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余寻光的反思与剖析
孔思益的声音和她的目光一样未经修饰, 带着一股冬天的冰冷,令人醒神,“你有想过你为什么主动争取修改宋启丰的人设吗?是出于演员对不同类型角色的追求吗?”
余寻光交握着手掌, 双手传递出的温暖能让他感受到自己, “当时没想那么多。”
孔思益的语气里夹杂着些许引导,“当时在想什么?”
“我只觉得他的设定是不对的。”
“这是否代表着,你的内心深处对角色其实是有一个衡量的标杆的。”
余寻光马上回答:“当然会有,每个演员都会有。但是……”
他又沉默。
他的脸在台下的监视器里有一段时间的凝滞。
他保持着坐姿没动,只有缓慢的眨眼睛的频率能被人知道他还在思考。
孔思益耐心的等待着他的回答。
余寻光再度开口时, 他终于肯抬眼望向对面的主持人, “我不太愿意用[挑选]这个词去形容那些角色人物。剧本是我选择的,但是在那些人物面前, 我是被选择的。”
孔思益动了动脖子,刚才她也维持着僵直, 导致她的脖子微微发酸。
“这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我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好。”
“你有没做好的时候吗?”
余寻光绷紧面颊,他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说。
孔思益看着他,她歪下肩膀,朝他的方向凑近了一些。冷冬已经过去,春天即将来临,她的声音变得前所未有的柔和。
“余寻光, 你不要害怕,你要信任我。我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或者想要制造话题爆点才来采访你。我想做的,是帮助你挖掘最真实的你。我想了解,同时我也想让观众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余寻光。”
“咳……”余寻光清了下嗓子,第一次在公共场合这么深的剖析自己, 他有些迷茫,“好的。”
孔思益继续引导他,“就像演员信任导演一样,你现在是我的嘉宾,请嘉宾信任主持人,好吗?”
余寻光抿紧双唇,舔了舔,他转头看向台下,“我想喝点有味道的东西。”
孔思益帮他做出选择,“果汁,可以吗?”
余寻光将范围缩小,“柠檬汁吧。”
现场导演马上吩咐后勤助理去准备。
助理走到演播厅门口,一阵踌躇,她想了半天,还是跑回来问在台下等待的小陈:“助理老师,余老师说的柠檬汁有什么要求吗?是需要买哪个品种的柠檬用哪个品牌的榨汁机现榨,还是需要点哪家的外卖,您能给个方向吗?”
“不用不用,”小陈一听,哪需要这种排场?他跟着现场助理一起出去,说:“你们楼里不是有贩卖机吗?买个最常见的柠檬汁就行。”
助理愣了一下,“哦哦哦”地瞪着眼睛走了。
台上,余寻光用手抠着嘴唇,孔思益从这个动作判断出他有些紧张。
她灵活的换了个话题,“我们聊聊你小时候的事吧。你在上学的时候有什么趣事吗?”
余寻光摇头,眼睛虚瞄着某个点,“没印象了。”
孔思益合理怀疑,“怎么会没印象呢?是你不想说,还是你不够信任我?”
“没有。”余寻光把头转向她,用一个下压嘴角的动作证明自己话语里的真实,“要真正细讲的话,确实没什么好讲。我从小就属于那种比较呆板、迟钝的孩子,我一直在按部就班地学习,按部就班地成长。可能太久了,对中小学……真没印象了。我只知道听老师的话,然后埋头读书。我那时候觉得人生特别平淡,就像杯白开水。我没有付出什么浓烈的情感,也没有收获什么刺激性的情绪。每天好像都是一样的。”
“你没有朋友吗?”
“如果在这个区间内还能有「同学」这个分组的话,没有。”
“没有女孩追求过你吗?”
“没有。”
“可是你长得很帅呀。”
“学生时期,评判一个男孩是否受欢迎,颜值方面是最不重要的。我不够风趣,不解风情,不爱社交,不爱说话,不会玩,不爱玩,哪个女孩会喜欢这样的人?”
孔思益分析着他的话,“听起来你好像很孤独。”
“还好,”余寻光已经可以直视她了,“我以前对社交本身,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欲望。”
“是因为你的精神世界足够丰富?”
“有这个原因。”
孔思益觉得奇怪,“但是你是学表演的。没有欲望,对你这类人,是矛盾的,是有缺陷的。”
余寻光想到往事,忍不住微笑,他在欣赏记忆里更年轻的自己,“我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我是指大学,我的成绩不是我们班最好的,班主任也很少夸我。”
“为什么会这样?”
“我做不好,”这件事余寻光倒是记得清楚,“我大一的时候有听人说,「就那个余寻光,他算什么呀,他完全是靠脸考进来的」这类的闲话。”
他觉得很有意思,脸上仍挂着笑。
孔思益的表情却逐渐悲悯,“你是说,从最开始接触表演的时候,你也是不开窍的,对吗?”
余寻光闭了闭眼,毫不犹豫。
“你们班成绩最好的是谁?”
“耿昱鑫。”
孔思益很直白,“暂时没听说过。”
余寻光很宽容,“演员的生命是很长的。只要他能够一直演下去,有一天你会知道他的。”
孔思益露出半分笑意,“我想,我能够有采访他的那一天。”
气氛好像没有那么凝滞了。
“你对大学里的生活好像记得比较清楚,是因为时间上离得近,还是在那个时候,你的性格就已经有所变化?”
“接触到表演之后,我觉得每一天,都是精彩的。”
“你很喜欢表演。”
“以前有些不确定,现在我可以肯定,是的。”
孔思益再一次问:“我现在经常听到有人评价你说,你是天赋型的演员,你认可吗?”
余寻光谨慎的回答:“天赋不天赋,我说了不算,观众夸奖的也未必是事实。总归我现在对于表演这一方面,还好,我尽到了我现阶段的努力。”
孔思益寻找着他话里的落点,“你是做了哪方面的提升,或者说,一开始是哪方面的不足阻碍了你……悟道。我们可以这么说吗?”
余寻光毫不犹豫脱口而出,“是台词和情感。”
就算系统不给他具体的数值评价,他也一直知道自己有这俩方面的问题。
“我有时候会受到这两方面的拖累,达不到戏剧需要的效果。”
孔思益问:“后来你是怎么克服的?”
余寻光完全不掩饰,“并没有完全克服,缺点一直都在。现在观众们看我还好,是因为我学会了灵活地使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