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1章 贾珩:长此以往,官场士林皆言必称新学……(第2/3页)

尤老娘见此,也不好多说其他,然后落座下来,刚要张嘴说着什么,却被一旁的尤三姐拉了下衣袖。

待用罢饭菜,贾珩没有在宁国府厅堂之中多作盘桓,而是前往大观园去看看黛玉。

黛玉生产也有一段时日,成天抱着自家的女儿在屋里。

大观园,潇湘馆

贾珩说话之间来到竹林掩映的潇湘馆,此刻,风声乍起,吹动着竹叶,发出飒飒之声。

而潇湘馆中则是炉火熊熊,暖意融融。

黛玉怀里正自抱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婴,那张白腻如雪的脸蛋儿两侧氤氲浮起两朵红霞,精致如画的罥烟眉之下,熠熠而闪的星眸璀璨一如星河。

紫鹃那张香肌玉肤的脸蛋儿上笑意萦绕,温声说道:“姑娘,小郡主该换尿布了。”

黛玉轻轻“嗯”了一声,熠熠星眸当中,目光极尽宠溺地看着自家女儿,低声道:“等再大一些,说是让她学什么才好呢。”

紫鹃轻笑了下,低声道:“姑娘,将来的事儿将来再说,也要看着小郡主的志趣才说的。”

黛玉那张白腻如雪的脸蛋儿,面带欣喜地“嗯”一声,看向自家怀里的女儿,当真是越看越喜欢。

就在这时,外间传来袭人的声音,声音中带着几许惊喜和雀跃,说道:“王爷,你来了。”

贾珩笑了笑,道:“袭人,我来看看林妹妹和小郡主。”

说话之间,贾珩快步来到厢房之中,凝眸看向黛玉和小女儿贾茹,心头就有几许欣然莫名。

自从绛珠仙草有了孩子之后,或许是平添了几许母性之故,丽人温宁眉眼之间多了几许柔婉动人。

“珩大哥,你来了。”黛玉抱着襁褓中的女婴,犹如丝柳的罥烟眉之下,粲然如虹的星眸凝露而闪,目光莹莹如水地看向贾珩。

贾珩这会儿在说话之间,转眸看向黛玉,说道:“林妹妹,这几天怎么样?”

黛玉罥烟眉之下,粲然如虹的星眸熠熠而闪,柔声道:“还不是天天带着孩子,又能怎么样?”

贾珩笑了笑,朗声说道:“我看看茹儿。”

说话之间,来到一方铺就着棉褥的软榻上落座,看向黛玉怀中抱着的贾茹,道:“茹儿,快满月了。”

黛玉轻轻嗤笑了下,说道:“你这个当爹的问得稀奇,茹儿多大,你不知道?”

贾珩柔声说道:“这不是忙着外面的事儿,给忘了。”

黛玉轻哼了一声,眸光莹莹如水。

贾珩剑眉之下,目光微顿,低声说道:“将来女儿可别学了你这促狭的性子去。”

黛玉精致如画的眉眼笼着一层羞恼之色,没好气说道:“我促狭怎么了?”

贾珩道:“好了,促狭就促狭吧,我抱抱女儿。”

黛玉秀美、挺直的琼鼻之下,似是轻轻“嗯”了一声,就将怀中的女儿递给了贾珩。

贾珩这会儿抱着自家奶香奶气的女儿,看向那软萌软萌的小茹儿,心神不由涌起一股欣喜莫名。

说话之间,贾珩凑到自家女儿萌软的脸蛋儿上,轻轻亲了一口,旋即,看着小茹儿那精致如画的眉眼,语气宠溺唤道:“茹儿。”

“呀呀……”贾茹伸着两只绵软白皙的小手,嘴里咿咿呀呀,明眸莹莹如水,眼波横生。

贾珩笑了笑,说道:“爹爹教你骑大马,好不好?”

贾茹眼前亮若星辰,似乎听懂了自家老爹话语当中的意思。

黛玉在一旁静静看着那一幕,璀璨宛如星河的眸子之中就有几许甜蜜之意涌起。

贾珩这边厢,就让贾茹骑在自家脖子上,伸手逗弄着贾茹。

贾茹这会儿“咯咯”笑个不停,那张白腻如雪的脸蛋儿两侧,红润如霞。

而不远处的袭人和紫鹃,也都面带笑意地看着贾珩和小丫头互动,心神欣喜莫名。

袭人柳眉之下,妩媚流波的美眸眸光闪烁了下,暗道,她什么时候才能有着孩子?

如果能怀上王爷的一儿半女,她此生也不枉了。

……

……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光影交错之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大汉乾德三年的冬月时节。

在这小半年时间里,大汉的蒸汽火车仍在改进验证,而铁轨已经先行规划线路,准备铺设全国。

而来自晋中大地的煤矿,则是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神京以及周边的城池,为城中的居民输送养料。

大汉乾德三年,正值冬月时节,薄雾冥冥,晨曦微露,刺眼的日光照耀在大地之上,殿宇的琉璃瓦上正是反射出五颜六色的斑驳日光。

神京城之内纷纷扬扬下了一场鹅毛大雪,但见雪花纷纷扬扬,银装素裹,白雪皑,放眼望去,天地皆白。

神京城,宁国府——

贾珩正自落座在一间空间轩敞的书房后,屋内西南角的一只刺绣着兽头图案的炉子,正在冒着嘟嘟热气,而炭火也将室内烘衬得暖意融融。

陈潇默然片刻,问道:“蒙王和山海侯那边儿已经驻军拉萨,而户部方面已经解送了一些棉被和褥子递送至玉树。”

贾珩点了点头,眸光温煦,低声说道:“待明年开春,京营就可以班师回京。”

顾若清在一旁抱着自家襁褓中的婴儿贾苹,转眸目不转睛地看向那蟒服青年说话,清冽而闪的明眸当中,似是现出一抹思量之色。

陈潇带着几许英气的秀眉之下,清冽眸光莹莹如水,低声说道:“近来京城对新学的舆论似是好上了许多。”

贾珩接过陈潇怀中的孩子,莹莹清眸当中不由现出一抹思量之色,问道:“怎么一说?”

陈潇端起青花瓷的茶盅,轻轻抿了一口茶汤,说道:“提及新学所造之物事,利国利民,于国计民生可谓大有裨益。”

贾珩点了点头,低声说道:“随着时间过去,百姓会愈发得新学之利,而天下士林读书之人,也会投入新学之列,以格物致知之道。”

陈潇翠丽如黛的柳眉之下,柔润微微的美眸眸光莹莹如水,朗声说道:“但也有些一些老学究,对新学所造物事,斥之以奇计淫巧,难登大雅之堂。”

贾珩摆了摆手,道:“暂且不用理会,等新学大行世间之后,自有大儒为之辨经。”

陈潇虽然不知贾珩为何如此笃定,温声道:“只是想要等新学大行于世,尚不知多少年之后了。”

贾珩默然片刻,说道:“改易世事人心,不是一朝一日之功,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陈潇道:“这几年,倡导新学的读书人愈发多了起来。”

贾珩道:“这是显而易见之事,上有所好,下必从焉,不乏一些投机钻营之辈,以之谋取晋身之阶,齐齐奉于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