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攻守之势异也!进可杀袁绍满门,退(第2/3页)
“信不信我没关系。”贾诩笑了,反问许攸道:“子远觉得我这样精于明哲保身之人,为何会效忠天子?难道真的只是出于对汉室的忠诚么?”
贾诩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晰。
他也知道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的。
因此他直接以自己举例。
“你……”
许攸找不到反驳的角度。
言语可以骗人,可行动是骗不了人的。
贾诩臣服天子,已经说明了很多事情。
假若天子真的无能,毫无城府和手段,以贾诩的性格,怕是早就远遁而走。
“天子为什么会看重我?我虽追随袁绍已久,却不是最受他重用之人。在我之前,便有田丰、沮授、审配以及逢纪四人。”
许攸的态度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并未如之前那般排斥效忠天子,而是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他在袁绍麾下的众多谋士中只是占了资历老的优势而已,可扎根冀州之后,袁绍更信任冀州派系的谋士,其次才轮到他。
“有两个原因。”贾诩见许攸态度松动,心中暗道一声大事可图,随后伸出两根手指,说道:
“其一,陛下认为子远才谋非凡,而袁绍不识贤才,让明珠蒙尘,得知子远有弃袁投曹的想法后,特命我前来招揽。”
许攸闻言,不禁摸了摸胡须,眼中闪过一丝自傲之色。
天子就是天子,果然慧眼识人。
不像袁绍老眼昏花,屡次不听他的建言,偏信田丰、沮授之流。
“其二,乃子远身上的邺城城守一职。陛下日后图谋大事,定是要从邺城而起。唯有将城守之权牢牢掌握,方能万无一失。”
城守,掌握一城守军。
邺城内的守军有四千余人,负责日常城防、巡逻、维持城内秩序等职责。
这个职位太过重要,事关邺城安危。因而袁绍即便再如何倾向冀州派系,也不敢将城守交出去。
高干出任并州牧之后,邺城城守便一分为四,其中东门城守落在了袁绍的发小许攸身上。
“原来如此。”许攸听完之后恍然大悟。
邺城一共四道城门,其中东门在许攸的掌控之中。另外三处城门,皆由袁氏宗亲之人镇守。
若有一方城门落于天子之手,无论日后吕布率大军攻来大开城门也好,或是天子东窗事发逃出邺城也罢,都将得到极大的便利。
贾诩脸上笑容开始隐去,死死的盯着许攸的眼睛,问道:“我已经解答了子远的全部疑问,子远也该说出你的回答了。”
说话之时,他不动声色地伸手摸向了衣袖深处,握住了那一抹冰冷。
这是最后通牒,假若许攸还不愿投,那么他便当场动手将其除掉,事后再去向袁绍检举,以绝后患!
“我……”
面对贾诩再度抛出来的这个抉择,许攸的大脑飞速运转,对眼前的形势进行分析。
曹操的势力远不如袁绍,一但幽州被攻克,下一步就轮到了曹操。
此刻去投曹操,前途未卜。
之前他没得选,如今却多了一个天子的选项。
若效忠天子,有他这个袁绍亲近之人作为内应,天子脱离桎梏的可能性极大。
一但天子摆脱了袁绍的挟制,便困龙升天。
而他将成为从龙之臣,前途一片光明,封侯拜相都不在话下!
经过一番利弊分析之后,许攸终于下定决心,他想要封侯拜相,他想要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袁绍面前,让袁绍好好看看,他许子远到底哪里比不上田丰等人了!
双眼定定的看着贾诩,无比郑重的说道:
“我许子远也曾在黄巾之乱时出过力、流过血,若非袁绍裹挟,我也不愿做逆臣反贼。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只想成为汉室忠臣,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善!”
贾诩松开了衣袖中的匕首,眼中的杀意隐去,露出喜色:“陛下若知子远归心,定会十分高兴!”
“走走走,子远速随我去宫中觐见陛下!”
说罢,拉着许攸便出门了。
……
皇宫。
刘协已经说服了二乔,三人正大被同眠,就得到高览的禀报,许攸入宫求见,于是也只能匆匆提上裤子赶来宣室。
“文和,子远!”
刘协见到宣室内的两人,心中大喜。
他知道许攸已经入伙了,否则贾诩不会将其带过来。
有许攸作为内应,倘若不是觊觎袁绍偌大的基业,他在邺城可谓是进可杀袁绍满门,退可溜之大吉跑往徐州。
“罪臣许攸,参见陛下!”
许攸见刘协进来,二话不说直接行大礼参拜。
他将脑袋深深埋在地上,痛哭流涕道:“罪臣愚钝,不识袁贼真面目,这么长时间以来竟不知陛下遭受袁贼挟制,一直助袁为虐!还请陛下降罪!”
言语间充满了深深的后悔与自责。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对自己的演技不自信,脑袋一直埋在地上。
看着许攸这浮夸的演技,刘协作为汉影帝,当然得好好接戏。
上前亲自将许攸搀扶起来,无比激动地说道:“爱卿快快请起!你也是被袁贼蒙蔽,有道是不知者无罪,朕岂会怪你?”
“如今你弃暗投明,愿为汉室助力,朕又多一臂膀也!”
一旁的贾诩听了,嘴角不断抽搐。
他都不知道陛下如今有多少条臂膀了,见人就说这话。
不行,得帮陛下想一些其他的新词。
否则来来回回一个调子,显得有些敷衍,老臣们听了也别扭。
“陛下——!”
许攸又是一阵嚎啕大哭,抬起头时,竟然真的泪流满面了。
“臣飘零半生,未逢明主!今得陛下看重,臣定当效死力以报陛下天恩!”
“诛灭袁贼,重振汉室荣光,我辈汉臣义不容辞!”
说完,又砰砰砰的叩首。
这演技,竟完全褪去了之前的浮夸,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
刘协和贾诩看见这一幕,不禁相视一笑。
……
向天子表达忠心之后,许攸开始勤于政务。
对待袁绍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如之前那般,仗着是袁绍的发小好友而自傲,而是处处以袁绍为主,处处替他考虑。
偶尔还会拍上一记恰到好处的马屁。
面对冀州派系的针对,也显得得体大方,不再如以前那般针锋相对,让袁绍下不来台。
这种种变化让袁绍大为欣喜,二人之间竟似回到了年少时期的交情。
期间正在谋划“以子弑父”计划的郭嘉和贾诩,也秘密进宫与刘协进行最后的协商。
“陛下,如今许攸又成了袁绍最信任之人。陛下与臣等所谋划之事若败露,一切都可推到许攸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