡,也闻不出是不是烈酒,可跟梦中的香味真是相似。

原来他梦中的酒香,也如读书声一般,是从这一块地方传出去的,不是他自己洞里的那些酒水。

到底是先去拜见那位教书的高人,还是先……

佘文悲心中还有些犹豫不定,但不知不觉,自己已经朝着酒香源头赶过去了。

那个山头距离讲学的山头并不算远,山脚下有一块石碑,刻着三个大字,“小蓬莱”。

他很快到了山上,屏息敛气,小心翼翼观望。

这山上是一大片草地,好像都是最近才长出来的,青嫩欲滴,但草叶坚韧,被他这样的巨蟒压过去,也不会断折,只是微微低伏。

山顶草地中间有泉水。

有一个发丝沧桑,头戴铜箍,眼神却很清亮的人,懒洋洋坐在草地上,背靠巨石,侧面就是泉水,随手拿着一根树枝,在泉水里搅动。

另有一个麻衣老者,坐在泉水对面,竹杖横在膝上,捧书研读。

周围也有百余只妖怪,种类繁多,看着蟒蛇到来,也见怪不怪的模样。

“是老佘吗?”

金红色长裙的鹿角美人,从旁边林中走出,轻笑着看过来。

“还真是你,看来你也是跟蓬莱祭酒的缘分更深,先到了这里来拜会。”

佘文悲认识这位:“离鹿坊主,这位是……蓬莱祭酒?”

“在下蓬莱散人,如今姑且也是原道岭的祭酒讲师。”

苏寒山开口,转头看来,“你追寻梦中酒香而来,确实跟我的酒有缘,所以,你要学酿酒吗?”

佘文悲眼前一亮,连连点头,就要拜下去。

“慢着。”

苏寒山又道,“我这个人收徒弟,要学费的,不同的人,所收学费也不同。”

“离鹿儿,你认识他,就给他讲讲,看看他交什么样的学费吧。”

离鹿仙子一笑,带着老蟒蛇,先认一认同学。

“那只金眼彪,彪悍凶猛,他的学费,是扑杀了十三头作恶多端的虎妖。”

“那几只细脚曲颈鹤,学费是一起交的,是他们飞跃云霄时,在东海云雾山一带采摘的灵药。”

“我的学费,是我亲手打造的三十三根离火金簪法器。”

佘文悲一边跟众妖打招呼,一边也已经听明白,学费是怎么个路数了。

他又看见在场妖怪中,竟然还有好几个修为低微,几乎如同幼崽的,不禁想着洞中小蛇,是否该把他们带来蹭一蹭机缘。

佘文悲小心打听:“听这个意思,这几位高人要在这里开宗立派,常驻这儿了?”

“不是开宗立派,是重振原道岭。”

离鹿仙子还没开口,就有一只贪听多嘴的大耳猴,笑嘻嘻凑过来。

“你不知道吧,听说这个地方,本来就有个大门派,传承了三千多年,到七百年前,才被灭掉。”

他们距离泉水那边,已有两百多丈。

但这点距离,怎么瞒得过麻九公的耳目,不禁抬头道:“这小猴子又多嘴。”

“小孩子活泼一点没什么,教教就好了。”

苏寒山很喜欢这些小妖精,笑着说道,“再说了,我们说的话,若真不想他们听见,他们也根本听不到。”

麻九公也笑了:“那些成熟妖怪对我们还有点戒心,这些小妖,倒是非常喜欢你,也好在他们不知道,有很多梦中闻到酒香的妖怪,都已被烧死,形神俱灭,否则怎么敢在你面前这样跳脱?”

“我用阴德梦境法门,传递酒香书声,会被烧死的,只能说明他们阴德是负数,而且还负的很大。”

苏寒山不以为意,“这也只是做正事的时候,顺手做的一点小事。”

“目前来看,有这许多妖怪来投,原道岭蒸蒸日上,百日之期到来的时候,也足以激发七百年前那位院主的后手了。”

百日,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是个很微妙的时间。

玄门炼气,有百日筑基的说法,是说人一开始练武,要先选定一个地方,择定一个功夫,坚持一百天不松懈,才能够初步的养成习惯,心思体力都用在练功上。

这一百天到底练出了什么样的实力,先不去提。

有了这个好习惯,才是将来漫漫武道长路上,甚至是人生任何事业上、爱好上,都必需的,真正的一个根基。

佛门禅宗,也有“百日开悟”之言,某人接触佛法,学习一百天之后,要能感觉到自己是喜欢佛法,而不是被别人要求学习,这就算是与佛有缘,真正开悟。

如果一百天还感受不到喜欢,那就是无缘之人,不该出家。

儒门教化,则有“百日见风”之说。

前往一个风俗不同的地方开书院,讲学收徒,只要一百天,就能看出当地对你这个书院,对你这个人的反响。

看得出你能不能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去芜存菁。

百日有成,则将来多半能有大成。

百日不成,将来多半艰辛,甚至适得其反,引起当地对这类讲师的不满偏见,为后来人还多添了阻碍,所以不如直接撤去。

很多人都以为,当年原道岭被秦朝东征大军灭门,死得很彻底。

但七百年前那位院主,真实身份,是投入儒门的狐狸精,还是一尊天生九尾的狐仙,并未轻易丧命。

那院主历经许多波折后,还是在原道岭遗址,留下了自己的遗产。

倘若有续接道统,重振声名的希望,百日期满的时候,新一代的院主,自然能够收获前人遗赠。

“包道友,绝对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