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修]三合一,求订阅……(第4/7页)

他猛地回头看杨向东,“不是让你去看着火了吗?”

杨向东嗫嚅了下,“我是灭了来着,但是后面突然挂起来了一阵风,火势刷的一下子起来了,我没拦住啊。”

都快着急哭了。

“够了。”梁秋润打断了他们,朝着石主任道,“继续。”

石主任低着头,“另外,厂门口现在各大单位,都来拉货了。”

肉联厂可以说是整个首都,最为紧俏的单位,没有之一。

只因为他们单位有猪肉可以产出,这就意味着捏着大部分人的命脉,甚至是单位的命脉。

不管是国营饭店,还是百货大楼,又或者供销社,到处都是缺肉的。

老百姓的肚子里面一天没有油水。

肉联厂一天就会受欢迎。

往前都是那些单位,扒着肉联厂,求着他们多产出一些猪肉,好解决大部分单位居民供给问题。

但是,如今抓瞎了。

这么多人等着,他们肉联厂却供不出来货。

“厂长,现在要怎么办?”

石主任是真着急。

怎么办?

梁秋润也想知道,他看了一眼低着头的梁锐和梁风,“在这里待着,回来在找你们算账。”

话落,他便领着石主任和杨科长出去。

梁锐却突然跟了上来,“一人做事一人当,我跟你一起去。”

他知道梁秋润现在去哪里。

无非是给他擦屁股,去解决那些来肉联厂拉货,却没拉到的人。

梁秋润回头看着他,似乎在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

半晌,他说,“跟着。”

小孩子总归要长大。

或许,他之前对梁锐和梁风太过宽松了。

车间厂门口。

如同往常那样,四九城各个允许买卖经营单位的采购,基本上都在这里了。

大家都等着在肉联厂拿货回去卖呢。

毕竟,下面的人盼了半个月,就盼了这一天。

他们到的时候,销售科的陈科长,整在和这些进货单位的负责人解释。

可惜,这些人听不进去。

也正常。

毕竟,搁着谁单位排了半个月,终于排到了货,结果上门的时候,却告诉他们没有货了。

这谁能接受啊?

梁秋润来的时候,这里如同菜市场一样,任凭肉联厂的陈科长,把嘴皮子说烂了,都没人信他。

“我真不骗大家伙儿,你们都能看到,我们肉联厂车间出了火灾,不少猪肉都搭了进去,人能出来都不错了,我到哪里给你弄猪肉去啊?”

大家还是不管。

“你和我们说这些没用。”

“我们要猪肉。”

“我们单位现在的老百姓排的跟长龙一样,有的人半夜都来排队了,等了一天了都,你现在跟我们说没猪肉了,我们同意,那些老百姓同意吗?”

这——

陈科长真是都快把头发给薅秃了,他怎么回答都不是。

“我变不出来啊。”

他一拍大腿,“猪肉被火烧没了,我变不出来啊。”

都快急哭了。

还是梁秋润过来了,陈科长看到他,顿时跟看到了救星了一样。

“梁厂长,你看这怎么解决?”

厂长就是这点好,哪里有锅哪里背。

梁秋润来到肉联厂一个月,他也早已经习惯了这边的作风。

“我来解决。”

简短的四个字,却让陈科长安心无比,他擦了擦汗,旋即悄悄的退到了梁秋润的身后。

梁秋润安静的站在那里,原先吵闹的现场,却瞬间跟着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跟着注视着他。

梁秋润扬声,“我知道大家都很着急,我和大家一样,也很着急。”

“猪肉不够,老百姓买不到,你们回去后还要被老百姓骂,我也晓得。”

这话说的,大家顿时忍不住点头,“可不是,那些等了一宿的老百姓,买不到猪肉,恨不得把我们单位档口都给砸了。”

梁秋润点了点头,“我们肉联厂给大家添麻烦了。”

“我现在有个主意,大家听一听可好?”

他的声音极具有说服力,连带着人也是沉稳的,是那种光看着就可靠的感觉。

很多时候,他身上展现出来的气质,让人忍不住忽视了他的太过俊美的长相。

“梁厂长,您说。”

梁秋润,“我们肉联厂今天一共出货七十头猪,按照原本的预计,今天来的单位都能分到。”

“但是因为出了天灾人祸,这才导致如今缺失几头猪。”

“这样,我梁秋润以肉联厂厂长的名义,和大家商议,今天来的人没领到猪肉的人,向领到猪肉的人借半头猪回去。”

“至于还猪肉,可以从我们肉联厂来还。”

这下,大家顿时纳闷起来。

“梁厂长,您这是什么意思?”

梁秋润眉眼温和,声音不疾不徐,“很简单,比方说百货大楼今天能领到一头猪,但是国营饭店领不到,所以国营饭店向百货大楼借半头猪回去用。”

“至于这肉,谁来还?我们肉联厂来还,等下次再来领猪肉的时候,百货大楼拿着借出猪肉的凭条,来我们肉联厂采购科登记,到时候采购科会优先还你半扇猪肉回去。”

他说的有理有据。

旁边国营饭店的经理,也不由得信服了几分,“那梁厂长,这凭条要怎么写?谁又来签字?”

梁秋润,“你们写,我来签字。”

“到时候你们拿着我签字的凭条,来找我们陈科长和杨科长,去车间领猪肉。”

这是三方都做了保证。

得。

所有人都满意这个结果。

毕竟,只是领半扇猪肉,下次还能有优先领猪肉的权利,这比啥都好用啊。

眼见着这场危机,就这样解决了。

梁锐眼睛发亮地看向梁秋润。

梁秋润冷着脸,“这件事还没完。”

“这只是开始。”

梁锐还不懂梁秋润为什么会这般说。

但是,他很快就懂了,因为,梁秋润在处理这件事的全过程时,都把梁锐带在身边了。

甚至,包括杨向东和梁风。

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青春叛逆的时候,不让他们长长记性,怕是这件事不可能翻篇。

在解决外最大头的供货问题后。

还有车间厂房的问题。

他沉思片刻,有条不紊的吩咐下去,“废弃车间被烧,虽不影响投入使用,但那废弃车间早晚都要重建,让财务科把车间重修的预算做出来,报一个价给我。”

“车间重修的费用。”梁秋润语气微顿,把目光放在了梁锐和杨向东身上,“这个钱由你们几个出。”

谁闯的祸,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