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第2/5页)

兽皮收益大大减少,还有棉花在眼前,其实蜂糖对他们的吸引也极大。

只要能抢成功一次,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好的。

那边有太多想要的东西了。

如果这么来看,曲夏州官员的居安思危非常有必要。

不过此刻的曲夏州,确实恢复之前的平静。

临近年关,市面上终于多了些繁荣,大家都在采买年货,也在聊这次边关的战事。

“去年广宁卫就打仗了,没想到今年这也在打。”

“这不是常有的吗,也就这些年还算太平。”

“放心吧,咱们常备军可不是吃素的。”

“没错,这次可是大胜仗。”

衙门聊起此事也道:“总比提心吊胆过日子强,让百姓安居乐业,也是咱们的职责。”

“隐患不能不解决。”

“整顿武备的事,真的要提上日程了。”

“放心,此事已经禀告上去,京城那边肯定有回应。”

岳将军让人大张旗鼓过来,自然有催促朝廷重启火器的意思。

总之安建三十五年的下半年,平临国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边关暂时安稳,纪楚自然回了冶炼处。

但如同黄百户他们预料的那般,确实有人对纪楚颇带了怨言。

“好端端的,弄什么棉花,本来就被说俗气,现在还多了战事。”

“对啊,不是这东西,哪会打仗啊。”

“别说了,再让人听到了。”

“还是赶紧调离边关的好,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打过来。”

纪楚身边的书吏听了自然气愤,直接上前要理论,却被纪楚拦住道:“这些人本就对我不满,不过借机会发泄情绪而已。”

纪楚可没觉得,他在官场上没得罪过人,更不会觉得人人都觉得他好得很。

之前不说这种怪话,多是没找到机会,现在终于有空子了,肯定要立刻钻进去。

所以不必介怀。

“走吧,去冶炼处。”

那边才是最紧要的。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把该造的东西造出来。

纪楚心思稳得住,大家都知道的,但面对这种恶言依旧如此,让不少人心生敬佩。

今年事多,越是稳得住,越能做成事。

随着本地气氛逐渐恢复,各地的烟花又重新放起来。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庆祝,烟花竟然越放越多,也越来越好看,也不知道从哪买的。

就连之前提起的烟花作坊,真的有人在做了。

纪楚跟李师爷也在十二月上旬,终于收到纪振跟李纹的信件。

他们跟着广宁卫的董千户一道,在七月份出发,九月中旬到地方,安顿好之后给家里写的信。

现在十二月上旬,终于送到。

李娘子最先拆开看,她最焦急孩子们的情况。

两人知道家长们担心,信件内容写的翔实,把路上的经过,以及广宁卫现在的情况,统统都说了一遍。

他们俩人觉得有趣,大人们看得揪心。

先是去广宁卫的路上,因为跟着兵将们,自然一路畅通无阻。

但因为路上赶得急,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往前走。

两人是大小伙子,更是去投军的,肯定跟着大家一起做事。

无论大雨滂沱,还是风沙漫天,皆推着车往前走。

其中一车棉衣防水没做好,还进水了,更是重得要命,也就那会稍稍停顿。

四千多里的路,就是这么走过去的。

到了广宁卫之后,由邓成他大哥邓小将军带着他们,直接在新兵营里训练。

吃住都在军营里,两人还换上军中发的棉衣了。

他们带的物件,以及家里又送去的东西,则分给了广宁卫的贫苦人家。

“已经很久没看到那么瘦的小孩了。”

“风雪太大,一夜起来便没过小腿,那老人孩子冻得太厉害,还是给他们吧。”

“同袍家的小姑娘才三岁,瘦得跟小鸡仔一般,所以皮货给了她家。”

“幸好咱们把棉花给了广宁卫,不然真的要死很多人。”

因为刚刚入冬,关外小国又打过来了,试图抢粮抢物资。

还好今年本地士兵们都穿了棉衣,战斗力明显增加,几次作战全都占了上风。

因此无论新兵营还是长官们,对他们两人都很好,就差当吉祥物了。

可这不是纪振李纹过去的目的,他们习过武,身板还比一般人要强壮,肯定要建功立业的。

当然了,现在还不能上战场,这边并非是将军优待了,而是他们还没有资格,需要多加训练才行。

总的来说,两人在那边日子过得苦,但还算开心。

李娘子跟乐薇看得眼圈发红。

既觉得他们长大了,又心疼两人的经历。

纪楚跟李师爷同样沉默,最后道:“是两个好孩子。”

“还有邓小将军亲自看护,不会有什么事。”李娘子自我安慰,最后叹口气,显然已经接受这个事实。

跟着纪大人出来这些年,孩子变化太大了。

为人处世,还是性格品行,都大有长进。

就连怜贫扶弱的心,都让李娘子非常骄傲。

这般的好孩子,是她儿子。

等四个大人感叹完之后,李娘子都道:“广宁卫又打仗了,总该让咱们研究火器了吧。”

李娘子并不太清楚火器是什么,就知道威力很大,用上之后战无不胜。

纪楚跟李师爷点头。

跟普通书信不同,这种急报都是快马加鞭送过去,广宁卫跟曲夏州的战况肯定已经传到京城。

只等那边的消息了。

相信已经入阁的许大人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如此多事之秋,太子能不能把你爹埋了啊。

案件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五。

距离老皇帝离世已经近六个月。

在朝臣多番劝说下,终于到了皇帝下葬的日子。

听到太子殿下松口,满朝文武百官全部松口气。

终于!

终于要埋了!

知道半年他们怎么过的吗。

半年,差不多一百六十五天,每隔五日去哭一回,哭了三十三次。

亲爹亲娘都不至于这样哭啊。

刚开始大家还能坚持。

后来基本上摆烂了。

不仅官员们如此,旁边宫女太监们也麻了,甚至还会提醒在灵堂睡觉的大臣们,太子殿下要来了!大家快起来跪好。

这种无言的默契,让大臣跟这些奴婢们关系都好起来了。

路上遇到,甚至还会打个招呼。

随着大臣们耐心告罄,催促皇帝下葬的文书越来越多。

朝中各项事情,都能成为催促下葬的理由。

而广宁卫跟曲夏州的战事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