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鬼将术:操控动物的诡异把戏(第8/12页)

祖爷怒喝一声:“老二!”

二坝头一阵坏笑,一仰脖,把酒干了。

黄法蓉又对三坝头说:“三爷知书达理、满腹经纶,儒释道三家皆通,我和夫君仰望不及,还望三爷多多赐教。久闻三爷海量,还请三爷多饮几杯。”

三坝头笑着说:“自沾才高八斗,可酒量不行,没想到弟妹却这么厉害。”说罢连干三杯。

黄法蓉再次举杯,对四坝头和五坝头说:“四爷、五爷乃江相前辈,两朝元老,法蓉不才,在‘越海棠’时就久闻二位前辈大名,嫁入‘木子莲’后更是感到两位前辈艺道高深、宝刀不老,令法蓉实在佩服!请二位爷满饮此杯!”

祖爷此时也发话了:“我也陪喝一杯!老四、老五皆张师爷高足,虚怀若谷,谦逊让贤。我即位后,两位爷左右辅佐,不逞资历,令人佩服!”

齐春福和梁文丘慌忙起身:“祖爷,不敢,不敢!祖爷抬爱,不弃朽木,我等当誓死效劳!”

齐春福和梁文丘年龄都比祖爷大,齐春福三十五岁,梁文丘已年过四旬。但这没用,“江相派”不按年龄排座位,而是按本领。

齐春福的绝活是扎纸人,他扎的纸人比扎彩铺的老板手艺都好,扎个童男童女啦,扎个牛头马面啦,红绿搭配,描眉画睛,棺材前一放,栩栩如生。

梁文丘的绝活是木匠手艺,人称“墨斗王”。墨斗是古代木匠行里吊线画线的工具。梁文丘祖上三代都是木匠,对“鲁班术”颇有研究。光绪三十年,梁文丘的父亲因给慈禧打制“百宝阁”而被人陷害卷入宫廷斗争,全家抄斩。张丹成闻讯后,花重金疏通贝勒爷,将梁文丘保了下来,从此梁文丘跟了张丹成。

张丹成年轻时,能耐很大,四大堂口就他折腾得欢,经常施扎飞之法做风水大局,梁文丘的鲁班门风水术也就顺理成章地派上用场了。

黄法蓉敬了一圈下来,脸已变得红扑扑了。“千杯不醉散”虽然有作用,但这烧黄二酒接二连三地往下灌,也不免有些迷糊。

依照礼数,坝头们都是要纷纷向祖爷敬酒的,然后坝头们会互敬。就这样几圈下来,除张自沾外,桌上的每个人都喝了十几盅了。那时的酒盅都很大,每盅至少有一两,十几盅下去,就相当于喝了一斤酒了。

祖爷乘着酒兴,又说:“今日还有一喜!”

众坝头将视线投向祖爷。

祖爷说:“梅玄子江边点鬼灯的局已经破了!”

所有人都一震,昨天祖爷还为此事气得吐血呢,今天就破局了?

黄法蓉假装疑惑地问:“怎么破的?”

张自沾看了黄法蓉一眼,心说:“你就演吧。”

祖爷哈哈大笑,说道:“梅玄子啊梅玄子,只知江边度鬼,不知自己身边有鬼!”说完又是一阵大笑,“老梅头接下来的行动已尽在我胸!我要将梅玄子打回原形!”

二坝头着急地问:“请祖爷明示!”

祖爷收敛笑容说:“你们只管按我的吩咐办就是了,‘木子莲’要一举拿下上海滩,站稳整个江淮!”

众坝头面面相觑。

祖爷举杯:“喝酒!‘木子莲’必胜!”

大家举杯齐声说:“祖爷智慧!吾等誓死效劳!”

祖爷喝完,突然话锋一转,对张自沾说:“自沾,江湖三大忌是什么?”

张自沾一愣,不知祖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昨日黄法蓉回家后告诉他今日祖爷做局逼出内鬼,让他在场不要多嘴,所以张自沾明明知道是黄法蓉破的点鬼灯之局,却并不当场道破,不料此时祖爷突然问出这个问题。

张自沾轻声说:“勾二嫂,通外贼,卖兄弟。”

祖爷又问:“依照‘江相派’的规矩,犯了这三条该当何罪?”

张自沾低头说:“千刀万剐,杀无赦。”

祖爷冷笑一声:“嗯,千刀万剐,这几天我就会把内鬼揪出来,在座的各位兄弟准备准备,免得到时下不去手。”

坝头们一听都吓傻了,这是要整谁啊?本来都喝得迷迷糊糊的,现在全醒酒了。

祖爷看了看众人,说:“散席!”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默默地离开了。

祖爷有一双慧眼,多年来,祖爷自信于自己的眼力,他就是想借“食禄”之名,让各个坝头疯狂灌酒,等喝得差不多时,突施“英耀”之法,声东击西,察言观色,许能找出一些线索。

“英耀”是骗术心理学的集大成,《英耀篇》里的心理揣摩技法都是顶级的心理学战术,当然也包括一些真正的相学知识,外可征服狍子,内可安置家贼。此法由“越海棠”的鼻祖侠女唐咏荷创立,后来随着四大堂口的渐融渐合,很多技法都被各个堂口共享了,成了阿宝们的通用教材。但顶级的技法依然把持在历届“越海棠”掌门人手里!由于张丹成与乔五妹关系密切,乔五妹便私下分享过此法给张丹成,张丹成死前将所有技法倾囊而授,祖爷也就掌握了英耀绝学。

《英耀篇》里的《何知章》就记录了如何观人心术的方法:

何知其人善?

神清眼不乱。

何知其人奸?

斜视忽而转。

何知其人愚?

死鱼睛不转。

何知其人忠?

默默不争功。

对坐手无安,

口是非心田。

对视不容久,

喳喳皆伪言。

山根带两目,

忠奸藏里面。

一喝震离坎,

再喝展眉颜,

三喝法令颤,

两颐红成片。

做相即做脸,

做局宜做险,

险中来求胜,

金银堆上山。

《何知章》整篇都围绕人的面部在做文章,其中汇集了诸多相术精华。古代相术特别注重面部的考察,尤其是眼睛,《许负相志》有云:“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寸之眼。”人体周身之精华皆汇于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无论怎么隐藏,内心的想法都会通过眼睛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只不过看你能不能捕捉到罢了,所谓的喜怒不形于色,只能说此人流露出来的信息少,不便察觉,但还是流露了。

第一句,“何知其人善,神清眼不乱”,就是说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善良呢?看神态和眼睛,整个人神态清怡,面无杂气,眼神安定,黑白分明,眼里没有醉光、昏光、淫光、流光,是为大善之相,这和面相学里的说法是一致的。

第二句,“何知其人奸,斜视忽而转”,看一个人是否奸猾,也是看眼,如果一个人喜欢斜视,经常用眼角的余光扫来扫去,眼神飘忽不定,眼珠直转悠,这就是奸诈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