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4/6页)
至于说的上司下属。
指的自然是如今在户部任职的裴大人,以及升为通判的纪楚。
就连现在的手下谢富,都是个聪明的。
听说户司左都事还空着,大把人抢着要去,这被挑出来的,肯定很有能力,还能继续辅佐他。
说来说去,还是觉得卓吉利运气好,还当了曲夏州户司主事。
再加上如今的永锦府不如曲夏州,很让人丢脸,还影响前程,这才有如此多的抱怨。
而缝纫机等订单延迟,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大家的怨气都激发出来。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必须要让曲夏州给个说法。
临到年末,陇西右道的永锦府跟咸安府开始抗议。
觉得曲夏州的做法不妥当,一定要让他们先把自家缝纫机订单先做出来。
意思就是,你们要做火器,这事重要,我们肯定不阻拦。
可你们缝纫机等物的订单则要优先我们,不能按照订单的排序。
这算对我们的补偿!
而且你们户司主事怎么回事,提了多少次,他都不回信的?!
两拨人闹到廖知州面前,纪楚才知道这回事,再听听他们的抱怨,哪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这事看似冲着卓主事,其实就是表达对整个曲夏州的不满。
永锦府那边还说,咸安府呢?
李师爷倒是明白:“您忘了,蔡夫子是他们那的人。”
前些年那会,可是各地求着咸安府,想买好用的器械物件。
但如今这个美名却是曲夏州的。
让人如何不窝火。
提起跟咸安府的交际,都要追溯到洽谈油菜买卖那会。
当时前来谈合作的,正是差点成为纪楚上司的咸安府户司安左都事,也是如今的咸安府户司主事。
纪楚跟他交集不多,但这位是蔡夫子的好友,两人多有往来,所以大概知道他的近况。
要说曲夏州,乃至整个陇西如今都有种油菜的,对他们几个地方来说,已经算正常收益。
经过这几年发展,几个地方的油价也很平稳,买卖到周围各地价格也不贵,也跟当初安都事的洽谈有关。
现在都说,陇西油价看右道,右道油价看曲夏,就是因为当初大家定好的议价方法决定的。
按理说奠定了这样的基础,安都事居功甚伟才是。
可听蔡夫子说:“他们衙门那边不太满意,觉得油菜籽的价格有下降空间,还觉得他们是买家,所以定价权应该在他们手中。”
当年安都事回去,就被上司训斥过,觉得他办事不力,没有给好脸色。
事实证明,他们商议出来的方法,或许让磨油作坊没有惊天利润,但各地种油菜的农户却是能得到实惠的。
不会让他们辛辛苦苦一年,没有什么收获。
如果因为这件事,那就罢了。
安都事顺利升为户司主事。
偏偏安都事跟蔡一繁关系不错。
曲夏州刚扶持数科那会,他们那边便后悔了。
发展到如今,更让人不可思议。
听说曲夏州工业作坊园的税收,已经超过油菜加上棉花,甚至主粮的田税,更让人坐不住。
“你当时怎么不力荐蔡一繁做官学夫子啊。”
“你跟他关系那样好,为何不能让他回来。”
“就是,安都事,你再去努努力?”
安都事哪有脸努力。
他又不是没去过曲夏州官学,又不是没见过蔡夫子的伯乐纪楚。
当初纪楚力排众议,要让匠人进官学当夫子,还为此专门要一个官署的时候,怎么不见你们着急。
那会就连自己都觉得不妥当。
现在做出成绩了,开始羡慕了,开始要人了?
大家谁有这个脸?
能跟蔡一繁继续做朋友,都是人家大度。
蔡一繁出的那本书,他也看了,这才明白人家有多少学问,根本不比他们这些科举出身的人差什么。
在数科的造诣上,远比他们厉害得多。
歧视非科举出身的人,确实是他们的错。
其他人却不管那么多,就指望安都事说说情,看看能不能让蔡一繁回来,在咸安府也建个工业作坊园。
或许分给他们一些订单也可以。
实际上,蔡家基本已经搬到曲夏州,彻底在那边定居,根本不可能回来。
人家在那边有学生,有朋友,还有同僚,何必再回来?
总结来说,永锦府觉得曲夏州抢了他们陇西第一的名头。
咸安府觉得曲夏州占了他们工业美名的称号。
然后影响他们升迁。
廖知州,纪楚,景主事听了之后都沉默了。
两人齐齐看向纪楚,意思很明显。
这分明也是对纪楚的嫉妒啊。
先是升官,然后又给了朝请大夫的名头。
所以各地躁动不安,觉得这些功绩若在他们那,他们也能升迁这样快。
纪楚岂会看不明白,如果直接针对他的话,那也就罢了。
不用他多说什么,身边人都会帮忙反驳。
偏偏是针对卓主事。
而且卓主事这事做得确实不算妥当。
各地前来寻求帮忙,他只字不回,有逃避的嫌疑。
廖知州道:“咱们州户司的差事他做得很好,也能胜任这个职务。”
潜台词纪楚跟景主事都明白。
就是对外不太行。
还是那句话,这若是个普通的州,卓主事完全够用的。
偏偏曲夏州在风口浪尖上。
大家只觉得他们曲夏州官员好升迁,也不看看大家都要做多少事?
哪个不是起起伏伏的,颇受折磨。
如今不回各地的信件,都会被拿出来指责。
卓吉利赶来的时候,连连叹息,他身后右都事谢富安慰道:“大人,您不用太担心,这次肯定是要想个解决的办法。”
“能有什么解决之法,他们想要更多缝纫机,还想先拿到,根本不可能。”
“原料不够,都说多少遍了。”卓主事心里打鼓,可还是把实情说出来。
别看内里的细节他说不明白,可事情的根本,就在于订单太多,不能满足所有人。
而且原料不够,大家再怎么挣,都是那个结果。
而且工司景主事那边还有更重要的话讲。
“剩下的矿产也不太够了。”景主事直接道,“等到年后,肯定匀不出商业订单的。”
曲夏州干脆把冲突的两种订单,称为商业订单,以及火器订单。
卓主事则道:“完了完了,我完了。”
更有人要弹劾他了啊!
廖知州还在补刀:“永锦府跟咸安府还算小麻烦,咱们到底离得近,可以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