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2/4页)
林元志。
小宋训导不敢置信。
这不是他的学生吗!
从安丘县就一直带着的学生。
当年童试就是第一,乡试一次就过不说,考得也不错。
现在连进士都一次过?!
这也太天才了吧。
但这位天才在京城急得团团转。
他很想知道缝纫机是什么,也想知道缝纫机的速度为什么那么快。
要不是许大人让他安心实习,估计早就想回家了。
不过他在翰林院实习,做得也算可以。
毕竟之前在安丘县衙门做事,也不是白做的。
只是他张口闭口就是,我老师纪大人如何如何,让同僚们很是无奈。
你都进士了!
还喊一个举人出身的县令做老师?
是你正经八百的老师就罢了,人家不是啊。
只是你当初的县令罢了。
可林元志哪管那么多,他认定纪大人是他老师啊!
等纪楚的事情传到京城,缝纫机的消息也传过来,林元志的同僚无话可说。
怪不得你小子那么“巴结”纪大人,这种本事的官员,确实少见啊。
于是,翰林院一群“实习生”,没事就聚在一起聊纪楚,聊到最后,都恨不得外放到曲夏州做事,去那就能见到纪大人了吧?
“不好说,他这样厉害,估计很快就能调到京里?”
这也是有可能的。
不管以后怎么样,现在的纪楚依旧在沾桥县,到五月底,他基本已经可以离开了。
但来了来了,肯定要回安丘看一趟,看看以前的老朋友。
安丘县的县令不必说,对纪楚极为敬佩。
下面的县丞主簿再看到纪大人,更是无比想念。
大人离开安丘县,果然有更大作为,现在整个曲夏州都在受益。
期间陶乐薇还去看了制糖作坊,知道一切都好,心里也很高兴。
而罗玉村的弓春荣,他的车队人越来越多,基本都在安丘县州城之间来往,平日还能见到。
呼文村的呼宝成继续开着磨油作坊,也娶了妻子,母亲的病症更有缓解。
再有德昌村的蜜蜂张家,通拜村的茶馆童家夫妇,魏家镇的魏镇长等等。
最后是周韩村的周立新他们,周立新一家,还有一部分人以前是沾桥县的,前些年才定居在这,如今已经是自己人。
不过两个县来往很多,想回老家也很方便。
安丘县的道路四通八达。
虽说纪楚离开,但各个村镇都保留了修桥铺路的好习惯。
如今各家生活条件都好起来,也有余力去做这些事。
道路修好了,确实方便他们的生活。
安丘县衙门甚至已经开始修城墙了,还是广宁卫那边战事的原因,给各地都提了醒。
当然还有廖知州的意思。
各地的武备都要重新整顿,尤其是边卫地方。
从安丘县离开之后,再次回沾桥县看了看白婆婆,见她身体还算不错,也就放心了。
现在的白婆婆一家早就盖了新房,她就住在最大的屋子里,今年十五岁的小孙女跟她住一起,每日给白婆婆念各种书。
白婆婆若是有什么新的想法,也由小孙女记下来,这几年小姑娘长进了很多,而且这手字也越来越好。
现在白叠子相关的事,也在白婆婆这里,小姑娘同样帮着处理,很像那么回事。
时不时还有衙门的人过来沟通,永锦府丁家更是无有不应。
今年七十八岁的白婆婆,显然又活出另一种风采。
看完白婆婆,纪楚就带着娘子回州城了。
蔡夫子夫妇,李师爷夫妇同样也是这般。
数科几个学生则留下,继续照看缝纫机,倘若有问题能及时修缮。
这自然也有银钱拿,对普通出身的学生来说,是份极好的差事,既有钱还受尊敬,确实比备考乡试轻松,现在谁不知道数科的前途有多宽广。
当初笑话他们不再科举的亲戚,如今早就变了脸色,争抢着想要把自己孩子送过来。
可还是那句话。
数科不是谁都要的,如果没有数学基础,数学天分,绝对不会让他们进来。
去年乡试结束,就有很多秀才想进数科啊,那还不是落选了。
不仅是他们,还有董千户,纪振,李纹都留了下来。
董千户不用讲,他肯定要看着棉衣棉裤全都做好再说的,后两个则是跟着帮忙,也算独立做事。
说起来,纪楚他们也不是不想留下,而是州城事情太多,不能只管这一件。
尤其是跟永锦府的关系。
棉衣一事,再加上白叠子,还有其中捣乱的马家等等。
让永锦府跟曲夏州官场颇有些尴尬。
别看双方民间还互有往来,可官员们却感觉到不一样。
永锦府那边自知理亏,但同样也想说,纪楚应该提前告诉他们一声,那就没有高价买棉的事。
可纪楚那时候也没有得到广宁卫的确切消息,这要怎么讲?
说到底,还是中间的摩擦让大家都有点尴尬。
纪楚这个正主要是不回去,也很难沟通。
再加上,最近还有另一件事悬在那,非常要紧。
那便是缝纫机。
要说陇西一带谁家最需要缝纫机?
必然是永锦府。
永锦府那边还很着急,如果再过半个月一个月的,让京城,江南,巴蜀知道缝纫机的消息,说什么都会过来购买。
对比财力来说,永锦府肯定逊色他们。
故而必然要在富户们到来之前,抢先订购。
那么多商户请求,府衙不能坐视不理,最近派人过来,聊的便是这事。
本以为两地话说开了,一切都好讲。
谁料曲夏州数科没有继续做缝纫机的打算,而是准备建造一个工业作坊园。
原本是叫工匠园区的,被纪楚又改成工业作坊园。
大概意思,就是把州城内厉害的工匠作坊都迁到一处,这样方便彼此沟通。
而且官学数科也会在里面成立一个新部门,这样更不怕被人歧视,以后便是工匠跟数科结合的完美证明。
而这个地址肯定是要选在曲夏州的城郊,永锦府的官员一听,立刻道:“就建在北郊吧。”
北郊再往北,便是永锦府。
说这话的官员自己都愣住了,虽然根式感叹自己聪明。
以后这工业园区产出的东西,岂不是更方便他们购买好用的机器。
这缝纫机以后不可或缺,一定要离他们近一些才是。
永锦府官员不傻,陇西右道其他官员更不傻。
数科联盟建立起的工业作坊园,以后潜力有多大,自然不用多讲。
距离谁那近,谁以后便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