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成说客巧舌移心意,得提拔如意升一等(第2/3页)
这就是打通东西两府关系的好处了,干什么都方便,不用束手束脚。
鹅姐终于点头,说道:“行,可是,这事吉祥怎么不亲自跟我讲?难道我在他眼里就是如此短视、不讲道理吗?”
如意赶紧说道:“怎么可能,这是我出的主意,吉祥和您的脾气太像了,有些着急,估摸话没说完就吵吵起来了,伤了母子感情多不好。不如我充当你们母子之间的传话人,把这个复杂的事情慢慢的说清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其实不瞒您说,这事我想过要不要先斩后奏,等吉祥通过了选拔再告诉您,反正那时候木已成舟,您不答应也得答应。但是我觉得还是不要这样做,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说不通的呢?说开了,家人之间就没有心结,才能真正的和睦相处。”
鹅姐听了,很是感动,一把搂过如意,“我的儿,还是你懂我的心。我整天在二门里头忙,围着三少爷饮食起居转,和吉祥未免生疏了些,多亏了你,让我们母子间隔阂才不那么深。”
鹅姐还把吉祥叫进来了,“你的事,如意都已经跟我讲明白了,我同意你去参选,这是好事。”
“太好了!”心里一颗石头落地,吉祥兴奋的蹦起来,“那我跟如意娘也说一说,让她也高兴高兴。”
如意娘没有白把吉祥养这么大,吉祥有什么好事都想着她。
“回来。”鹅姐说道:“等你选中了再告诉如意娘。免得她这两天替你悬心。”
说的也是,吉祥按捺住激动,跑去继续帮如意娘做栗子饼。
是夜,如意泡了脚,就钻进了娘的被子里,美其名曰“给娘暖一暖被窝”,其实就打算今晚就赖在娘的被子不肯走,像小时候贴着娘睡,大被同眠。
过了今晚,下一次再回家跟着娘睡估摸就要等到明年过年了!
如意娘一眼就瞧出如意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没有戳破她。
夜里,母女挨在一起睡,都没有睡着,静静的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搅动春雪的声音。
夜深之后,如意娘说道:“睡吧,你永远都是娘的大宝贝,别说十五岁,就是五十岁,你还想跟娘睡一个被窝,娘也愿意的。”
听到这话,如意满意的陷入了梦乡。
次日一清早,众人就起床了,鹅姐和如意娘把如意的行李放在马车上,九指则提着胭脂的行李,也放在车上。
如意和胭脂一步三回头的上了车,吉祥挥动马鞭,长辈们依然是目送着马车使出了四泉巷,才回去干各自的事情。
一年又一年,新的一年又开始忙碌了。
同样的,正月十五这天,元宵节,武安侯府按照惯例先去侯府祠堂祭祖。
百年侯府,传承了好几辈的人,祠堂里的牌位、大影(注:全身像)等等,摆的挂的,满满当当。
年迈的武安侯带着庞大的郑家族人跪拜祖宗,祠堂站满了,好多人站在祠堂外头跪拜呢。
繁琐的仪式才刚刚开始,管家慌忙跑来说道:“宫里的张永张公公来了,还带着圣旨。”
大雪的天,武安侯惊出一声冷汗来!忙道:“快!开正门!铺红毯!设香案!接圣旨!”
毕竟是百年侯府,底蕴尚在,虽然心中惶恐,不知是吉是凶,但是依然布置的井井有条。
张永张公公是个强壮的宦官,河北保定人——这个地方专出太监,男子阉割之后,身体会比寻常男人更加健壮,张永武功了得,威武雄壮,懂得军事,擅长练兵,排兵布阵,执掌御马监,还是京城各个精锐军队,例如神机营、十二团营等等军队的监军,是专门管着军事的皇帝心腹宦官。
这正是武安侯惶恐不安之处——以张永的地位,多在京城内外各处监督军队,负责京城防卫,他很少去担当传圣旨的任务,今天突然带着圣旨到武安侯府,这是要做什么?
张永宣读的圣旨内容很简单,就是皇帝赐给了侯府一些祭品,用来祭祀之用。
武安侯带着族人跪拜接旨,将祭品供奉到祠堂里了。
武安侯平日不与宦官们结交,不过圣旨驾到,按照礼仪,武安侯请张永去正堂喝茶。
张永屏退了一众充当陪客的侯府族人,就连武安侯世子郑纲也不例外,只留下武安侯说话。
也就一盏茶的时间,张永就匆匆告别了,武安侯将张永一直送到大门口。
郑纲不解,问武安侯,“父亲,张公公跟您说了些什么?”
历经沧桑巨变,武安侯早就养成了谨小慎微的习惯,当着众族人的面,武安侯说道:“哦,就是说了说咱们历代武安侯都为大明立过赫赫功劳,皇上特赐给了祭品,告慰郑家的列祖列宗。”
然后,武安侯带着郑纲去了书房,递给他一张印着豹子的名帖,“把名字填上,明天正月十六,你就去天师庵草场参加豹子营的选拔吧。”
郑纲都听懵了,“父亲,您不是说要独善其身,不要与宦官相交吗?”
武安侯说道:“豹子营是皇帝的亲军,不是张公公的,你去豹子营,不算是与宦官结交。再说皇帝秘密下了口谕要你去,你能不去?这事你别告诉别人,就说是你想去豹子营试一试。”
郑纲更糊涂了,“父亲,皇上是怎么知道我的?”
武安侯也迷惑啊,说道:“我也不知道,等你到了豹子营,有机会面了圣,估摸就明白了。记住,任何时候,以效忠皇上为先,其他的都是权宜之计,你要小心谨慎,咱们这样的人家,不图什么建功立业,只要不欺君忤逆,就能长长久久,与大明同存。”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且说如意一行人到了颐园,吉祥继续看大门、如意回到承恩阁、胭脂去了梅园。
如意把娘亲手做的栗子饼等吃食送给一直值守在承恩阁的蝉妈妈,然后拿着栗子饼和她假期临摹的字,去了紫云轩。
这栗子饼是王嬷嬷亲自造访四泉巷那天说要吃的,如意娘一直没有忘记,如意把饼拿出来,说道:“吃的时候最好在炉子上烤一烤,更加香甜。”
“知道了,交给秋葵收着,等我想吃的时候,要她拿去烤。”王嬷嬷头也不抬的翻看着如意这些日子写的字,拿着一只朱笔,圈出写的好的,“进步很大了,不过,还要勤加练习。”
王嬷嬷放下笔,将一个青瓷瓶里的药水滴进眼睛里,然后闭上眼睛,歪在引枕上,“我的眼睛快要不行了,等撑到大小姐出嫁,我就去做金针拔障之术,从今日起,我升你为一等大丫鬟,帖子我已经送到腊梅那里,这会子她应该已经准了,你这个月的月钱,就按照二两来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