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围猎(第2/3页)

其他参政和六部尚书们或彼此递个眼色,或微微靠近窃窃私语几句,对晋王的提议都有些抵触。

主要是杨沅这个级别,不应该参与这个级别的会议。

这让他们多少有些不满,不过大家看了看首相沈该,老先生并没有露出一点反对的态度来,大家便把反对之意又咽了回去。

晋王笑道:“毕竟是要对杨沅做出安置,不让他心服口服,又如何不寒功臣之心呢?

再者说,杨沅有事报与本王,如今就在外面候着呢,来都来了。”

中国八大原谅,“来都来了,都不容易,都是朋友,还是孩子,人都死了,大过年的,给个面子,为了你好”……

饶是汤思退这般人物,人家“来都来了”,他也不好再说什么。

于是,杨沅就被唤入了政事堂。

赵璩当着两府六部众宰执,把汤思退方才的提议一说,杨沅就跟个炮仗一样,当场就炸了。

“汤相公一番美意,下官年纪轻轻,便能主政一方的话,更是求之不得,本没有拒绝的道理。”

“可是,清白乃做人根本,名声是立世基石。既然有这许多诽谤之言加身,下官若是不把它洗刷干净,还有何脸面生存于天地之间,更不要说主政一方为民而谋了。”

“有人诽谤下官谋方家之财,查呀!诽谤下官建拈花小筑而蓄妖姬,查呀!诽谤下官为新金奸细,查呀!下官宁愿不要这大好前程,也要一身清白!”

汤思退眉头一皱,不悦地道:“杨佥宪,关于你的诸多非议,一时之间,哪里就能查的清楚?

难道为此就任由朝野纷争不休,你要顾全大局!”

杨沅道:“查不到,那就是没有。没有,就该还下官以清白。无据而猜议,就是诽谤。诽谤就是妖言惑众,这是罪,以罪治之,何来纷争?”

汤思退鄙夷道:“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杨佥宪你不以家国为重,耿耿计较于一己之名,亏你还是三元及第的状元之才,钓名之士,非贤士也。”

“汤相公,你这是不是诽谤?曲尚书,你说他这是不是诽谤,他诽谤我……”

汤思退大为不悦,拂袖道:“监国,国之忠良,当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

杨沅此人,好大喜功,贪名者必败德,此人断然不应留于中枢了。”

杨沅晒然道:“汤相公这是要欲加其罪么?下官只是要洗刷清白,怎么就败德了?汤相公这是要以莫须有而加罪不成?”

汤思退听了勃然大怒,他怎么敢的,敢把本官比作秦桧老贼!

汤思退立即对晋王道:“监国,杨沅此人目无尊卑,诽谤上官,下官请监国罪之!”

杨沅摊手道:“下官还什么都没做,刚刚被监国唤上堂来时,还要下官顾全大局,含冤忍辱。

下官只是爱惜名声,不愿将就,这就败了德,还有了罪了?”

“鹅鹅鹅鹅~,咳咳!”晋王听的忍不住喷笑,急忙忍住。

汤思退怒不可遏地道:“监国不可被他巧言所惑,智者当明察。”

杨沅道:“监国要是不听汤相公的,汤相公就要治监国你一个不察之罪了。”

“竖子,住口!”

汤思退怒不可遏,他不到四十岁便官居宰执之列,何曾被人这般当众嘲讽过。

汤思巡愤然道:“察不明则奸佞生,奸佞生则贤人去,贤人去则国不举,国若不举,则……”

杨沅反正是打算对保守一派发起总攻了,也无须再顾忌什么,所以今日说话才这般肆无忌惮。

他马上截口道:“国若不举,下官唯有以一腔热血酬之。公若不举,某愿拜为义父。”

汤思退听得一窒,前一句还听的明白,后一句在说什么东西?

两府六部众宰执尽皆陷入思索之中,状元公这后半句话必然有典故。

可是,关于这句话,最有名的典故就是三姓家奴吕布。

然,吕布生平与他二人此时所辩全无关系。

所以,状元公这句话,定然与吕布无关。

那么,他这句话出自何典,又是何梗呢?

惭愧啊,人家到底是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吾竟不知他这句话出自于何典何故。

“鹅鹅鹅鹅鹅鹅……”晋王赵璩突然肩膀耸动,控制不住地大笑起来。

汤思退在脑海中遍搜经典,都找不出杨沅此言的出处。

此时忽见晋王笑的一脸猥琐,转念一想,不禁气的差点儿吐血。

淦!哪有什么典故,这个有辱斯文的狗东西,他就是在明晃晃地骂我呀!

沈该却是深深地望了杨沅一眼,

方才杨沅意外出现时,他心中便有些意外。

再见杨沅嘻笑怒骂,当着两府六部众宰执全无惧色,竟然当众与汤思退叫板,沈该心中愈发惊疑。

这杨沅竟敢如此放肆,恐怕……他手里掌握着的,不只是晋王殿下转给我看的那些东西吧?

想到这里,沈该觉得,他该主动表态了。

主动出手,才能把局面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如果再让杨沅和汤思退继续对骂下去,天知道最后会变成什么局面。

想到这里,一直缄口不言的沈该清咳了一声,缓缓地道:“这里是政事堂,不是市井弄巷!汤进之、杨子岳,你二人身为大臣,还当顾全体统!”

汤思退双目赤红,有些不敢置信地看向沈该。

这老东西什么意思?杨沅冒犯我堂堂执政,你居然各打五十大板?

沈该端起茶来,缓缓呷了一口,老眼中一抹余光,从一脸淡定、不气不恼的杨沅脸上掠过。

他把眼皮一撩,对赵璩道:“监国,本相以为,针对杨沅的诸多非议,确如杨沅所说,不妨彻查。

若查无实据,则从此再不许人无端提起,否则就以谤罪入刑,如此自可禁绝谣言。

如果要杨沅背负一身毁谤离开朝廷,看似息事宁人了,实则隐患无穷,不可取!”

汤思退听得目瞪口呆,我向你汇报的时候,你可是点过头的呀,如今这般又是何故?

晋王听了,便漫声道:“众大臣的意思呢?”

杨存中和陈俊卿异口同声地道:“下官附议。”

陈康伯拱手道:“沈相公所言甚是。”

礼部尚书曲陌对他女婿颔首道:“沈相公资深而望重,此议不失为老成谋国之言。”

兵部尚书程真、户部尚书析折、刑部尚书张方旬、工部尚书侯可意纷纷表态道:“下官附议。”

虽说不知道他们附的是沈该的意还是曲陌的意,但显然是一个意思。

唯有吏部尚书谭鹰炆,因为对杨沅恨之入骨,所以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