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3/6页)

户司不想给钱,州学也不肯全出,他们干活的怎么办?

身为工司一份子,纪楚肯定要提一嘴啊!

等纪楚再去工司报到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说了这事,让工司同僚笑:“还以为你先去见了廖知州,再去户司,是把咱们工司给忘了。”

“就是,回来之后也不先看看咱们这,真的很忙啊。”

众人开着玩笑的,纪楚擦擦头上的汗,就是怕大家调侃,所以赶紧跟户司提工业作坊园的款项啊。

没想到还是被发现了。

再回衙门,纪楚身上的事情基本在工业作坊园。

也因为他跟工司,州学的关系,户司那边批款的差事肯定要避开他。

这对他跟各司都好,省得其他人说他徇私枉法。

只要这个款项商议好,那工业作坊园的主体建筑也能动工。

户司那边迟迟没有答应,自然有其原因。

虽说今年税收不少,但交到朝廷之后,剩下才能用作款项他用。

建设工业作坊园花费也不是小数目,都需要细细斟酌。

而工司这边,自然也把预算做了又做。

一直到六月下旬,总算出了个合理的数字。

再接着,便是州学跟户司各处多少的争论,工司作为中间方,也是头都大了。

州学学政是不管事的,可他们宋左训导可不是吃素的,跟户司打得有来有往。

趁着吵预算之时,纪楚也算去了州学数科好几趟。

数科今时不同往日。

不管是新数科人不少,老数科同样人满为患。

现在数科的夫子有十五人,皆是各地主动过来的厉害大佬。

一个是数学联盟,二是曲夏州数科更受尊重。

众人慕名而来也不意外。

学生更多了,经过层层筛选,也共计七十人,达到经科一半。

重点是这些人,那都是有数学天赋的,尤其是新来的几十人,很多公式一点就通,对数学也抱有很大的兴趣。

这让最初进来的十五个“学长”很是汗颜。

他们算是明白,自己能进数科,全靠来得早。

如果现在再考数科,肯定是进不来的!

随着专业人员的加入,数科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

纪楚在老数科看大家讨论公式的时候,跟听天书已经没什么两样的,不知道的还以为穿越回高数课堂了。

纪楚欣慰并敬畏,默默退出大家的讨论。

他今日来的目的,是另一件事,不是来学数学的!

但纪楚不知道,他刚退出房间,原本讨论的夫子学生们瞬间没了声音。

怎么回事!

纪大人不是来看他们的吗?

是刚刚的公式不够好吗,为什么不跟他们讲两句啊。

还是说他们让纪大人失望了!

不要啊!

他们很努力吸引纪大人注意了!

这些新来的夫子跟学生,大多都跟没纪楚接触过,却深知他的名声。

可以说如今各地数科逐渐被重视起来,就是因为纪大人。

他们极爱数学的人,早就把纪楚当成最重要的人,更因为没跟他接触过而沮丧。

大人好不容易忙完其他事情过来一趟,他们还没能抓住机会!

太可惜了!

纪楚完全不懂大家的想法,已经到了新学政这里。

曲夏州如今的学政名叫刘宝愈,京城人士,自幼聪慧,小时候还有神童的名号,之后一路科考考上进士。

再之后就是钦天监为官。

也就家里人知道,刘宝愈志不在科举,更喜欢研究数学。

但数学为小道,哪有仕途经济吃香。

而且刘宝愈人聪明,也通世故,最该做官的。

可他考上进士之后,便说已经报答了家里的恩情,要找一僻静处继续研究数学。

家里万般无奈,选了钦天监,那里倒是少见可以研究数学物理的地方的。

斟酌之后,刘宝愈便过去了,一待就是二十多年的。

所以他年轻时候的事,知道的人也不多。

等到四十多的年纪,再听说曲夏州数科的事,他娘子就知道谁也拦不住的,索性帮他收拾东西,让他过来。

好在家里儿子还算出息,也接过家里重任,其他长辈基本都不在了,更没什么阻力。

刘宝愈却认为,他来曲夏州真的来对了!

单是扶持数科,不足以让他心动。

但是完善数学符号,却是天才般的想法。

曲夏州甚至也有能力,通过数学联盟,让更多人一起参与符号的完善。

通过几个机器的设计,这些符号终于可以定稿了。

刘学政的书房里,基本都是各种各样的符号,甚至能看到改进的过程。

纪楚这会过来,目的也是这个。

因为这本数学符号,已经可以出版了。

这注定是个小众书籍,但又会是大众书籍。

以后大家学数学,自然而然要认识这些符号,同时作为查询工具来用。

其实要说符号很多吗?

倒也没有,但一经问世的,必然是要整理妥当的。

手中薄薄的一本册子,融合了上千年的数学智慧。

这可不是夸张,而是刘宝愈跟众多夫子,以及全国各地的数科大佬们一起完善的。

其中张玉春还把自家藏书拿出来,通过典籍一点点修改,纠正。

而且这还只是开始。

有了这些符号,以前很多晦涩难懂的典籍,都能通过符号逐渐翻译,变得通俗易懂。

纪楚听到刘学政说通俗易懂,稍稍摸了摸头上的汗。

您把高数称为通俗易懂吗!

不要啊!

刘学政笑着道:“我知道你懂一些,不要装听不懂。”

纪楚只好答:“也没懂太多。”

说着干脆岔开话题:“数学符号已经定稿了吗。”

学政精神奕奕:“定稿了,你再看一遍,咱们就送到印刷作坊。”

虽说他没有必要看,但还是翻了一遍道:“准备印多少,有多少人想要。”

提到这个,学政更高兴了。

“三百一七个!”

从去年开始,经由全国各地大佬们研究出来的符号书籍。

只有三百多人想要。

纪楚还没来得及感叹,就听学政高兴道:“太好了,若不是因为这事,都不知道天下间有那么多喜爱数学的人。”

“三百多啊,可真好!”

能买这样专业书籍的,必然是真爱。

而且经由他们三百多人使用,再由他们重新翻译整理典籍,一定能让当代数科前进一大步。

纪楚听着学政的安排,就知道后续是个大工程。

现在是数科也很清晰明了了。

钻研数学的,像刘学政,就可以专心研究,同时还能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灵感,同时做着整理典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