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终究还是要看圣心(第2/3页)

话又说回来,如果是走正常迁转程序,贾珩也没有必要寻韩癀活动,承其人情。

韩珲点了点头,道:“此事,子玉放心,我会和父亲叙说。”

贾珩郑重道:“那就有劳子升兄了。”

贾政的升官儿还好,有韩癀这样一位吏部天官极力举荐,再加上贾政先前在工部的清廉作风,调至右通政也算水到渠成。

而后两人说了一会儿话,韩珲也不多作盘桓,向贾珩出言告辞,去禀告其父韩癀去了。

说来,这还是贾珩第一次向韩癀打招呼。

……

……

韩宅,书房

正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道道金色余晖,透过凋花轩窗落在书房之中,将布置的精致、典雅的书房映照的明亮通透。

韩癀与颜宏隔着一方漆木茶几相对而坐,其上放着棋坪,二人分明在手谈,同时也是在等候其子韩珲从宁国府返回。

贾珩所下拜帖,其上措辞虽然隐晦,但韩癀这等人精,闻弦歌而知雅意,瞬间就明了其意。

如今,工部吏员缺额,荣国府贾政以及贾珩岳丈秦业皆在工部任职,这下子就要迁转调用,武将不好插手文官之事,只能寻文官从中运作。

“兄长,这贾子玉莫非也盯着两位部堂的缺儿?”颜宏捏着一颗白色棋子,放在棋坪上,眉头紧皱,问道。

由不得颜宏不泛滴咕,现在正值工部出缺儿,大家都在活动。

“难说。”韩癀一身士子长袍,面容儒雅,颌下蓄着短须,端起一旁小几上的盖碗茶盅,低头抿了口,徐徐道:“其岳丈秦业以及荣国府的贾存周,皆在工部任事,又是这次恭陵贪腐桉中独善其身,先前更受潘、卢二人打压,都察院还为此派人核实,如今冤枉人的考语还在考功司放着,贾存周经此事,升任一司郎中倒是水到渠成,至于秦业,原为郎中,也不无机会。”

“那秦业不是科甲出身,年老也是确有其事,如何谋得部堂重臣?”颜宏放下棋子,皱眉说道。

韩癀道:“今上用人,不拘一格,如今工部四司郎中,仅秦业清廉自许,也该擢升两级,迁为外省参政或者布政使,以示选人用人公允,只是秦业毕竟年岁稍大,未必成行,转为本部侍郎,顶个三五年致仕,也不是没有可能。”

大汉会典载,官员年七十应当致仕。

秦业五旬往上得了秦钟,此刻秦钟十一,秦业也不过六十四五岁左右。

颜宏沉吟了下,说道:“那这般一来,这贾子玉其意就昭然若揭了,如是让兄长帮着廷推其岳丈为工部堂官,兄长当如何处之?难道还应允他不成?”

浙党也有自己的人要举荐。

韩癀面色凝重,道:“此事,我也在思量,如今推我们的人上去,会不会有些私心过重了?”

颜宏面色微变,道:“兄长为何会这般想?工部为潘卢二人搞的乌烟瘴气,如是我们的人执掌工部,岂会有此乱局?”

说着,忽而心头一惊,问道:“兄长不会要举荐秦业吧?这人情卖给贾子玉,也太大了一些?”

如是浙党党魁,吏部天官举荐,两位侍郎必定拿其一。

韩癀却没有回答,而是沉吟片刻,问道:“你说圣上留下赵云崧在工部做什么?”

颜宏思量了下,道:“如贾子玉所言,赵翼并未涉桉,况且恭陵一桉,大狱再起,腥风血雨,人心惶惶,圣上此举许是安抚朝中官员。”

“安抚人心,此其一也。”韩癀卧蚕眉下,目中湛光流转,似有睿智之芒叠烁,道:“只怕圣上也在平衡朝局,不想使两党再起纷争,耽误大政。”

如是赵翼一去,工部没了两位堂官,就不能再学礼部空置,那时候两党争夺一位尚书,势必会掀起更大的政潮。

颜宏压下心头的惊异,目光灼灼,问道:“兄长的意思是?”

“这次廷推,我在想,要不要不参与?”韩癀摇了摇头,目光幽幽道。

颜宏闻言,手中棋子倏然落在棋盘上,发出“哒”的一声,引得韩癀皱眉。

颜宏平复了下心绪,低声道:“兄长是吏部天官,主持人事,不管如何,天子定会问着兄长意见,兄长怎么会有如此想法?”

“我的意思是,这次廷推,应系出一片公心,当选贤任能,为避嫌之意,规避我浙人。”韩癀凝了凝眉,低声道。

说着,伸手归拢了下棋子。

“兄长,这……”颜宏迟疑了下,改换了个说辞,劝道:“可齐党不会罢手,再说永昌兄对此千载难逢之机盼望了许久,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况且如此因噎废食,只怕人心浮动,于大局不利。”

郭永昌为太常寺卿,也是浙党中人,这一次就要谋迁转为工部侍郎,算是浙党举荐的人选。

韩癀默然了一会儿,感慨道:“是啊。”

这就是身为一方派系之主的无奈,手下的人想要往上走,阻拦也不是事。

但按着韩癀揣摩上意,隐隐觉得在自己为首辅之前,都不好将手插到工部。

而且如为首辅,第一件事,就是自请卸任吏部。

其实,当初韩癀以阁员兼领吏部尚书,就是天子安抚东南浙人的手段,后来进位内阁次辅,更是吊在浙人眼前的一根胡萝卜。

“兄长,总要试试才是,再说工部缺额两人,再不济也能如内阁故事。”颜宏又劝了一句后。

他觉得自家兄长自从浙人再入一位阁臣后,就有些进取不足。

韩癀端起茶盅抿了一口,顿了下,道:“那就试试罢,只怕圣意不在我等。”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如果这次不出手,底下人都要疑虑,如果失败了,那就是大势如此,反而不会怨怼于他。

而人心一散,队伍就不好带了,哪怕明知不可为,仍要试试看。

就在这时,外间仆人高声喊道:“老爷,公子回来了。”

韩癀放下手中的茶盅,唤道:“让他进来。”

不多一会儿,韩珲长身而入得书房,恭敬朝韩癀与颜宏行了一礼道:“父亲大人,姑父。”韩癀点了点头,目光示意韩珲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贾子玉怎么说?”韩癀问道。

韩珲将事情经过简单叙说一遍,道:“贾子玉的意思是,荣国府的贾存周可以调至通政司右通政。”

“贾政?”韩癀眉头皱了皱,心头涌起猜测。

颜宏笑了笑,道:“通政司右通政,还真是好眼力,从四品。”

“贾存周在工部多年碌碌无为,并无实绩,好在安分守己,如去通政司,倒也合适,不会出得纰漏。”韩癀思量片刻,点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