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第2/4页)
两个福晋立马起身跪地,却说不出不敢的话来。
这是家里的老爷们叮嘱她们的,也是老爷们的上峰叮嘱的。
想要不伤皇上的面子,这是唯一的办法。
方荷轻笑,端起茶盏凑到唇边。
“两位福晋回去,跟你们家老爷……或者其他什么人说,本宫既领了旨,除非皇上反悔,否则本宫夫唱妇随,绝不反悔。”
“至于你们担忧的那些问题,既皇上下了旨,回头内阁和六部定会出来解决问题的章程。”
她笑得眸底漾起点点星光,在这下着雨的秋里,莫名叫人有些发冷。
“若连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要么就是他们尸位素餐,要么就是他们畏惧与女子做赌,只要他们敢如此昭告天下,那赌约自然就不存在了。”
“昕华,送客。”
两个福晋都听得心头一颤,要让那些官老爷们承认这两点,还不如叫他们去死。
待得两人白着脸离开后,宜妃眉头反而皱得更紧。
她看着方荷,“两位福晋只怕是先行官,后头保管还有其他人来当说客,此事……怕是难实现。”
方荷失笑,“谁说一定要实现,你忘了咱们最开始的目的啦?”
想改变科举制度,也许过个十几二十年慢慢来,还有可能,突然之间颠覆阴阳,只能是做梦。
宜妃瞪大了眼,“可停了选秀和科举有什么关系?”
“选秀不会停,只是要换一个方式,一个能让女子不必像扎福晋一样悲哀的方式。”方荷将换了的新茶推到宜妃面前。
“别急,咱们有的是时间,我们要做的事儿也不少。”
从那位便宜堂婶一进殿,方荷就看出来她是这世道最典型的女子。
幼年时被教导三从四德,成亲生子后又如此教导自己的女儿。
就连后世也不乏这样的女子,她们的愚昧和悲哀都不是她们的错,谁也不是天生贱骨头,只是大环境使然。
方荷虽然初衷自私了点,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她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个大环境对女子更友好一些。
等宜妃喝了几口茶,定下心神,方荷才继续道——
“首先,得劳烦你这几日辛苦些,叫人跟宫宴上站出来的妃嫔说,她们只管闭宫不出,如若有人上门,推到本宫身上便是。”
“再者,没站出来的那些,定会有人站在男子的立场上说话。”任何世道都不缺讨好型人格。
“你也不必与她们多说,只需叫她们知道,这是与本宫作对,让她们好好回忆回忆,老祖宗赐给我的几样东西怎么用。”
这些事,对长袖善舞的宜妃来说,倒是不难。
“既然科举无法实现,改选秀的规矩也不是小事,他们怕是也不会叫咱们如愿。”宜妃还是不解。
“等熬过这三天,咱们又该怎么办?”
“咱们什么都不用干。”方荷笑得更灿烂。
“你瞧着吧,用不了三日,那些人就会哭着喊着自个儿把选秀制度给改了。”
毕竟她还有杀手锏呢。
傍晚时候,雨还没停,一整日的连绵细雨叫人心里都沁着几分湿漉漉的烦躁。
递牌子进园子求见妃嫔乃至太后的命妇络绎不绝,就连几个亲王福晋那里也不消停,一天迎来送往话都快说尽了。
天儿黑得越来越早,到了该点宫灯的时候,嘉荫殿里有两个宫女往春晖堂去,给皇上送绿豆汤。
这会子满园子的人虽然都看起来悄无声息,实则都盯着嘉荫殿和春晖堂的动静呢。
见只是两个宫女去了春晖堂,好些人都失望不已。
殊不知,这绿豆汤没落入康熙的肚儿里,其中一个娇俏的小宫女却差点被生吞。
见方荷着宫女的紫褐色宫装进门,康熙面上携着比外头还要凛冽的风雨疾行过来。
但等站在这小宫女面前,康熙要敲下去的手指却只捏在了她脸上。
“是哪个混账跟朕说,只是立个当场比拼的小赌约?你是真觉得自个儿这颗脑袋多余是吧?”
小宫女方荷笑嘻嘻抱住康熙的胳膊,顺势扎到他胸前。
“可皇上还是如了臣妾的愿,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臣妾感激涕零,实在不知该如何感激您才好……”
康熙挑眉,凉凉等着这混账能说出什么花样儿来。
结果就听方荷义正词严转了话音,“那还是下辈子再给您当牛做马叭!”
康熙:“……”她想得美!
见他抬起胳膊就要将她往软榻那边带,感觉腚不大保险,方荷赶忙嚷嚷了三遍错了。
“我这也是为了大清好嘛!”
“您推行汉学是好意,汉学确实源远流长,有许多璀璨文明可以承继,但也被有心之人扭曲了太多,如若不趁早改变,早晚会影响江山社稷!”
康熙不意外方荷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他昨晚应下赌约的本意,除为着方荷,想绝了让宫里进人的许多麻烦,也仔细思量过利弊。
若能以此激励朝臣和天下学子,适当的让他们有些危机感也无不可。
最重要的是,选秀一直都是旗人的事,天底下那么多汉家女子,婚丧嫁娶乃至人丁多寡都不大受朝廷控制。
大清推行汉学最难的,便是在满汉融合的同时,还能保证满族地位尊崇。
可汉人到底比满人多。
在朝堂上重汉臣轻满臣不可取。
若能将选秀扩展到全大清,濯选德才兼备的女子赐婚,推行满汉通婚,倒对大清更有利些。
康熙不动声色压下心底思量。
“那你倒是跟朕说说看,闹成现在这样,你要如何收场?”
方荷笑眯眯从李德全手里接过茶,奉到康熙手边。
“瞧皇上这话问的,您既然答应了,您可别告诉臣妾,没有收场的法子。”
就康熙这种走一步想九十九步的,心眼子都快成马蜂窝了,他才不会做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呢。
康熙面不改色,“是你要跟朕吵架,朕如了你的意,如今却又要朕来收场,贵妃娘娘可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方荷鼓了鼓脸儿,上辈子看电视剧,人家宠妃不都是笑一笑,挥挥手,就应有尽有吗?
怎么轮到她,摊上这么个动不动就爱算账的狗东西。
她抱着胳膊,坚定道:“一年份例!”
贵妃一年份例,算上四时八节银子有两千两,再加上各种赏赐,起居用品和吃食,一年花费差不多是两万两……不能细算,问就是心痛如绞。
康熙笑而不语。
方荷瞪眼,“最多两年!”
康熙轻笑,“朕忘了告诉你,待得三日后大朝,定会有御史出来死谏,满朝文武大概也都学会了法不责众的道理,朕很为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