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章 陈潇:你是早有盘算,一柔一刚?(第2/3页)

贾珩笑了笑,说道:“江北先行整饬,公文也是先行递送兵部,可否先匀给江北大营?江北大营所需并不多。”

沉邡同样笑着说道:“贾大人这话,老朽就不敢苟同了。”

因为真正论起品阶,贾珩是朝品武勋,论起文职加衔,贾珩以军机大臣,又领正二品兵部尚书,沉邡既不愿口称下官,也不好自称本官,为人诟病以自矜,是故自称老朽。

沉邡整容敛色道:“江南大营事关故都安危,祖庙社稷,自要第一时间换装甲兵,先前东虏虏王竟然潜入扬州,足见东虏势力已阴匿江南之地,意欲兴风作浪,如南京故都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永宁伯为军机大臣,常谋以军国大事,不会不知此事之紧要罢?”

这其实也是贾珩当初借口整饬江防的缘由,但贾珩还未来得及说,却被沉邡抢先一步拿过来堵着。

贾珩澹澹一笑,说道:“本官从未说金陵故都不重,只是江北大营兵甲,兵部先行匀出一批,俟江南有警,江北也会派兵马增援,正因本官与闻枢密,才知江南、江北,系为一体,如江北不存,江南安危何在?沉大人经略一方,应知此理才是。”

他不想与这沉邡争论江南江北,究竟是谁重要,这只是落入沉邡的话术陷阱,那就都重要。

贾珩叙说完毕,目光紧紧盯着不远处的蒋夙成,轻声说道:“据本官所知,南京兵部下辖三十二座军械作坊,如全力开工,可保二十万甲兵供应。”

陈潇此刻站在贾珩身后,看向官厅之中唇枪舌剑的一幕,目光先是落在蒋、孟两人身上,旋即看向那眉眼英气逼人的少年脸上。

南京部衙的靡靡懈怠风气,与多年前一模一样,或者说整个大汉全境,立国百年,承平日久,皆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他。

少女英气眉头之下的清眸,瞥向那清隽冷冽的少年,心头却有几许复杂。

因为少女每每想到这样一个前途无量,可为圣主明君的少年,流连于美色,都有一种精神分裂和痛心疾首之感。

瞧瞧,都和什么人厮混一起,人妻王妃,还是个蛇蝎毒妇,没有长开的黄毛丫头,还有什么?

几是荤素不忌……

嗯,好像没了?

不对,就是一个普通少年,怎么懂得那般多的花样,也是妥妥一个骄奢淫逸,荒淫无度的昏君种子。

她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

听贾珩提及兵部辖下的作坊,蒋夙成忍不住说道:“那都是多少年的老黄历了……嗯,南京承平日久,兵无战心,军械作坊之内,匠工流散,现在能出产也不太多。”

孟光远也开口道:“金陵如今已不复太宗时旧观,纵全力开工,一个月也造不了多少甲兵。”

沉邡这时,反而端起茶盅,轻轻抿了一口,只是将苍老目光斜也了一眼贾珩,心头冷笑涟涟。

如果以为南京官场是神京,可以为所欲为,斧砍刀噼,那就大错特错!

整个南京六部都是这股散漫、靡靡的风气,你若逼迫过甚,直接撂挑子,敢逞权耍横,只会遭到江南官场集中抵制,让你寸步难行。

贾珩沉声道:“所以,一旦既有战事,军械筹备不齐,南京兵部何以自处?”

其实来之前就早有预料,来兵部讨要军械不会顺利,不说蒋夙成因淮安府前事,南京兵部多半也会迟延,这是金陵南国的懈怠风气所致。

孟光远接话说道:“贾大人,南京除开国那会儿,已经近百年没有战事,如今江南、江北大营整饬兵务,南京兵部势必相援,不如这样,江北大营再等半个月,下官和蒋大人再想想办法。”

贾珩看向一旁正在喝着茶看着笑话的沉邡,目光锐利如剑,问道:“沉大人也是这等意思?”

沉邡叹了一口气,说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永宁伯忧切之心,老朽可以理解,但现在军械不齐,兵部也变不出这么多军械,只能先等等看。”

贾珩面色顿了顿,说道:“那就先行这般吧,兵部方面需要尽快交付军械,以备整饬所需,稍后本官会派人来与兵部接洽。”

原本是想以崇平帝的批谕,以兵部尚书接管兵部部务,但他决定再等等,否则这些鸟人有了警惕,抱成一团,反而不好对付。

究竟是军械不足,还是彼等将朝廷每年拨付兵部的银子,偷偷装进了自己腰包,估计又是一笔烂账。

军械的事儿,可以暗中查察一番,如今还是集中精力,对付江南盐务的事儿。

贾珩这边儿打定主意,自也无心多留,离了兵部官衙。

待贾珩一走,蒋夙成与孟光远对视一眼,然后面色凝重看向两江总督沉邡,说道:“沉大人,永宁伯方面……”

沉邡义正词严说道:“两位放心,金陵旧都事关祖庙安危,本官前日已经递送奏疏至于神京,整饬江南大营,重布江防,此事板上钉钉。”

孟光远沉吟片刻,低声道:“就怕这永宁伯不会甘心,另想他法,如是向朝廷弹劾……”

蒋夙成目光眯了眯,笑了笑道:“那就先行凑着军械,我记得武库之中不是还有五千把崇平三年的雁翎刀吗?先给江北大营送去,别让人找了发作机会。”

孟光远点了点头,道:“也只能如此。”

也不好当着沉邡的面说,早在不久前就已经重新融铸,一批十年多的老刀虽然未曾锈蚀,但按着兵部之制也到了熔铸之时,可以重新向户部索要一笔支取费用。

却说贾珩离了兵部衙门官厅,翻身上马,此刻仅仅是半晌午,马蹄踩在金陵城宽阔、整洁的青石板路上。

“我们现在还去户部?”陈潇勒了勒手中缰绳,问着面如古井无波的少年。

贾珩带你了点头道:“去看看,户部的人还会怎么说。”

陈潇见少年面容一如既往的沉静似渊,稍稍放下心来,与大批锦衣扈从,随着贾珩前往户部。

户部衙门离兵部衙门其实也就两箭之地,贾珩来到官衙之外,已是近晌时分。

此刻,坐衙署理部务的是南京户部侍郎谭节,此公年岁四十多,颌下蓄着黑胡须,听闻书吏来报永宁伯到来,心头微惊,领着几位司衙郎中、主事,来到仪门,向着贾珩迎去。

“下官见过贾大人。”谭节以及身后的一众户部官员,向着贾珩拱手见礼。贾珩伸手虚扶着,道:“谭大人免礼。”

两人寒暄着,进入官厅之中,分宾主落座,书吏奉上香茗。

谭节打量着大汉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伯爵,心头不敢轻忽,问道:“未知贾大人来户部衙门,有何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