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授课(第2/3页)
邱秋拿出青丫准备的早餐,含糊道:“起晚了。”
“吃的什么?”伏若南凑过来,边问边扒开邱秋手里的牛皮纸,揪了半根油条出来往嘴里塞,“唔,凉了,你没吃早饭呀?”
小组里的张扬拿着保温杯,正要去接水,闻言,伸手取过邱秋放在桌上的空杯子,走了。
青丫给邱秋牛皮纸里装的是大饼夹油条,邱秋取了剩下的那半根给邹婷。
邹婷摆手:“我吃过了。”
伏若南咽下嘴里的食物,戳戳邱秋:“听说了吗,徐家汇大教堂将恢复圣诞弥撒?有唱诗班。”
邹婷一听,兴奋了:“真的吗?”
伏若南点头:“三组的赵欢昨天去和平饭店门口,找外国人搭讪,听那边的服务员说的。”
赵欢有亲戚在美国,可能有出国的打算吧,最近在苦学英文。
班里大家的英文都挺蹩脚,一水的“臭路子”。
学英文最重要的是口语,这个得练。
也不知道从哪个学校开始的,胆子大的,纷纷到国际饭店、锦江饭店、和平饭店、绿波廊酒楼门口,那儿住着或是接待来旅游、来投资的外国人,这些人一出来,便上前搭讪,用英语交流。
但有一点,有外国佬的地方,周围布满了便衣。
私自搭讪,一个不好,会被视为里通外国;若还用便衣们听不懂的英文长时间交谈,那就跟告诉人家“间谍接头”似的,要有麻烦了。
这种行为多了,时间长了,工纠队慢慢也就不那么计较了,遇到再跟打桩模子似的,站在宾馆外探头探脑的学生,还会调侃几句。
徐家汇大教堂将恢复圣诞弥撒的消息一出,把要学英语、练口语的学生,高兴坏了。
中午去食堂吃饭,邱秋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有人在议论这事。
吃罢饭,邱秋去跟韩鸿文、张丰羽打电话。
韩鸿文要过来,大队里的诊所不能没有人,邱秋准备让张丰羽从族里唤一个人过去。
结果电话打过去,张丰羽、张成周、韩鸿文已经出发。
张成周带着韩鸿文坐飞机来沪市,差不多这会儿该到了。
张丰羽带着族中子弟,坐军车去了云南边境。
大队里的赤脚医生,由县医院派人下来,暂代。
邱秋握着话筒的手紧了紧,片刻,跟邱嘉树道:“问问县医院的陈院长,咱们大队能不能送俩人过去,请他们帮忙培训一下,接韩鸿文的班。”
邱嘉树唇角上扬:“我就说嘛,韩鸿文这一走,准是跟你一样不回来了。”
“他父母担心了?”韩鸿文是韩大爷收养的孩子,他一走,家里就剩下老两口,二老年纪不小了,担心他一去不回也正常。
“那倒没有。大爷、大娘想得开,从没想过将韩鸿文拴在身边,去年你没走时,不还一心想让他走出山寨,去县医院、市医院上班吗。”
邱秋:“期望是一回事,真走了,心里肯定不好受,你平时没事多去大爷家转转。”
“好。”
又说了会儿话,邱秋挂了邱嘉树的电话,打给秦院长。
一问,张成周、韩鸿文已经到了,人在军医院,那边已经开课了,张成周主讲。
邱秋听得直乐:“你们速度真快哟!”
“还不是怕你表哥被人抢走了,我们派的人再晚一会儿,他都要跟你舅公一起,被接去边境了。”
“边境怎么知道……”邱秋话问一半,便明白了:“孙建国所在的部队?”
“对,西南军区11师。哼,跟我抢人,我可记住他们了。”
“你们跟我们书记、老师商量好了吗,我这边什么时候开课?”
“下午。你们老师还没跟你说吗?”
邱秋刚要说没有,任章华、丁宜春找来了。
速度真的很快。
等到下午两点,邱秋已经在专门腾出来的阶梯教室里,见到了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五十名学生。
有各大医院的老中医,有广济法学班的学生,有他们研究生班的几位,还有针灸研究所的十来人。
邱秋看着眼前的老中青三代人,微微一笑,捏着粉笔讲了起来。
诸位老中医越听越心惊,邱秋讲课,经脉、穴位、脏腑、外络、肢节、气血、阴阳平衡……信手拈来,更有各种小故事穿插其中。
她在讲阴阳十三针,又不单单在讲阴阳十三针。
按她的说法,阴阳十三针是由诸多古法针经为理论指导,“以通为要,以平为本,以和为宗。”
并根据古代灵枢九针的治疗特点,视患者的情况,“一针多穴,一针多经”加强穴与穴之间的经气传导、扩散,亦加强针刺效果,促进气血运行,刺激神经末梢量是传统针灸的20倍以上。
遂所掌握的针法之多,邱秋四堂课讲下来,有人数了下,足有三十七种,很多古针法,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第二天,再讲,有人又数了下,一天下来,古针法足有七十二种。
两天下来,已是近百。
任章华、丁宜春忙向上面申请,要一台录音机。
学校后勤和卫生部,跑遍了各大华侨商店,没找到,最后让人连夜从香港那边捎来五台。
随即,又请了上影的导演、摄影过来录制。
卫生部和各大军区医院,又紧急送来了三十人。
为此,邱秋又重头讲了一遍,这一次,没有收住,讲得更细、更全面、知识面更广了,各种医学典故讲得趣味横生。
导演坐在后面,都听入迷了。
讲完古针法,讲灵枢九针的治疗特点,各种案例,被搬上讲台,大家讨论,并说出自己经手的一些特殊病人。
光是理论,不过瘾,邱秋要了十几位病患,临床教学。
让大家见识到什么是“一针多穴,一针多经”,什么是穴与穴之间的经气传导、扩散。
长长的针带,一枚枚黄澄澄的金针,调、通、引、决、补、泻、温、劫……各种针法,在十几位病人身上,轮番上演。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中医视觉盛宴,古老而深邃的中医文化以直观、绚丽的方式呈现在大家眼前,便是不懂中医的导演和摄影都在这一刻,觉得大饱眼福。
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
这一批人,背上行囊,跟邱秋告辞。
老中青三代,八十人。
邱秋将金针分了,一人十几枚,放在一个个特制的针包里,和一小瓶能随身带着的酒精,送给大家。