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有梦想者,皆为少年(第3/4页)

校长尝试让他明白,“就像苗连凯曾经说过的,问英学院的学生和长青学院的学生毕业之后,不,从出生开始,起点就是不一样的。前者接触到的社会资源是后者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我只是基于事实,做出了最中肯的判断。阶级这种东西存在了千百年,他既然能够延续下来,就证明他是有道理的。”

兰玉修找到了合理的辩论例子,“老树的根枯死了,也能活个十几年。与新的大树相比,它的存在不亚于苟延残喘。”

兰玉修认为,错误的,落后的社会规则,就应该淘汰。老树的存在完全是在浪费营养。

校长觉得他在天方夜谈。但他仍旧是善良的,所以他愿意保护、提点这个年轻人,“你的想法很危险。”

兰玉修有自己的固执,“可是我认为我的想法会让很多人幸福。”

“你或许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那就让我去死,至少不是毫无意义的苟活!”

潘泽永在拍这一幕时,卡在了早晨太阳升起时的那一刻。

为了等这个景,为了让初生的太阳伴随着兰玉修的新生,剧组整整等了一个星期的“光”。

《少年之死》的故事背景设定为东方玄幻,所有的建筑也是剧组自己搭建的,仿古园林和现代建筑风格融合的方式——这也是剧组最大的花销。

校长的办公室有一个框景,潘泽永特意让余寻光站在那个景中,通过侧面拍摄,让他在说台词时的少年意气与旭日同升。

金黄的光如同菱纱披在他的身上,他是如此的昂扬。

潘泽永在镜头里看到这一幕时,鼻头发酸。

少年有梦。有梦者,皆可为少年。

《少年之死》是潘泽永和武晨远经过了深思熟虑后,选择和这两年势头很猛,成功投资了不少电影的云翔电影制作公司合作。云翔这回派出了两位制片人,在建组和选角的初期,两位制片人辛苦,帮忙解决了很多问题,潘泽永也一直认为他们的合作是愉快的。

直到11月,剧组开组两个月后。

有一天,制片人挑着提前下班的时间,将潘泽永和武晨远约到了一起。

他十分有礼的给二位倒了杯茶。

这种态度让潘泽永突然提起了心,这种一反常态,背后代表着的便是有求于人。

潘泽永和武晨远对视一眼,最终在默契下,由导演开口:“杜制片,有什么事儿,您直说吧。”

“好,那我就托大,给二位提点建议。”杜制片本来就是为这个来的,自然不能推辞。

“您二位有没有想过,再往咱们的电影里加点别的元素?”

这话一出,潘泽永和武晨远都凝住了神色。

武晨远不太确定的问:“您要改剧本?可我们差不多都快拍完一大半了。”

“不不不,不是改剧本,”杜制片搓了搓手,仍旧是那副老实憨厚的样子,“是加点东西。”

他看了一眼潘泽永,说:“加点特效,咱们把场面弄大些。”

潘泽永皱着眉,“可咱们的剧本里都是文戏。”

“可以加武戏嘛,最主要的,观众爱看。”杜制片笑眯眯地图穷匕见,“咱们的故事背景不是东方玄幻嘛,那个景,那个服装,不上点特效大场面,说不过去啊。”

武晨远当时就有种被噎住的感觉,就像一口痰被卡在了喉管里。他不敢置信地看着杜制片,突然发现自己是真的年轻真的天真。

《少年之死》为了过审,特意将故事背景架空。当初在建组时和云翔电影制作公司商量,他列出了好几个可行的背景。后来云翔主动选择了东方玄幻,意思是好做,还能够借机在电影中传播中国文化。他们当时觉得也是这个理,便同意了。

结果没想到这群老狐狸在这里等着他们呢!

潘泽永毕竟年长,不过瞬间就明白了杜制片的意思,他几乎是用肯定的语气说:“你们想把《少年之死》做成《盛阳之下》那样的特效片。”

《盛阳之下》现在依旧占据中国电影总票房的榜首。这部电影成功的秘诀在这一年间被多家公司从各个角度分析。现在圈内一致认为有演员的号召力,有剧本的完善度,也有这种东方神话衍生的神秘背景,和超绝的大场面特效因素在。

再看现在的《少年之死》:男主角余寻光,有了;东方玄幻背景,有了。

离高票房就差能够支撑特效的绿幕景了!

武晨远说剧本都快拍完了,现在开始规划特效镜头,刚好。杜制片甚至说:“如果潘导您不会拍绿幕,我这边还联系了人,到时候可以从旁协助。”

更加确定了他们早有图谋的事实。

武晨远对这种欺瞒十分愤怒,这是原则问题:“合同上可没这一条!”

“合同说明确显示,我们是互相合作关系。”杜制片看着潘泽永,他知道他才是能真正点头的人,“潘导,选角的时候您说不要谁就不要谁,我们都依你了。开拍了,把小有名气的话剧演员换成你们自己人,为了剧组好我们也依了。现在我们制片方只有这一点小想法,您真的不考虑考虑吗?”

他的态度仍旧很好,没有任何强逼的意思。

可软刀子割肉才疼啊。

他还仰头对武晨远说:“武编,我们没想改剧本,真的。我跟你保证,您的情节,台词,我们制片方绝对不会改动分毫,甚至剪辑权我们都能全权让给二位。”

态度太好了,武晨远没办法甩脸,有些失魂落魄地坐了下来。

杜制片见潘泽永不说话,继续劝道:“小潘导演,您是个真有本事的。咱们组里也都是一群认真做电影,爱电影的专业电影人。”

潘泽永抬起手,示意他暂停,“不用抒情。”

“好,那老杜就跟二位说掏心窝子的话。”杜制片吸了口气,继续说:“潘导,您在建组时,对那些投资方说您的电影注定赚不上钱……咱们不说事实是不是这个道理,光说如今的市场,说您自己。您是一位新人导演,武编是一位新人编剧,你二人斗志昂扬,采用新型的表演方式,讲述一个梦想的故事,这很美好。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到时候电影上映了,成绩不好看,观众会怎么看待这部电影?

我们的观众,平时喜欢说梦想,说专业,说传统,一旦真给他们上了这种菜,不买账的人大有所在。咱们要谈理想,首先得活下去。《少年之死》现在的投资有1.6个亿,数目不少了。如果回不了本,提供不了好看的财报,您二位还有以后吗?再一个,余老师可是从来没有出过差数据的人啊。这么多投资方二话不说直接拨款,有多少是看在他的面子?圈内常说,十部热剧及不上一部扑剧,如果您二位真的把这部电影做不攒钱的打算,我斗胆直言,那是在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