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一种折磨(第2/2页)
“你往下看。”
池脩之耐着性子去看,看到某一张的时候脸色渐渐严肃了起来,抽出署名“林菁”的卷子来:“这个不知道是他自己想的,还是有人教的?这是哪家的孩子?”
巧了,林菁乃是已经去世的林季兴的侄孙,是他二哥留下的遗孤。在池脩之已经看过的卷子里,只有林菁注意到了:“剿匪”的时候,一开始没人动手,并且就此展开了深入论述。认为这是因为匪与官军认识,地剿平乱民的时候要慎用地方武装,谨防出事。
林菁同学就以这样的方式,进入了送校长的视线。郑校长表示——大家也混得熟了,该选班长了。郑琰张榜公布,班长每年一选,想要做班长的人首先得成绩达到平均水平,还不能犯校规,又必须经过师长同意。
选举非常热闹,大家都是权贵子弟,不存在一个压倒多数的存在,学校里一片腥风血雨。有收买人心的,有用拳头说话的,也有直接拿钱来诱惑同学买选票的,还有拼命讨好老师的……整个儿一个小型朝堂。
郑琰这个校长非常没良心地让学生们互掐,她拍拍手,跑去给萧复礼上课去了。
两千字的作文,让九岁的小朋友来写未免有虐待儿童的嫌疑,但是郑琰认为对于一个已经做了好几年皇帝的人来说,这个作业量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她给了萧复礼好几天的时间。
事实上萧复礼也完全了作业,等郑琰入大正宫讲课的时候,萧复礼抱着略显厚实的一叠作文纸正眼巴巴地等着。
郑琰先看萧复礼的其他功课,点评了萧复礼的习字之后,才在萧复礼期待的目光下拿起作文纸来。
毕竟是接触过朝政的人,萧复礼也算有见解了,同样看出了“剿匪”初期存在的问题。同时,他还引申出了如何治民与如何选拔官员。言辞之中不免有空洞之处,对于九岁的孩子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
在萧复礼期待的目光中,郑琰放下了手中的作业纸:“大郎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请先生指教我不足之处。”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可事实上,立于朝堂之上的人,有几个真正知道农耕是怎么一回事呢?连自己的根本都不知道,还妄谈什么朝政呢?”
“我是不是也要种一点菜呢?”
“最好知道一点儿。皇帝亲耕藉田,皇后亲蚕,虽说是做做样子的,也是向天下显示重农桑之意。要照我说,也是使上位者试试,耕作有多艰难。可现在这仪式,也有些年头没举行了,举行了还要有人伺候着,能尝到什么滋味?皇帝知道的,大多是下面的人报上来的,怎么样才能不被蒙蔽?一亩地能有多少产出?如果有人报给你一千,实际只能产一百,你照着一千收税,就要出大乱子!我只好教你用笨办法,自己去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