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出版(第2/3页)

冯院长的朋友道:“我认识出版社的人,今天就让他们去《新小说报》编辑部问一问。”

而此时,上海一些有识之士,对云景的身份愈发好奇。

他们已经将圈子里的人扒拉了一个遍,怎么都想不出云景的身份。

不过云景的来历,肯定不简单。

他们之前还觉得云景乱写,结果呢?实际是云景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更早地知道外面的消息。

被这些人念叨的桑景云,此时刚跟桑钱氏一起,从县城往家里走。

今天桑钱氏买了十斤猪肉十斤面粉,外加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背篓也就有点重。

桑景云已经帮着拿了许多东西,但还是怕桑钱氏累着,走到半路,就说自己累了,让桑钱氏停下歇一歇。

桑钱氏停下脚步,对桑景云道:“阿云,时间还早,你多歇会儿。”

“好。”桑景云笑了笑,放下手上拎着的篮子,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下。

这时的路边,会有一些供人歇脚的石头,还会有建在路边的茅房。

那茅房,一般都是附近农民建的,就希望过往行人能在里面上厕所,留下“肥料”。

桑景云坐下后,拿出报纸,顺手翻看起来。

这一翻,她就看到《申报》副刊刊登了自己之前投稿的文章,其他版面还有详细说明江苏疫情的报道。

桑景云仔细看过,有些惊讶。

她上辈子查过血吸虫病的资料,但很多都已经记不清。

她只知道,一直到五六十年代,他们国家才开始灭钉螺。

原来更早的时候,钉螺和血吸虫病有关的事情,就已经被人熟知。

但建国时,患有血吸虫病的人依然很多……大约是这时候,全国很多地方都乱,压根没人关注底层百姓的生活的缘故。

不说别的,此时各地货币,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军阀,都会铸造自己的货币。

上海人平日里主要用银元、银角子和铜元,但其实也有人会用比铜元更小的铜钱,一般看分量算价值。

另外,钞票虽然不被信任,但也有人使用。

“阿云,你怎么这么高兴?”桑钱氏问桑景云。

桑景云道:“奶奶,我之前听一个老乞丐说血吸虫病跟钉螺有关,就把它写到书里了,没想到竟是真的!”

桑景云跟桑钱氏详细说了说这件事。

桑钱氏听完道:“没想到钉螺竟然能让人生病,往后我瞧见,一定把它们弄死。”

桑景云道:“奶奶,你弄死它们可以,但一定要小心,若是不小心染病就糟了。”

如今爆发疫情的地方在江苏,离上海并不远。

而且按照谭峥泓之前说的,上海这边也有得血吸虫病的人。

他们家平日里都用井水还好,那些家里没有井的人家,搞不好就会被传染上疾病。

桑景云这么想的时候,其他人也这么想。

正和洪永祥一起坐船往孤儿院赶的谭峥泓,就道:“洪先生,上海也有身患血吸虫病的人,我觉得应当组织人手,灭杀钉螺。”

“确实应该如此。”洪永祥很赞同。

洪永祥和谭峥泓是在来上海县城的电车上遇到的。

得知洪永祥要找桑景云,谭峥泓就邀请洪永祥跟自己一起坐船。

谭峥泓道:“疫病最容易蔓延的地方,就是棚户区,我想法子买些粮食回来,给他们提供粮食,让他们去灭杀钉螺。”

谭峥泓曾遇到两个患有血吸虫病的小乞丐。

他当时将这两人送去了医馆,从大夫那里得知这是一种疫病,可以传染后,就在农村租了个房子,安置他们。

他打算找一些人,在上海以及周边寻找患病的人,将他们集中起来照料,再组织人手去杀钉螺。

就是这要很多钱。

他家虽然有钱,但出不了这么多,倒是粮食可以出一些。

谭家在南洋有专门种粮食的农场,他父亲还买了两艘大船,平日里,会将他们农场出产的粮食运到广州或者上海出售。

他可以跟自己父亲,讨要一些粮食。

谭峥泓说完这些,忍不住道:“洪先生,云景先生真厉害,懂的知识也多,你是不知道,昨日我遇到有人说他坏话……”

谭峥泓将昨日在寿宴遇到的事情说了说,觉得云景先生,简直就是自己的指路明灯。

洪永祥见谭峥泓一脸神往,哭笑不得。

谭峥泓怕是不知道,他嘴里的云景先生,就是住在孤儿院旁边,给孤儿院捐了钱的桑小姐。

不过他也奇怪,桑景云怎么会知道那么多东西。

他们的船到孤儿院的时候,刚好桑景云和桑钱氏走到家。

谭峥泓看到桑景云,眼睛一亮,正琢磨要说点什么,他身边的洪永祥率先开口:“桑小姐,我有事找你。”

桑景云把手上的篮子给了桑钱氏,朝着洪永祥走去:“洪先生,是有何事?”

洪永祥指了指不远处:“我们去那边谈?”

两人来到附近,洪永祥就道:“桑小姐,费中绪拿了个出版合同给我,南城书局想出版《双面魔君》。”

桑景云道:“我这书尚未完结,就要出版?”

洪永祥道:“排版印刷装订都要时间,南城书局打算先开始印刷,更何况,你如今在《新小说报》上刊登的文章,已经够出两册书。”

桑景云一想,发现确实如此。

现在一本书往往只有五六万字,她发表的内容,已经够出三册。

“版税怎么算?”桑景云问。

洪永祥拿出合同给桑景云看。

南城书局出版这本书,先给千字两元的定金,等书出版后,再给百分之十的版税。

这个价格,已经非常公道,此时很多书,千字两元已经可以买断版权,往后书籍销售收益跟作者无关。

南城书局给这么高的价格,其实也是因为误会了桑景云的身份。

桑景云答应下来,在合同上签了字,又收了洪永祥给的,她上周的九十元稿费。

桑景云道:“洪先生,你接下来可还有事?要不要去我家坐一坐?”

“我还要采访谭峥泓,”洪永祥道,“他建孤儿院的事情,曾在《上海日报》上刊登,我们还送来许多捐款,因而这孤儿院的修建进度,我们报社会跟进一番。”

“原来如此。”桑景云道。

桑景云又跟洪永祥聊了几句,得知洪永祥会待到傍晚和谭峥泓一起走,就道:“洪先生,我回去就将前些天写的稿件整理一下,麻烦你帮我给费先生送去。”

“好。”洪永祥答应下来,突然又想到了什么,问:“对了,桑小姐,你怎么知道血吸虫的传播,跟钉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