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朝廷开源(第2/2页)
简单的一句话——银行肩头上的压力在增多。
在纸钞还不能完全取代金银铜等金属货币的情况下,纸钞实质上只起到一种辅币作用。银行印发纸钞的“根本”是陆齐朝每年开采的金银数量,而不是陆齐朝国民财富的增长率。
从中原、日本等等挖出来的那些金银,至少八成会被铸成金银币,内里再至少有一半成为银行的储备金,余下的才会在市场是流通。十多年来,朝廷的公职人员,包裹各层官吏、军兵、警察、老师、大夫等等,其薪俸来源可都是在银行,而不是朝廷的国库。
而现在的问题就是,陆齐朝开采的金银数量已日趋稳定了,在美洲的金银没有大笔的汇入进中原前,金银方面已经很难再有突破性进展了。
虽然进出口贸易让中国每年都出超甚多,国内可以说是大大增多了金银的储存量。这些金银也会从银行进进出出,毕竟兑换成金银币或是纸钞的话,他们方便交易么。如此,每年银行也会因此而赚取大笔的利润。可其主体还是在于陆齐朝每年开采的金银数量。
这就意味着银行每年新印纸钞的数量将会稳定,可因为国内的发展,因为开疆辟土,及各地学校、医院的增多,因为吃财政饭的增多,银行实际上要发出的‘薪俸’却在一直增高。
1:5的比例在向着1:6迈进,当新一年的财政预算出炉后,朝堂上不少大臣心里头都没地儿。不管是许贯忠、萧嘉穗,还是吴用、蒋敬这些人,时代的局限性叫他们对这一状况赶到恐慌。但是想要让他们从财政支出中扣除些金银填补银行的“大窟窿”,他们却又不情愿。
这些人的应对方式,就是开源——比如打北天竺。
尽快的寻到一块宝地,狠狠地赚上一笔,来增大国库收入以及银行的储备金,缩小纸钞的压力!或者再直白的说话,那就是立刻抢上一笔!填补窟窿。
说到底,那银行与他们朝堂都属于陆齐,都是一脉相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