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第2/2页)

而如今,她已经消化了小部分,剩下的就要去老师曾经学习的国度去实验验证,那里有最发达的科技最先进的仪器。

姜沅脑海里什么都没有想,只有幼时老师温和的话语——

“阿沅,终将有一天,你会稳稳踩在我的肩膀上,走向外面的世界。”

飞机遇到气流有些颠簸,坐在姜沅旁边的女同志捂着胸口,没忍住吐了一地,还有一些残渣溅在姜沅的皮鞋和裤腿上。

“对不起对不起,我实在是没忍住。”

女同志赶紧道歉,手忙脚乱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想帮姜沅擦干净,却又想吐了。

她下意识捂住嘴,胆汁都快吐了出来。

听到她的呕吐声,有几个男同志也撑不住了,卫生间门外排起了长队,有人忍到脸色发白额角青筋暴起。

姜沅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表姐开的药调养好了还是怎么,之前晕船的她现在却没什么感觉,反而还有余力照顾身边的人。

她主动起身清理座椅下面的呕吐物,又打湿帕子递给女同志:“你擦擦脸吧,应该会舒服一点。”

等女同志接过去了,才开始处理皮鞋和裤子上的东西。

过了半个小时,肚子里吐空了,女同志也舒服很多。

她面白如

纸气若游丝道:“谢谢你啊姜沅同志,本来你最小,应该是我们来照顾你的。”

集训办主任早就跟她们说过了,出国在外要有集体意识,要团结互助,所有人都答应的好好的,并且想着要照顾好最小的那个。

姜沅和她们差了最少十二岁,所有人都把她当成需要呵护的小姑娘,所以现在这位女同志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丢脸了。

“没关系的。”姜沅摇了摇头,好奇她竟然认识自己。

这位女同志并不是首都那一批人里的,而是海城来的,在机场集结时是她们第一次见面。

她们的衣服也不是一起发的。

五十二个人里,总共有六位女同志,首都只有姜沅和另外来自中科院的一位女同志。

女同志缓过神来,趴在前座椅背上,有气无力做自我介绍:“我叫徐思文,海城工业大学在读研究生。”

知道姜沅疑惑自己为什么会认识她,徐思文用湿帕子捂着嘴,嗓音闷闷道:“我们海城和江北来的留学生都很疑惑,为什么首都会有个年龄这么小的同志一起去留学。”

一开始他们对姜沅的能力持有怀疑态度,十分质疑。

“后来集训办主任说了你的名字,还给我们看了你在教育部选拔统考时的成绩,我们才知道你的来头。”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状元,名副其实。”

听到她是在读研究生,姜沅也肃然起敬。

这五十人无疑都是尖子里的尖子,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非常厉害,而且有一部分还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亦或者高校教师,还有工程师。

姜沅没有因为她的话就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谦卑。

她知道自己只能算是初出茅庐,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有机组工作人员为她们倒来热水,吐完了倒是也舒服很多,经过这么一遭,心里对远离祖国的难受也缓解了几分,他们知道,自己一定还会回来的。

首都没有直飞纽约的飞机,要在巴黎转机,等换乘了飞机后,看到金发碧眼的乘客,大家都很好奇。

幸好都会英语,也能听明白她们的话,还有大胆的女同志主动和外国人交谈,得知她们是来自东方的留学生,外国人也很讶异。

徐思文告诉姜沅:“咱们这五十二个人里,有十来个人曾经有过去苏联留学的经历,所以比我们要熟悉一点。”

姜沅点头,看着她们聊天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快到纽约时,有男同学突然开口:“同志们,我听说美国做什么都要收小费,上厕所也要收小费,要不我们先在飞机上上完厕所再下去吧。”

“啊?”同学们纷纷起身,“那赶紧的,怎么尿个尿都要收费,这也要钱那也要钱,我下乡那会儿这还能算农家肥呢!”

他的话把其他人都逗乐了,姜沅确实也想上厕所,就跟着过去排队。

“小姜同学,你先来你先来。”其他人友善让道。

姜沅微窘:“……谢谢。”

在经历过二十五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后,又加上转机等因素,波音707终于于美国时间十二月二十七号下午四点在纽约机场降落。

此时,机场外面已经围满了美国记者和电视台的人,还有国内外事部以及美国这边的负责人在场外接应。

在美华人知道有祖国的留学生来赴美学习,早就组织好了一起来接机。

看到那架飞机在跑道滑动,快门声欢呼声尖叫声不绝于耳,华人们热泪盈眶,高声欢迎祖国同胞的到来。

美国这两年也掀起了亲中潮,对于远方来的客人,他们态度也十分热烈。

当天,据纽约时报报道,距离中国第一次向美派遣留学生到今天,已经时隔整整一百零六年。

而这一次中国留学生的到来,重新将中美两国关系推向热潮,两国人民将会更加友好开放地沟通交流,共同发展进步。

机舱门打开,领队的两位访问教授身穿黑色呢子大衣,脸上笑容热情洋溢,挥手和大家打招呼。

他们怀揣着整个留学团队的五十美金生活费,带领留学生们昂首阔步走下登机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