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第4/4页)

平日看不上这些穷鬼,觉得他们翻不出风浪。

谁想到他们会跑啊!

你们为什么要跑!难道你们还有其他地方可去?!

事实就是。

这些穷鬼们也是有去处的。

直接去昌河州!

那里肯定会收留他们!

等府衙那边知道,本地二百多人集体搬迁,一口气差点提不上来。

一两个人跑了,还能说佃户们刁蛮有罪。

一个庄子的人都跑了,难道能把他们全都抓起来审问?

还跑到纪楚那,谈都没法谈!

用外人的话来说:“这是有多大的冤屈,才会千里迢迢离开家乡啊。”

“肯定是那乡绅逼走佃户,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种情况下,当地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再看到纪楚的人主动过来说明情况,自然冤有头债有主,好好问问那乡绅,平时是怎么对待佃户的。

此事处理得迅速,报告朝廷也迅速。

本以为皇上会对纪楚不满,这种让百姓随意迁移的举措,很容易影响朝野安定。

更容易让流民聚集。

可谁料,皇上对此竟然心知肚明。

“本官早就报过此事。”纪楚对底下官员们道,“这地方不宜居的原因,就是冬日太冷。”

“既然在逐步改善这个环境,想来迁移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棉花,皮货,火炕,无主的肥沃土地。

这四个东西,足以吸引更多佃户前来。

纪楚肯定会告诉皇上,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那皇上为何会答应?

纪楚看向草原方向。

因为平临国,缺一块养马地。

倘若不把人口迁移到这里,又怎么会拥有养马地呢。

开荒扩土对皇帝的吸引力,那是无与伦比。

在看到纪楚的密信之后。

皇上忍不住道:“难道他真想让朕泰山封禅?”

怎么觉得,这个宏大的愿望,还真能实现啊?

他爹那样厉害,都没能彻底清除草原隐患,更没能把前朝丢失的草原给打回来。

倘若真在他手里夺回。

那他的功绩,真的能去封禅吧?

可惜当今皇上没听过躺赢这两个字。

否则他肯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词语?

但他肯定听过驴跟萝卜的故事。

有时候皇上都觉得,纪楚好像把泰山封禅当作萝卜掉在他跟前,让他不得不跟着走。

可这走着走着。

好像真的离泰山封禅越来越近?

不过人口迁移到边陲,本就有利于边疆稳定,皇上自然清楚。

这种情况下,他不仅不会找纪楚麻烦,反而还要赞一句纪大人稳定疆域。

“纪楚做得不容易,是该升个官的。”

皇上大笔一挥,直接给纪楚的文官闲阶连升两级。

原本的从五品上朝请大夫,直接升为正五品上中散大夫。

朕想看看,纪大人是怎么帮朕开疆扩土,夺回前朝失地的!

这种情况下,当驴就当驴吧。

有成果就行!

朕不介意!

朝廷对纪楚的加封,简直是间接性鼓励百姓们去往昌河州。

朝中先是哗然,随后反应过来皇上的心思。

去其他地方也就算了。

这些佃户去的是昌河州,甚至这一整年流放的犯人,去的也是昌河州。

这说明什么?

说明昌河州的建设势在必行!

也是,内地人多地少,为了土地就差抢破头了。

与其让大家争那一两口粮食,不如往外走走。

有了棉花的昌河州,便是极好的选择。

再说,那里可是有纪楚在,必然会把佃户的安置处理妥当。

这样既能缓解内地的矛盾,也能让边疆更为稳固。

想明白这点之后,各地官吏乡绅则尤为头疼。

皇上跟纪楚怎么想一出是一出!

你们对佃户迁徙,抱以默许的态度。

那我们怎么办?

若是那些佃户真的扔了田地离开,谁帮他们种地?

若是土地荒废,岂不是也好治罪于他们?!

一时间,整个平临国的地主们,瞬间绷紧了皮。

他们能成为地主,一个是手里的地,二是不缺种地的人。

有人无地,他们才能当地主。

倘若有地无人?那他们别说当地主了,只能自己去种田!

可惜昌河州那边的消息,还在不停传来。

“最新去的一批佃户,已经住上房屋了。”

“说是会给他们分地,都是无主的土地,但已经开过荒,明年直接去种即可。”

“不过数量不多,因他们是第一批去,所以额外分给他们的,后面去的人,运气可没那么好了。”

佃户?

没有土地的佃户,去了那边,就以后就有地了?还是开耕过的?

如果这个消息,让不少没地的百姓心生向往。

那另一则消息,则让更多佃户准备年后就动身。

“不仅给田地,昌河州今年收获的良种,也会分给他们,有钱的直接买,没钱的可以赊账,不要利息那种!等收粮了,直接换粮食也行!”

还有良种!

那边有土地,还有良种,这还等什么啊!

立刻出发啊!

也就是在这种时候,很多官吏乡绅才意识到。

这片土地上,他们的家乡里。

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这些土地,这些房屋。

而是人。

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珍贵。

物件只是物件而已,没有百姓的土地,就是一片荒地而已。

想要留住这些人。

势必要让利才是。

想跟之前一样,非打则骂?做什么梦呢!

想要佃户留下来,想要以后人给你们做工,一定要客客气气才行。

但他们悔悟得已经有点晚了。

不少佃户们开始商量,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到地方,还在四处了解昌河州的情况。

反正能早点去,就早点去。

树挪死,人挪活,他们就不信,在昌河州过不下去。

只要给他们土地,他们做什么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