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余师傅炸油条指导(第2/4页)

在导演调教演员的同时,甘琼和石韵之来到了自己的“摊位”前。

范学芹和石韵之都是南方人,家里没有吃面食的习惯,可以说,她们大半辈子都没有揉过面团。但接了这部戏,戏里有要求,她们还是在开拍前做准备工作时学了一手。

不说学的怎么样,至少有个模样功夫。

今天的通告单里描述得很清楚,韩雅清在摆摊时下的油条需要拍清楚全程,趁着现在还没开机,她们要抓紧时间,熟悉好自己的面团子搭档。

摊位上摆好了几团发好的面,那是余寻光昨天睡觉之前帮忙准备的,他做事细致用心,今天早上起来又醒了一遍才送过来。

石韵之洗好手,拎起一个面团,看着上面的气孔,啧啧称奇。

“小余真是什么都会啊。”哪怕她不是行家,也能看出来手里的面发得有多好。

说曹操,曹操到,换好服装的余寻光一进片场就往这儿来了。

他明显是来看面团子的。

石韵之没注意,她两巴掌拍在面团上,有种自己在玩解压玩具的感觉。

甘琼招呼他,“余师傅,快来指导一下。”

她喊得急,余寻光以为有事,小跑了两步。

待靠近了,一看面团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余寻光手上化了伤妆,没办法动手帮忙,只能指挥:“把面团加点油揉开就行。”

石韵之是个“好学生”,听闻立刻动了起来。

余寻光在旁边仔细地看着,说话的同时演示手法。他教她揉开面团、静置,再擀成薄片,切成条状,然后叠压,拉长。

为了确定面团能顺利炸成油条,石韵之开了锅,先试着下了一条。

等她炸糊了两轮后,余寻光开口指挥她翻面,控温,和出锅的时机。

这一幕真有厨房里,大厨带小徒弟的架势。

等到模样金黄,还带着香气的油条顺利出锅,甘琼大力鼓掌。

这一路来得不容易,石韵之仿佛听到了礼花和更多欢呼声。

“你做到了!”

“我真的做到了!”

石韵之拉着甘琼的手。喜极而泣。

趁着这俩忘年交耍活宝,余寻光就地取材,拿袋子裹好油条,塞进嘴里吃了起来。

他现在吃东西的姿势有些变化,嘴部的肌肉用了些力,那是他在沈众康的饭馆里打工时,得空观察顾客得来的素材。

性子比较宽,比较放的人就会这样吃东西。

郑云开就是这类人。

石韵之一抬头,就看到余寻光在嚼巴嚼巴。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炸的油条是属于能吃的东西,有那么一瞬间都愣住了。

她的脑子明明告诉她,刚才她在玩厨房游戏。

她要是把余寻光毒死了怎么办?

不不不,面团是余寻光发的,油和锅是剧组准备的,火候是余寻光自己掌握的,就算他食物中毒,也不能找她。

甘琼比较关心的是味道。见余寻光吃得香,她紧张又期待地问:“怎么样,好吃吗?”

余寻光咬了一大口,点头。

他又伸手指了指锅,示意石韵之继续。

他没吃早饭呢,一根油条怎么能满足得了年轻大小伙空虚的胃?

“你自己再炸一遍。”

石韵之将信将疑,心里没底,她重新拿起面条,揉吧,拉开,下锅时小心翼翼,只比刚才多下了一条。

不自信,太难了,她平常可是能炸厨房的人!

她精神紧绷,回忆着刚才的经验,做一步就看一眼余寻光的脸色。只要看到他挑眉毛,立马做出修改。

甘琼在旁边不说话,她用毫不掩饰的欣赏的目光端详着余寻光的情态。她不知道石韵之有没有发现,她是看出来了,现在站在这儿的哪是余寻光啊,分明是郑云开。

居然能还没开机上镜,就提前融合好了角色。

她认为,余寻光现在的状态已经能够达到所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新一批油条出锅,石韵之抱着“大义灭自己”的心态吃了一口。

“哦莫!”她捂住嘴,忍不住学起最近追的剧里的韩国人,“哦一西!”

重申,后面那句是日本人。

总归不重要。重要的是,当范学芹带着小孩们过来,就看到三个主演凑一块围着炸锅握着油条吃得正欢。

都是前辈,也没个正形。

而且。

“我的道具啊!”范学芹跑过去,生怕他们把拍摄素材吃没了。

“没事儿,不打紧,面团我准备了挺多的。”余寻光说着朝自己的助理伸手,获得了场外的矿泉水救援。

油条能够现炸,卖的另一份食材「老豆腐」为了更方便,副导演再三思量之后还是决定上道具,所以就导致现在余寻光吃油条吃腻了,不能喝豆腐,只能喝自己的水。

范学芹走近了,见摊位上的油条色香味俱全,伸手拿了一根。

她可不是馋,她是品鉴!

“嗯,不错,”范学芹咬了两口,幸福地眯起了眼睛,真的开始品鉴,“这油条外部酥脆,里头有面团的软乎和劲道。吃在嘴里也不油,只有一股面香……”

范学芹朝余寻光竖起一个大拇指,“余师傅,面发得好啊。”

之前在通州的拍摄戏份,有涉及到厨房的活计都是余寻光在帮忙,对于年轻人的本事,范学芹只有“佩服”二字。

听说这功夫是他为了拍戏特意去学的,好像就是暑假播的那部《密信》。

在范学芹心里,余寻光是一个认真演戏的好演员。

余寻光心安理得地接下了这份夸奖。

他之前在宁川学的是炒菜,现在的面食是他拿到剧本后现学的。按照云开哥的想法,他这么优秀,就该被多夸夸。

说起来,拍《大树下的儿女》,余寻光给自己做出了一套新的表演理论——在心里树立第三人。

现在他的身上有个人余寻光的意识,有演员余寻光的意识,还有角色郑云开的意识。反正他拍完之后会见到郑云开,为什么不能在拍摄期间,提前往自己的心里放一个郑云开呢?

他把片场的情感、节奏,全部都转移到心里的那个小人身上去,他就当自己的身体里提前住了一个朋友,他会更冷静的从第三方观察那个小人。

这种表演方法区别于以往的体验派,也不像是技巧性的情感替代,余寻光觉得这种方式更像如今被国内院校表演教材里弃用的“间离派”。

所谓间离派,又称布莱希特派,这种表演方法一般用于舞台剧表演居多。讲究的是演员、角色、观众三者之间的抽离关系。简而言之,演员在演出时,会时不时地跳出第一视角,以第三视角去诉说整个剧情。观众看的是角色,也是演员。观众接受着故事的剧情,又因演员时不时抽离的表演认识到这只是一部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